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上海产业转型步伐

2013-06-22周国雄

党政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上海信息化发展

○周国雄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书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这一重大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更加坚强。我们要联系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创新驱动转型,不断优化上海产业的布局、结构和体系。

一、抓住“新四化”重大机遇,增添产业发展新动力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新四化”战略部署为中国经济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也将给上海产业经济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应加强研究、积极融入国家“新四化”进程,使之成为推进上海产业转型的强大动力。

机遇在于上海工业实力雄厚,可以在服务国家工业化大局中有更大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工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历经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后,上海工业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突出表现在:第一,总量规模达到一定能级。到2011年,上海工业总产值达到31987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6798亿元,工业利润2176亿元,工业税收2277亿元。第二,体系完备,结构优化。上海工业既有钢铁、石化、汽车、通信设备、电站成套设备、家用电器等传统优势产业,又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门类,产业结构、布局结构、投资结构、能源和资源结构不断优化。第三,创新要素向工业领域集聚,初步建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第四,走上了集约集聚集群化发展之路,以重大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为载体,形成产业链要素资源集聚、大中小企业协同配套、规模效益和产品质量领先的产业集群态势。第五,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工业化与服务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上海工业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面临的土地、环境、资源等方面制约也日益显现,应抓住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这一难得机遇,在坚持工业向高端发展的同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国内市场,进一步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机遇在于上海信息化建设具有先发优势,可以在发展现代信息产业、促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落实国家信息化建设任务上发挥更大作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抓住全球信息化发展机遇,始终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加以推进。“九五”期间,着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十五”期间,重点促进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应用加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战略,以推进信息技术创新和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自2011年起,大力实施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信息产业实现较快发展,城市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12年底,上海国际出口宽带扩容至500GB,国内出口宽带扩容至3000GB;累计完成光纤用户覆盖超过660万户,WLAN热点总数达到17000处,覆盖所有城区;信息服务业全年增长20%,成为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发展最快的行业。上海的信息化建设起步早、发展快,应积极融入国家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信息产业发展,服务上海、服务全国,更好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提升作用。

机遇在于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上海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全国,国内市场始终是上海产业经济最重要的驱动力量。以产业投资为例,“十一五”期间,上海政府层面率企业组团参与中西部地区的经贸活动,就达成企业间合作项目500多个、协议资金近1700亿元人民币。2011年1-3季度,上海企业在各兄弟省市的投资总额更是达到5926.24亿元,势头十分迅猛。党的十八大后,国家将更加有力地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无疑将逐步释放出巨大的需求能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所带来的广阔需求空间、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上海应给予高度关注,紧跟国家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完善产业发展布局和重点领域,并大力实施产业转移,鼓励和支持上海企业在国内大规模投资发展。

二、聚焦实体经济,不断提高上海产业经济质量和效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是上海产业经济的鲜明特色。要按照十八大的新部署新要求,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完善上海产业经济的规划目标,以创新驱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使之成为上海产业转型的中坚力量,努力实现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走适应上海特点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始终是上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率先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为核心,以发展调整中提升为主线,以“双倍增一提升”(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生产性服务业倍增”和“先进制造业提升”)为重点,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方向发展,不断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力争使上海成为全国率先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先行先试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引领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辐射区,为建设成为全球高端制造中心之一奠定基础。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把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结合起来,发挥上海的工业优势和信息技术优势,以信息化支撑和带动工业化。

坚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上海自2008年以来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形成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和基础优势。注重对接国家战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创新性,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眼于市场和产业技术的新发展,不断构建符合上海实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按照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创新驱动、重点突破、示范应用、引领发展的原则,深度聚焦重点项目、龙头企业、保障条件和政策突破,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化、产业化步伐。依托上海的工业基础和技术优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重大装备、民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9大产业,尽快形成一大批产业化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发展先进制造业是上海工业的紧迫需要,也是大多数国际化大都市的显著特征。坚持高端发展,以转型升级、提升效益为重点,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上海先进制造业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提升汽车、成套设备的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转型升级,优化钢铁、石化等基础产业产品结构,提升都市产业能级,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保持发展优势。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大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第四代移动通信、智能电网、新型显示技术等新兴产业,不断形成发展新优势。

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按照生产性服务业布局与工业发展要求、区域产业基础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依托规划产业区块以外的存量工业用地,以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为载体,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工业企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促进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聚焦总集成总承包、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金融专业服务、专业维修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电子商务与信息化服务、专业中介、培训教育等重点领域,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力度,鼓励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合作,提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坚持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紧紧围绕“强化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绿色制造新格局”工作主线,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把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产业转型的重要着力点,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进一步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市场作用,用好经济手段,促进节能减排与企业自身利益相结合,增强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标准的作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三、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积极释放改革红利

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落实到产业领域,最紧迫的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使之与市场经济更加适应。上海的土地、环境等自然资源承载力已经十分有限,商务成本相对较高,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才能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形成优势、占据主动,才能把中央提出的排头兵要求落到实处。

注重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加尊重企业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转变行政理念和工作习惯,逐步减少行政审批,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具体干预,把工作重心放在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优势服务上。在产业布局上,既要发挥政府的规划指导作用,更要遵循市场规律,尊重企业的主体选择,实现产业链有序衔接。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支持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自主经营,充分参与市场竞争,放开手脚发展壮大。完善服务企业机制,实现公共资源公平分配、生产要素资源市场配置,最大限度激发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注重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科研、财税和资金等支持政策突破力度,鼓励各类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领军企业,运用市场化手段联合开展产业技术研发,实现产业和教育、科研的有机结合。加大人才工作创新力度,鼓励智力资源以资本的形式参与产品研发、生产,合理共享经济利益。完善国有企业考核评价体系,把人才工作和技术研发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各级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发挥考核导向作用。

注重建设信用体系。良好的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更是产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条件。要以守信受益、失信惩戒、诚信自律为导向,以信用法规和制度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市场化运作的征信体系构建为关键,以信用管理和服务为支撑,不断完善符合国际惯例、适应中国国情、体现上海特色、覆盖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信用体系,促进“诚信上海”建设,不断优化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建立完善信用管理制度,积极运用信用服务和信用产品,增强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推动信用市场发展,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开发利用信用信息资源,推广信用产品,促进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服务产业发展。

注重发挥党的政治保证作用。党的建设要围绕中心工作展开,在引领产业转型中发挥政治保证作用。政府产业部门党组织要把推进产业转型作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学习和调研,把握规律、破解难题、改进作风,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效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积极践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要求。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营造良好环境。做好群众工作,发挥基层干部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加快产业转型步伐,为上海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上海信息化发展
上海电力大学
月“睹”教育信息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上海之巅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