深圳首位人体器官捐献义务协调员的精彩人生
2013-06-24强江海
强江海
我国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有150万例。自2005年我国第一例人体器官捐献到现在,捐献的人体器官仅207例,平均每年30例。这意味着,99.9%的患者因为没有等到器官源而遗憾离世。人死全尸,是人们的传统观念。因此,我国器官捐受之间一直缺乏一座值得双方信任的桥梁。人体器官捐献义务协调员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让我们一起走近深圳首位人体器官捐献义务协调员高敏平凡而有意义的生活。
义务献血体验生命之爱
2012年6月的一天,一位叫高敏的40多岁的中年女人走进深圳一家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找一位身患绝症、名叫薇薇的女孩。高敏看见薇薇的妈妈坐在女儿身旁,静静地看着女儿,还时不时地帮女儿掖掖被角。高敏想上前搭话,但又有些犹豫。稍作停顿后,她还是轻轻地走上前对薇薇的妈妈自我介绍说:“您好!我是人体器官捐献义务协调员,我叫高敏……”高敏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薇薇的妈妈打断了:“我知道,徐医生都跟我说了。对不起,我的女儿不会走的,请你不要来找我了。”高敏还想说什么,可看见薇薇的妈妈决绝的表情后只得连声道歉并退到了门外。
高敏来找薇薇的妈妈,是为了一名叫豆豆的女孩。2012年6月,豆豆跟妈妈提出,想去香港迪士尼乐园玩一次。就在计划将要达成时,豆豆在一场车祸中刮伤了眼睛,医生说需要移植眼角膜。她的妈妈在网上搜寻角膜捐献的相关信息时,无意中看到了人体器官捐献义务协调员高敏的信息,就联系了她。高敏去看了豆豆,答应帮忙寻找眼角膜。当她得知一名叫薇薇的女孩将不久于人世时,她就去联系薇薇的妈妈,结果遭到拒绝。
隔了一天,高敏又去找薇薇的妈妈时,恰巧碰到薇薇的妈妈手拿病危通知书走进薇薇的病房。她看了看高敏,然后盯着女儿哽咽地说:“我知道薇薇不行了,可我真不敢想象孩子没有眼睛的样子……”高敏的眼睛泛起了泪光,她抚了抚薇薇的妈妈的肩膀说:“我明白。”
又隔了两天,高敏带着豆豆的录音来到了薇薇的病房。豆豆在录音中说:“薇薇姐姐,你好!我叫豆豆,我听高阿姨说你能治好我的眼睛,真是太好了。等我的眼睛好了,我们一起去迪士尼玩,好吗?我让妈妈帮我录了一首歌送给你。”听着林宥嘉的那首《你是我的眼》,薇薇的妈妈流泪了,许久没说一句话。就在高敏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薇薇的妈妈用手温柔地抚摸着薇薇的眼睛,说:“我答应捐献。”这时,高敏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说起当人体器官捐献义务协调员,还得从高敏献血说起。
1997年9月的一天,深圳布吉关外龙岗区的一处菜场,30岁的高敏一手推着婴儿车,一手提着蔬菜。在菜场的出口处,她看到了一辆定点献血车。这时,一位医生抬头看了看她。高敏不好意思地缩回头,脸红着走了。
三个月前,刚离婚的高敏将两岁的儿子交给母亲照看,从老家山东省商河县来到深圳,帮妹妹带一周岁大的儿子。看着高楼林立的城市以及周围陌生的面孔,高敏总觉得自己和这座城市没有任何关系。
11月初,高敏又看见了那辆定点献血车,几位志愿者边发传单边说:“您的生命跟每个人相关,献出您的爱心,爱是生命不息的血液。”听到这儿,高敏心动了一下,笑着上了车。想到自己也能为社会贡献一点儿力量,高敏的心里感到很踏实。
三个月后的一天深夜,高敏的手机响了,是深圳红十字会打来的,说市里一家医院一名17岁的男孩急需B型血。高敏二话没说,打车来到了这家医院。献完血她正要走,男孩的妈妈跑过来拉住了她,哭着要给她跪下,高敏赶忙扶起她。那一刻,她真正懂得了志愿者说的“您的生命跟每个人相关”那句话。
那之后,高敏经常献血。2000年年底,高敏已献血40多次,成为深圳献血次数最多的人。她还好学,对各种献血知识了如指掌。后来,她被深圳红十字会吸纳为血站的志愿者。这时,外甥上幼儿园了,高敏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志愿者工作上。
走上器官捐献协调员之路
2005年,走在全国前列的深圳红十字会开始在全市推广人体器官捐献。已经是资深志愿者的高敏很快被深圳红十字会委以重任,成为深圳第一位人体器官捐献义务协调员。人体器官捐献义务协调员不仅宣传、动员别人捐献器官,还要在捐献者去世后见证器官取出全过程,陪同家属护送捐献者遗体火化。
整整三个月,高敏天天往医院跑。那段时间,单是宣传资料,高敏就发了几万张,但没有一个愿意咨询或有捐献意愿的人找她联系。
一天中午,高敏坐在一家医院的草地上,喝着开水充饥。喝着喝着,她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她开始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甚至动摇了继续这项工作的决心。这时,一名40多岁的女人走了过来,眼睛红红的,对高敏说:“我女儿燕燕快不行了,医生说她已经脑死亡了,现在全靠呼吸机维持……”说着说着,女人就泣不成声了。哭泣的女人是前两天高敏在这家医院重症监护室外遇到的王英,她18岁的女儿燕燕出了交通事故,抢救了几天还在昏迷中。高敏向她讲起器官捐献的事。当时,王英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把资料扔进了垃圾筒。等王英的情绪稍稍舒缓下来后,高敏搂住了她的肩膀,说:“燕燕会一直在你心里的。”王英擦了擦泪,对高敏说:“我想了想,觉得你说得对。女儿不行了,但她的器官还活在别人的身体里,这就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啊!”王英愿意捐献女儿的器官。
高敏站在手术台旁整整4个小时,见证了燕燕的器官摘取的全过程。她没有恐惧,只有深深的感动。
7年协调捐献67例人体器官
有了第一个成功捐献案例,高敏有了信心。接下来的4年中,她成功协调了20多位患者捐献器官。
2011年的一天,高敏到一家医院宣传,一名患者60多岁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我们愿意捐。”老人姓赵,河南人,女儿赵玲在深圳打工时得了癌症。半个月后,当高敏又来医院时,得知赵老汉家境困难,为了给女儿治病,他找全村人及亲戚借钱,借了个遍,早已经债台高筑。高敏赶紧将这事跟深圳红十字会进行了报告。红十字会说现在还没有对捐献者救助的规定和条文,可以通过媒体向社会发起倡议。一周后,高敏把通过媒体筹集的12万元善款送到了医院,老人感动得老泪纵横。20天后,赵老汉的女儿去世了。医疗评估小组的专家说,赵玲可以捐12个器官……望着积极兑现承诺的赵老汉,高敏的眼睛再一次湿润了。
在高敏的协调生涯中,也有生命的奇迹出现。
2011年7月23日,一名叫丁红飞的身患重病的女会计师给高敏打来了电话,说愿意捐献自己的肝、肾以及眼角膜。在捐献表上签字时,丁红飞13岁的儿子丁思成也在旁边。丁红飞跟丈夫离婚后,独自带着儿子生活。8月5日上午,医生对丁红飞下达了病危紧急通知。高敏连忙通知医疗评估小组,评估专家说正在从东莞回深圳的路上,让医生极力抢救病人。手术室里,丁思成的舅舅陪伴在一侧,丁思成握着妈妈的手不停地呼唤她,医生紧张地为丁红飞做着心肺复苏,10分钟过去了、1个小时过去了……丁红飞的心脏还是没有任何动静。医生问丁思成的舅舅怎么办,丁思成的舅舅转过来再问高敏怎么办。此时,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爱,高敏说了两个字,“坚持”。同时,高敏又给评估组打去了电话,让他们迅速赶到,万一丁红飞抢救不过来时好对她的器官进行评估。医生继续给丁红飞做着心脏复苏。4个小时过去了,忽然,丁红飞的胸脯鼓动起来。丁思成激动得大叫了起来。高敏觉得这简直就是奇迹,一切都是天意。
从2005年成为红十字会第一位人体器官捐献义务协调员到2012年11月,高敏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通过她的义务协调,67例人体器官被成功捐献。这些年,有人批评高敏“好大喜功”,也有人欣赏、鼓励她。对于高敏来说,这些都不重要。她认为,人体器官捐献义务协调员工作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意义的工作,它已经成为自己的精神和情感支点,她会一如既往坚定地走下去。(未经作者同意,本文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