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苯胺及其氧化锡复合材料的气敏特性研究*

2013-06-20薛严冰于婧怡

传感技术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聚苯胺气敏氨气

蒋 娟,薛严冰,于婧怡

(大连交通大学电气信息学院,辽宁大连11602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气体传感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商业化的气体传感器主要采用无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存在制备工艺复杂、需高温检测、能耗大、成本高等缺点,制约了其在无线传感网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因此常温气敏元件已经成为气体传感器领域研究的热点。

以聚苯胺(PANI)为代表的导电高分子聚合物能够实现常温下对特定气体的检测。余晓静等[1]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诱导原位化学聚合法,制得了一种珊瑚状分级结构PANI微纳米材料,较纯盐酸环境中制得的PANI微纳米球,该材料在室温下对NH3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短的响应时间以及更好的稳定性。运用电化学[2]、表面活性剂诱导[3]、界面聚合[4]、硬模板法[5]等方法合成的一维纳米结构聚苯胺,分别用于检测 H2O2、三乙胺/三甲胺、NO2、三乙胺等气体,均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速的特点。但由于聚苯胺在一般溶剂中溶解度低,制约了微纳加工的手段和传感器性能的提升[6]。将聚苯胺与广泛应用在商业气体传感器中的金属氧化物SnO2材料复合,既能发挥SnO2纳米粒子自身的敏感效应,又兼具有聚合物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常温气体检测性能,有望获得性能不同于单一材料的复合气敏材料。这一复合材料已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并有少量研究成果发表。耿丽娜[7]等采用水热法、原位聚合法制备了PANI/SnO2杂化材料,该复合材料在较低温度下对乙醇气体具有选择性好、响应恢复时间短、重复性好等特点。Deshpande N G等[8]用溶液混合法,谢英男等[9]用原位聚合法分别制备了PANI及PANI/SnO2复合膜材料,发现同单一PANI膜相比,复合膜材料在室温下对氨气的响应特性明显提升。Tai H L等[10]用原位自组装方法制备了PANI/TiO2、PANI/SnO2和 PANI/In2O33种复合薄膜,比较了它们对氨气响应的灵敏度、响应恢复时间、长期稳定性和环境湿度稳定性等主要指标的差异。杜海英等[11]制备了聚苯胺及其无机金属氧化物In2O3、TiO2、SnO2掺杂的聚苯胺氨敏元件,室温下检测氨气的结果表明灵敏度由小到大的气敏材料分别是 PANI/SnO2、PANI/TiO2、PANI、PANI/In2O3。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SnO2纳米粒子的引入,可改善聚苯胺类气敏材料的可加工性,同时还可以改变材料对于特定气体的响应性能。

聚苯胺类材料检测的气体主要有氨气、乙醇、二氧化氮等,但未见有检测水果释放气体的报道。我国每年有8×107t(8千万吨)的蔬菜水果腐烂,损失总价值近8×1010元。造成水果腐烂损失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保鲜不当[12]。因此,研制低成本的水果释放气体检测传感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采用原位聚合沉积法制作了PANI及PANI/SnO2复合材料气敏元件,并测试了这两种气敏元件对氨气及水果(香蕉、苹果)释放气体的敏感特性。

1 实验

1.1 气敏元件制作

实验中敏感元件采用陶瓷基底上微加工的叉指金电极平面结构,叉指的线条宽度和叉指间距均为0.25 mm,共8对电极。实验采用对甲苯磺酸(TSA)为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原位聚合沉积法在叉指金电极上沉积PANI敏感薄膜[13],形成气敏元件。称取9.51 g TSA溶于100 mL去离子水中,2.8 g苯胺溶于配好的TSA溶液中,磁力搅拌0.5h,将制作电极的基片表面预处理后,放入苯胺混合溶液中,称取6.864 g APS溶于50 mL水中,搅拌状态下将其缓慢滴加到混合溶液中(滴加时间约30 min,整个实验均在室温下的水浴中进行),使聚苯胺在基片表面发生聚合沉积。随着APS的滴加,反应体系由透明无色慢慢变为浅蓝,继而颜色加深至墨绿色;同时在叉指金电极上沉积了墨绿色的PANI敏感膜。最后将覆膜后的电极放入80℃干燥箱中干燥2 h后取出,放置空气中老化5 d后,形成PANI气敏薄膜。

为制备PANI/SnO2复合材料气敏元件,首先以溶胶-凝胶法制备SnO2纳米粒子:将盛有0.2 mol/L SnCl4水溶液的烧杯放在磁力搅拌器上,边搅拌边向其中逐滴滴加氨水至溶液的PH值为5.5,得白色Sn(OH)4胶体。陈化后用去离子水抽滤洗涤,在120℃下干燥后研磨,放入马弗炉中600℃下煅烧3 h,即得到黄色 SnO2粉末。称取一定量的SnO2(n(SnO2)/n(PANI)=0.1)粉末溶入去离子水中,超声振荡1 h后,将苯胺酸溶液同SnO2悬浮液混合,磁力搅拌0.5 h。将制作电极的基片表面预处理后,放入苯胺/SnO2混合溶液中,采用如上所述聚合方法,形成PANI/SnO2复合材料气敏薄膜。

1.2 材料表征

采用NICOLET 38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材料进行红外光谱(FT-IR)测定。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JSM-6360LV)观测淀积在金叉指电极上的薄膜形态。通过连接到SEM上的射线谱仪测定薄膜的化学成分。

1.3 气敏响应测试系统

定义传感器灵敏度为S=Rg/Ra-1,其中Ra、Rg分别为传感器在空气中和在被测气氛中的稳态阻值。定义响应时间为传感器达到稳态响应值90%所需的时间。配气方法采用静态配气法,测试系统如图1所示。将液态有机溶液通过微量进样器注入测试腔中的加热板上,用时间继电器控制加热板加热数秒,使得液体完全挥发成气体,通过精确控制注入液体的体积可方便地获得所需浓度的有机气体。通过采样电路将气敏膜的电阻变化转变成电压变化,用数据采集卡(北京启创莫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MPS-010602)进行电压采集,一次可同时采集16路信号,测试数据通过软件实时显示和保存,整个测试过程均在室温下进行。

图1 气体传感器测试系统示意图

2 结果与讨论

2.1 材料特性

图2为两种气敏材料的FT-IR谱图。图2(a)中各吸收峰所代表的官能团结构如下:1 563.6cm-1、1 481.9 cm-1(峰①、峰②)分别为醌式结构(-N=(C6H4)=N-)和苯式结构(-N-(C6H4)-N-)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1 291.8cm-1的峰(峰③)是由芳香胺(-(C6H4)-N-)的吸收所致;1 133.9 cm-1(峰④)和794.5cm-1(峰⑤)分别是 C-H 的平面内和平面外弯曲振动特征吸收峰。除与PANI相关的的吸收峰外,在1 029.1cm-1(峰⑥)还存在掺杂磺酸根离子的O=S=O伸缩振动峰。将图2(b)与图2(a)对比,可发现复合材料的峰形与PANI基本一致,这表明复合材料中确有PANI结构,但峰值发生了轻微的移动,分别为:1 562.1cm-1、1 482.5 cm-1、1 294.4cm-1、1 116.6 cm-1和800.3 cm-1。说明 SnO2的掺入改变了聚合物分子链上的电子云密度,使各官能团的伸缩振动频率发生变化,导致吸收峰偏移。由于掺入SnO2比例小,在615 cm-1处未观察到有明显的 O-Sn-O 吸收峰[8]。

图3为制备的两种气敏膜的SEM图像。两种膜均表现出一种无规则的复合纳米结构。较PANI/SnO2复合膜来说,PANI膜更致密一些,材料形貌更多表现为纳米颗粒的堆积。而PANI/SnO2膜则形成了絮状的纳米纤维,直径在100 nm左右。纤维状结构表面有较大的空洞,更利于气体的吸附。可能的原因是在苯胺发生氧化聚合前,基底上已沉积了一些SnO2纳米粒子,对苯胺聚合过程中的团聚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阻碍了聚苯胺结晶度的增大,使聚苯胺向松散结构发展。在5 000倍放大倍数下通过面扫方式获得敏感膜材料的EDS能谱图,通过对比可发现,复合材料膜中存在明显的Sn元素峰,可定性说明材料确为PANI与SnO2的复合材料。

图2 敏感膜的FT-IR谱图

图3 敏感膜的SEM照片

2.2 氨敏特性

2.2.1 对100×10-6氨气的响应

图4为PANI及PANI/SnO2传感器暴露于100×10-6氨气时的时间—电阻值曲线。当待测气体注入后,两种传感器的阻值迅速上升到某一值并保持稳定,300 s~400 s后将传感器置于空气中,氨气分子从敏感膜表面脱附,两传感器阻值逐渐减小。由传感器响应定义计算出两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分别为170 s和52 s,PANI/SnO2复合膜传感器的响应时间明显优于PANI。同目前多数聚苯胺基氨气传感器的特性类似,两种传感器均具有恢复特性差的缺点,800 s后电阻均很难恢复到初始值。原因是部分NH3分子扩散进入膜内部发生反应,造成脱附时间滞后,在测试时间内敏感膜内部NH3分子不能完全脱附。

图4 两种传感器暴露于100×10-6氨气中的时间-电阻值曲线

2.2.2 对不同浓度氨气的响应

通过微量进样器分别向气室中依次注入50×10-6、100×10-6、150×10-6、200×10-6、250×10-6几个浓度的NH3,两种传感器的响应曲线分别如图5(a)、5(b)所示。随NH3的注入,两种敏感膜均迅速响应,并达到稳定值。随注入气体浓度增加,响应灵敏度增加。对于5个不同浓度的NH3,PANI传感器的灵敏度分别为:3.67、5.53、8.26、10.35、11.58,PANI/SnO2传感器的灵敏度分别为:1.54、2.02、2.78、3.34、3.80。图 5(c)为两种传感器在测试浓度范围内的氨气灵敏度曲线。对测试数据进行了线性拟合,相关度分别为0.99和0.976,表明两种传感器对NH3均呈线性响应。相对于PANI/SnO2复合膜,PANI膜对氨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图5 传感器对不同浓度氨气(50×10-6~250×10-6)的响应灵敏度

为获得传感器的选择性,测试了两种传感器对 100×10-6的氨气、1 000×10-6的乙醇、1 000×10-6水蒸气的灵敏度,结果如图6所示。发现相对于氨气,两种传感器对乙醇、水蒸气的响应均很小,表明两种传感器均对氨气具有良好选择性。

图6 两种传感器对氨气的选择性

2.3 传感器对存放香蕉、苹果释放气体的敏感特性

2.3.1 对香蕉释放气的敏感特性

图7(a)为两种传感器对存放于测试腔内3 d的5个新鲜香蕉的重复性曲线。传感器放入测试腔后,两传感器出现完全不同的响应,PANI/SnO2传感器的阻值迅速上升,而PANI传感器的阻值则迅速下降。与传感器与氨气的响应曲线对比,发现两传感器对香蕉释放气具有更快速的响应,响应时间分别为23 s和90 s;最明显的改善是恢复特性,置于空气中数十秒后,传感器阻值基本恢复到初始值,两传感器恢复时间分别为81 s和32 s。计算出PANI和PANI/SnO2传感器的灵敏度分别为-0.2和1.4,说明后者比前者更适合应用于香蕉释放气的检测。

图7(b)为两种传感器对存放于测试腔内3 d的5个新鲜香蕉的重复性曲线,由于传感器具有较好的恢复特性,大大减小了重复测试过程中的基线漂移现象,表现出对香蕉释放气体具备良好的重复性。

图7 两种传感器对香蕉释放气体的敏感特性

2.3.2 对苹果释放气的敏感特性

图8(a)为两种传感器对存放于测试腔内3 d的5个新鲜苹果的重复性曲线。与对香蕉释放气的响应相似,PANI和PANI/SnO2复合膜的阻值分别下降和上升,很快达到稳态值,响应时间分别为64 s和31 s。将传感器置于空气中,经过100 s和150 s,两传感器阻值均恢复初始值。PANI膜传感器对苹果释放气的灵敏度和对香蕉的基本一致,为-0.24,而PANI/SnO2的灵敏度则明显下降,为0.8。图8(b)为两种传感器对苹果释放气体的重复性曲线,其特性与对香蕉释放气一致,同样具备响应恢复快、重复性好等优点。

图8 两种传感器对苹果释放气体的敏感特性

2.4 敏感机理

PANI对氨气的响应可以理解为一个去质子化的过程,敏感机理如图9所示。质子酸掺杂态聚苯胺整个链带正电,表现为P型半导体,当其暴露于还原性气体NH3中时,由于氨气分子中含有孤对电子,为给电子体,其与链上的一部分氢质子结合,导致材料的空穴数减少,电导下降;同时链间吸附的NH3阻挡载流子在链内和链间的跃迁,也会导致电导下降[14]。

图9 聚苯胺对NH3敏感机理的示意图

聚苯胺经掺杂后,杂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聚合物链象结构,导致PANI电导发生改变。质子酸掺杂使PANI分子链的电子云密度下降,降低了原子间的力常数,因此质子酸掺杂态聚苯胺的特征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9]。由图2的FT-IR谱图分析可知,SnO2掺杂造成PANI的特征峰移动并无一致规律,说明SnO2掺杂的机理远复杂于普通质子酸掺杂。Gutta K等[15]测试了PANI/SnO2复合材料的伏安特性,得到类似p-n结伏安特性的非线性曲线,认为n型半导体SnO2与聚苯胺的p型导电通道之间通过耗尽区形成一个异质p-n结。

针对本文测试得到的两种传感器对水果释放气的不同响应特性,主要的原因与被测的气氛有关。农产品在成熟过程中都会释放一定的特征气体,如:乙醇、氨气、硫化氢、水蒸气及其他挥发性有机气体[16]。本实验中得到的是传感器对多种混合气体的响应,测试气氛应整体呈现氧化性。对PANI材料来说,遇到氧化性气体时,链上的空轨道会增加,即空穴数增加,使材料电导增大,因而呈现出负的电阻灵敏度。对于PANI/SnO2复合材料,氧化性气体扩散进入复合物薄膜内部以后,除会改变两种半导体的体电阻,即:使p型半导体PANI电阻减小,n型半导体SnO2电阻增大,还会改变p-n结耗尽区的结电阻。多种效应相互竞争,综合结果使复合材料的电阻值增加,呈现出正灵敏度。两种传感器对存放的苹果、香蕉释放气具有良好的响应、恢复特性,猜测可能的原因是气体在膜表面发生的是物理吸附。相关的机理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3 结论

在TSA酸性条件下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PANI和PANI/SnO2复合薄膜,制备了两种气敏传感器,室温下测试了两种传感器对NH3、存放数日的香蕉、苹果的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PANI膜对NH3的灵敏度优于 PANI/SnO2,对 100×10-6NH3的灵敏度为5.53;对存放数日的香蕉、苹果,两种传感器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特性,PANI传感器呈现出负灵敏度,而PANI/SnO2传感器呈正灵敏度,后者灵敏度明显优于前者。本文研制的传感器克服了室温传感器恢复特性差的缺点,对水果释放气具有响应恢复快、重复性好的特点,有望应用于实时监测水果在仓储、运输过程中的新鲜程度。

[1] 余晓静,唐新村,王志敏,等.珊瑚状分级微纳米结构聚苯胺的制备、表征及其气敏性能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1,24(12):1663-1667.

[2] Liu J,Lin Y H,Liang L,et al.Templateless Assembly of Molecularly Aligned Conductive Polymer Nanowires:A New Approach for Oriented Nanostructures[J].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2003,9(3):605-611.

[3] Ma X F,Li G,Wang M,et al.Preparation of a Nanowire-Structured Polyaniline Composite and Gas Sensitivity Studies[J].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2006,12(12):3254-3260.

[4] Yan X B,Han Z J,Yan G Y,et al.NO2Gas Sensing with Polyaniline Nanofibers Synthesized by a Facile Aqueous/Organic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J].Sensors and Actuators B,2007,123(1):107-113.

[5] Gao Y,Yao S,Gon G J,et al.Preparation of Polyaniline Nanotubes Via“Thin Glass Tubes Template”Approach and Its Gas Response[J].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2007,28(3):286-291.

[6] Prasad G K,Radhakrishnan T P,Kumar D S,et al.Ammonia Sens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in Film Based on Polyelectrolyte Templated Poly-Aniline[J].Sensors and Actuators B,2005,106(2):626-63l.

[7] 耿丽娜,吴世华.聚苯胺/二氧化锡杂化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气敏性测试[J].无机化学学报,2011.27(1):47-52.

[8] Deshpande N G,Gudage Y G,Sharma R,et al.Studies on Tin Oxide-Intercalated Polyaniline Nanocomposite for Ammonia Gas Sensing Applications[J].Sensors and Actuators B,2009,138(1):76-84.

[9] 谢英男.聚苯胺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D].2008,郑州大学.

[10] Tai H L,Jiang Y D,Xie G Z,et al.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Comparative NH3-Sensing Characteristic Studies of PANI/Inorganic Oxides Nanocomposite Thin Films[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s and Technology,2010(7):605-613.

[11]杜海英,王兢,王娟,等.聚苯胺及其掺杂材料的制备及气敏特性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1,42(12):2289-2293.

[12]张海峰,钟铁钢,梁喜双,等.半导体气敏元件在水果保鲜中的应用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9,22(12):1848-1852.

[13]陶雪钰,陈骁,熊忠,等.原位聚合沉积透明导电聚苯胺薄膜的研究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5,3(6):23-26.

[14]李春香,陈大竞,陈玮,等.氨气检测的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敏感膜的研究与应用[J].传感技术学报,2012,25(3):302-305.

[15] Dutta K,De S K.Optical and Nonlinear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SnO2-Polyaniline Nanocomposites[J].Materials Letters,2007,61(27):4967-4971.

[16]李洪涛,陈玮,朱国忠,等.针对香蕉品质检测的专用电子鼻系统[J].传感技术学报,2010,23(11):1541-1545.

猜你喜欢

聚苯胺气敏氨气
基于气敏传感器阵列特征优化的储粮害虫赤拟谷盗检测
水热法合成WO3纳米片及其甲苯气敏性能研究
气敏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
三维镍@聚苯胺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丝兰属植物提取物降低养鸡场氨气排放的试验
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聚苯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聚酰亚胺/聚苯胺/炭黑抗静电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不同形貌纳米CoWO4的水热法制备及气敏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