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介材料在水彩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与创新

2013-06-19杨文龚力

艺术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创新

杨文 龚力

【内容摘要】绘画媒介材料是绘画作品产生的物质基础,是艺术表达的物质载体,对改变水彩画面貌,形成水彩画的艺术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彩画的发展离不开媒介材料的支撑,随着水彩画媒介材料的运用与创新,水彩艺术进入一个新的探索空间。

【关键词】水彩艺术 媒介材料 艺术创作 创新

艺术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只有注入新的血液,作品才能散发出时代的气息,更加吸引观者的目光。水彩艺术亦是如此,水彩画在材料的运用上包容性强,为水彩画家大胆探索新的媒介材料提供了基础。媒介材料的变化和创新对艺术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它突破传统媒介处于隶属地位的观念束缚,创造出新的艺术语言。媒介材料的选择丰富了水彩画的表现形式,促进了画家对水彩艺术的创新,给水彩作品带来生命力和竞争力,并进一步形成新的绘画风格。

一、传统媒介材料对水彩画创作的制约

传统的水彩艺术创作中,一般都仅用水彩纸、水彩笔和水彩颜料进行干画、湿画或干湿结合画法。但由于颜料的不稳定性,传统纸张的脆弱性,使得作画时不宜反复涂改,纹理也极易损坏,整体画面易“腻”易“脏”,失去水彩透明灵动的特性。水彩颜料虽然可表达透明流畅、水色交融的效果,但要表现一定的饱和度和力度,就显得较为单薄,同时不能反复涂抹,尤其是画面的暗部,反复画就容易使画面变脏。

传统的水彩纸也存在许多不足,其制作步骤大多都经过了化学处理,因此,当受光照时间多或存放时间长以后,纸张容易泛黄变灰,画上的颜料更会变浅或浑浊。市面上大多数的纸都经不起反复多次擦洗涂抹,而在创作时,还是要经过反复的修改才能取得成功。传统的水彩纸还有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不耐保存。这些不足使水彩画在收藏界和拍卖市场上价格都不高,成交量也远比不上油画和国画。

二、依托材料在水彩画创作中的运用与创新

在水彩艺术中,纸材作为主要的依托材料之一被运用到创作中。水彩纸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彩艺术语言的表达。中国水彩从通草纸到后来的国产保定纸,再到现在选择外来水彩纸,探索发展过程漫长,质量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手工纸,采用纯亚麻,其杂质通过浸泡自然过滤清洁,不含木浆、化学药剂与树脂类等造纸常用的添加物,正面涂了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动物胶溶液,能很长时间接受阳光的照射。

除了改进传统纸,艺术家力求将传统纸的属性予以突破,为获得特殊的视觉效果,在纸上做石膏底、墙漆底等,还有很多艺术家干脆改用其他纸,如玻卡纸、素描纸、有色纸、高丽纸、宣纸等,甚至棉布面、亚麻、木板、玻璃等其他依托材料,只要有需要,各种媒介材料都可以用在水彩画创作中。

为保持水彩纸的稳定性,使其不变色发黄,中国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王肇民在传统水彩纸上先涂上一层白粉底,有效地增加了材料的可塑性,其效果颇具特色,并影响了一批后辈艺术家。英国当代水彩画家唐·法雷尔的做底方法是习惯用凝胶和石膏粉在画纸上根据对象的肌理纹路做底,整个画面显得厚重而浓郁。画家黄增炎大胆研究各种绘画媒材,对水彩纸进行加工,涂上粘性较强的薄层白色底料,涂料盖在水彩纸上,改变了它的质地,不再吸水,又结实耐磨,易于清洗,坚硬的纸面既保护纸面日后不易变暗,同时利用刷了底的纸面可以反复皴擦的特性,使得画面呈现厚重结实的效果。之后,许多画家也开始尝试在水彩纸上打底加工,立德粉加白乳胶、工业用剂、化学用剂等都成为画家作画的材料。

画家坎勒善用玻卡纸作画,这种不吸水的纸在颜料干了以后能产生一些富有肌理效果的形象,成就了一种独特的水彩画风格。这种画法解构了传统水彩画的“写生性”特征,使其作为一种艺术语言与人的精神性关联起来,可以说是一种绘画媒介的变革与创新。画家徐国燕也采用了白卡纸进行艺术创作,用其本身固有的紧密点状肌理来表现各种色彩与形态,整个画面柔和自然,更有画家孙宁的“布上水彩”,打破了传统的纸上作画,采用棉布作为依托材料,布上水彩的肌理效果层次丰富,这些是纸上水彩无法达到的,作画时间也不受约束。

这些突破,与其说是对中国传统水彩艺术依托材料的解构,还不如说是对中国现代水彩艺术依托材料的重建与创新。

三、工具材料在水彩画创作中的运用与创新

工具材料是一种依附材料,水彩艺术中主要使用水彩笔,笔的材料多由貂毛、松鼠毛、羊毛、骆驼毛、尼龙毛和小马毛等做成。随着时代变迁,创作中的一些画家开始尝试改用其他工具材料,狼毫、白云、叶筋、毛笔、油画笔、油画棒、马克笔、彩铅、色粉笔、排刷、喷笔、刮刀等的使用,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收获。

画家程及喜欢采用中国的毛笔,在宣纸上作水彩画,画面一改传统西洋水彩画的风格与样式,将西洋画重写实与中国画重意境相结合,把中国水墨的技巧融入水彩,追求平光下永恒的美,稳重,内蕴深刻,建立了东西方交汇的艺术风格。讲究笔墨的还有画家华纫秋,他习惯用毛笔和墨作画,喜欢中国画笔触的美学效应。水在纸面上流动而扩展,水自然向低处流,这样在同一色块中可出现干湿不同的状况,从而出现不同的肌理。“谙造物之变幻,取各家之精华,抒胸中之激情,尽笔墨之情趣,得之于造物,而不为造物所制;诉之于笔墨,而不为笔墨所役,触景生情,笔随情纵。”

画家王维新的作品有着很强的的东方审美情趣,用色上,不少作品大胆使用墨甚至是宣纸来画水彩画,直接用墨营造画面肌理,进而以墨入色,泛出高贵、雅丽、质朴的本真,清新而又厚重,透着一种具有明显东方文化意蕴的苍阔之感。还有黄增炎,一开始尝试使用油画刷,后来干脆采用油漆刷画水彩,刷子作画,能刚能柔,粗细、浓淡、大小无处不可用,刷子刷出了强有力的边线,使画面产生凹凸的错觉,整个画面大气磅礴,表现力极强,一扫普通水彩画纤弱的风气。有志的中国水彩画家,应共同创立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体系,“中国画的意境气韵、骨法用笔、水法墨法,甚至工具材料,都可借鉴吸收,为我所用”。

四、介入材料在水彩画创作中的运用与创新

介入材料是另一种依附材料,它主要指结合剂、颜料以及其他辅助物等。水彩的结合剂主要是“水”,它是水彩艺术的核心与本质材料,也决定了水彩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种而独具特色。介入材料中的颜料是色彩语言的承载物,为了适合水彩艺术特有的表现,特别制作了一种颗粒小、易溶于水的透明材料,而现代艺术家却反其道而行,使颗粒粗、不溶于水的颜料以及其他绘画用的颜料介入其中,创造出一种不同于传统水彩画的另类“透明”感。现代水彩艺术中辅助物可以是盐、胶,还可是沙石、餐巾纸、油画棒、松节油、化学剂等。水彩艺术中只要有一点异样材料的介入,都会产生奇妙的效果。各种不同的油性、水性、国画颜料、丙烯、染料、蜡、酒精、洗衣粉、油、立德粉、浆糊、化学试剂等各类媒材混合使用,在当代水彩艺术创作中应用十分广泛。

画家张英洪在《陶颂》的创作中,运用加油的形式,产生的水油分离肌理效果超越了古陶表面斑驳肌理的效果。画家龙虎则将酒精作为其创作的主要媒材,加入酒精后,画面颜色变得更加鲜艳,特别是灰暗的颜色,其明亮的效果更显而易见。酒精有催干或挤兑、分离水分的作用,在很薄的色层中造成视角错位。在相对较干的画面涂上酒精,笔画明确坚挺,虽有较强的立体感,但画面的用色并不显厚。而在水分充足的画面上用上酒精,效果浑厚凝重,既有传统水彩画水分淋漓通透的特点,又有传统水彩画所没有的厚重、耐看。安德鲁·怀斯的水彩作品有很丰富的肌理效果,“他所作的蛋彩画,是用一种干的矿石颜料,先研磨成细粉末,掺上蛋黄与少许胶水混合而成的颜料”。使用一定比例的蛋黄为媒介,这一举措也改变了传统水彩暗部容易脏灰的缺点。还有画家黄增炎,除了改变纸张和工具外,还在颜料里调入适量的辅助媒剂、易于凝结的不透明水性颜料或其他橡胶剂等,使之产生丰富的笔触和肌理效果。

同时,有些辅助材料对水彩画作品有保护和增加其持久性的功能,如留白胶使画家在上色时不用为细小地方的留白而放不开手脚,亮光剂可以使作品不受灰尘的损害。为了增加颜料与纸张的密合度,更加牢固,可以使用牛胆液做打底材料,作品完成以后,还可使用凡尼斯液起到保护画面的作用等。

总的来说,媒介材料多种多样,我们必须从依托材料、工具材料和介入材料等多方面入手,综合运用。艺术家还应意识到,任何媒介材料的运用都要将画家的精神世界与作品自然融为一体,达到高度的统一与和谐。

结语

新媒介材料的探索应勇于尝试,求新求变,应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与传统媒介材料的使用局限,同时注重画家自身的情感及本体语言的统一,使水彩艺术真正朝多元化、现代化、个性化发展。随着新媒材的运用,是否一定要用水彩纸、水彩颜料,是否一定要透明,都显得不重要。通过对新媒介材料、新工具的不断挖掘研究,极大地拓展了水彩画家的思维模式和艺术观念,使他们的创作形式更加丰富和具有活力,带来了艺术样式的创新和水彩语言的拓展,其多元化的表现,形成了一种新的形态,使中国当代水彩艺术确立了第三种艺术语言——材料语言,这种新媒介材料语言与色彩语言、造型语言一道构建了中国现代水彩艺术的特征。

(注: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科研项目“新媒介材料在当代水彩画创作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B043)

参考文献:

[1]袁振藻.中国水彩画史[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

[2]黄铁山.黄铁山的水彩世界[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3]何政广.怀斯A·Wyeth[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杨文,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

龚力,湖南城市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责任编辑:贺秀梅)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创新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