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剧角色的性格塑造方式与途径

2013-06-19朱晓峰

艺术教育 2013年5期

朱晓峰

【内容摘要】在舞剧中表现人物时,重要的任务是对主角人物性格进行塑造。舞剧人物个性形象塑造方式主要有三种:其一是人物性格在情节中延伸;其二在戏剧冲突中发展与创造人物性格;其三,舞蹈语言是塑造人物性格的基本方法。只有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才是一部舞剧佳作成功的标志。

【关键词】舞剧角色 性格塑造 方式与途径

一、角色性格的定义与在舞剧中的重要意义

舞蹈表演艺术是依靠形象的性格魅力来彰显出力量。对舞蹈表演“形象”而言,演员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否鲜明、生动就意味着角色创造的成败。舞蹈演员是肢体动作的表演者,其最终任务是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老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在以往的舞剧中创造出许多光彩夺目与丰满、感人的形象,近年来,虽然舞剧数目庞大,但能叫人记住的鲜明角色形象却为数不多,新一代演员在舞蹈技巧方面较以前有很大进步,但在塑造出性格人物形象方面仍需补上一课。

本文从舞蹈表演创作的实践出发,对演员塑造性格、通向角色的方式与途径做了具体分析,因为演员塑造形象、化身角色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性格”这一概念。根据塑造舞剧人物个性的内涵要求,我们知道,心理学中人物性格是表现于人物的行为中,以及其对待自己、别人,还有行动态度中最稳定而具有个人特点的总和,是人物一切行为的内在实质。《辞海》中把“性格”定义为“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核心部分,最能表现个别差异。具有复杂的结构,大体包括,(1)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的特征,如诚实或虚伪、谦逊或骄傲等;(2)意志特征,如勇敢或怯懦、果断或优柔寡断等;(3)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漠、开朗或抑郁等;(4)情绪的理智特征。如思维敏捷、深刻、逻辑性强等”。

角色性格,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外在和内在的表现形式,是人作为个体区别于同类之总和,也是文艺作品所描写的各种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特征。演员要扮演舞剧中的角色,必须将自己“性格化”为剧中的舞蹈角色,“性格化”最早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所谓性格化,在表演艺术理论中是指演员创造人物性格特征时的一种技巧和方法。为了塑造角色的人物性格,演员运用技巧把属于自己,但不符合人物性格的情感、动作、外貌和习惯等加以控制和改造,努力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作品中人物的性格。”①舞蹈角色创造的主体是人,以“性格化”途径达到形象的完美塑造,正是舞蹈表演的追求。

性格形象是在舞蹈动作中逐步展开的。从舞剧情节看,“情节”是性格的历史,从行动作为情节表述过程看,性格是在行动中展露并以舞蹈的方式来表现的,人物性格从中显现。编创者既要把握准形象的性格内涵,又要使性格特征的形象外化,即性格化的表现。当然,舞剧人物形象是由演员表演的,形象中也包含着演员的情感和个性色彩。

舞剧人物个性形象主要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来,编导在编舞段的时候,首先要在充分熟悉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深刻地理解特定环境下所产生的内心情感,因为只有正确把握住人物思想,才能编排出适当的舞蹈动作。因此,我们可以说舞剧人物动作的表意起源于心灵。

在舞剧创作中,舞剧艺术中的个性形象应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在与其他性格和事物发生冲突中逐步展现其内在气质和性格,而不能使人物角色从头到尾一成不变。角色性格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不能简单化、一概而论说某角色是“好人”或是“坏人”,如果在表演某英雄角色时有一些小缺点,而表演某坏人会有一些善意的表现,反而比以往的一些“高大全”的英雄更可信。因此,个性形象表演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在戏剧的矛盾冲突和情节发展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表现的多面性和人物的个性特殊性;二是舞剧个性形象的表现是以人物为起点,以人物的性格为内在逻辑,以戏剧冲突为推动力,以情节发展为主要载体的一个错综复杂的戏剧进程。舞剧的个性形象表现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不断推进与深化的动态结构中达到高潮,最后矛盾得到解决。

二、舞剧角色个性塑造方法

(一)在情节发展中,揭示人物个性

例如舞剧《闪闪的红星》中,文本情节结构的设计是:苏区少年潘冬子的父亲要随红军转移,临走时,他把一枚布红星留给冬子,并嘱咐冬子和冬子妈坚持到红军回来。红军去后,以反动势力胡汉三为首的白匪肆意残杀乡亲,在白色恐怖中,冬子妈坚持斗争,宣传革命,在敌人的包围中,为了保护群众,冬子妈英勇牺牲。亲人的牺牲和残酷的斗争教育了冬子。胡汉三仍四处搜捕冬子,冬子巧妙与敌周旋,配合红军游击队攻破胡汉三的老巢,胜利后,冬子穿上军装走上红军的路。但是,在舞剧结构中,文本语言只有通过肢体语言才能把潘冬子的性格及成长的历史形象地表现出来。在舞剧《闪闪的红星》中,人物个性形象的塑造主要体现在不同情节与情境下的舞段中,它们分别展示着潘冬子性格的一个个侧面,在不同的情境下,展现出潘冬子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情感,从而完整地塑造出“潘冬子”的形象。

潘冬子一角的扮演者武巍峰介绍了其扮演的角色心理与性格发展历程:“冬子爸走后留给冬子一颗红五星,在冬子与红五星的舞段中,表现冬子对红星的感情,既有着恋恋不舍,又充满了好奇,冬子时而把红五星放在胸前,时而放在脸庞前枕着,表示珍惜的动作,在这里,编导抓住了冬子的天真、浪漫、单纯的心理特点,冬子的活泼、俏皮,在地面上围绕着红星打滚的动作和技巧,表现了作为一个孩子的活泼好动的性格。接着编导把红五星转化为女子五人舞,潘冬子穿梭在“红五星”中,一会儿滚地,一会儿双人托举,为以后“红五星”为潘冬子指路埋下了伏笔。

在冬子看到乡亲们被杀的情景后,编导为人物设计了一段颤抖的舞段,表现出儿时的冬子看到血腥场面后所应有的反应,冬子的双腿半开并不停地颤抖,用胳膊紧紧地挡住自己的眼睛,偶尔从指缝中偷偷看出去,动作似一惊一乍,动作语汇清晰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恐惧。

在冬子跟着妈妈给乡亲们开会时的独舞中,冬子一边在旁边玩耍,一边时不时地学习妈妈和乡亲们(的群舞)的动作,当党旗突然展开时,冬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举起了右手宣誓。这里,冬子耳濡目染地接受着革命的洗礼,人物的个性在模枋与教育中得到塑造与成长。

在冬子妈被大火烧死后的一段舞蹈中,编导用一个仰身大跳接滑跪动作,以及在地面的不断翻滚、腿脚不停地踹,用屁股在地上反复颠簸、颤动的动作,准确地表现了冬子的痛苦。一个人回家后,冬子面对家中两把空椅,编导在这里设计了两把曾经是冬子父母坐过的椅子与冬子的“交流”的舞段,看起来像是人物在与两个椅子的对话,却表达了冬子怀念父母的深切情感。冬子孤独地蹲在椅子上,用手抱住膝盖,然后慢慢滑落到地上,表现了冬子的孤单与悲痛。这时,红五星女子五人舞出现,引领潘冬子进入梦幻的世界,此时,冬子见到了父亲,父亲指引他穿上军装走上革命的道路……”②(这里用舞蹈心理结构方式表达了冬子的所思所想)

编导运用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通过一系列的戏剧冲突,冬子与母亲、父亲和红五星的关系引发的舞段,成功地再现了潘冬子成长的历史。在这里,舞剧通过肢体语言、情节冲突带领观众进入到人物的内心,感受冬子作为一名普通儿童时的内心情感,进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性格。

上述是舞蹈情节与人物性格发展的关系的体现,通过一个个事件:冬子的性格在父母和群众的关爱下成长,也在与胡汉三的斗争中不再像一般儿童胆怯怕事,最终成长为一个勇敢的革命小战士。

(二)在舞剧的戏剧冲突中揭示人物个性

一部舞剧的戏剧冲突为人物性格发展、情节演进创造了条件。我们分析剧本时会发现,推动冲突爆发、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其中,人物性格是推动冲突爆发的主要动力,应该从人物性格出发构成冲突、展开冲突、推进情节。人的个性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个性的人,面对同样的问题,处理同类的矛盾,可能有迥然不同的行动。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首先要将角色性格分析透彻,“如戏曲表演中,《柳荫记》中的梁山伯、《西厢记》中的张君瑞、《牡丹亭》中的柳梦梅,三人虽然都是文弱书生,但性格不同,对于追求爱情的态度也有很大不同,如梁山伯至诚而懦弱,知道了祝英台被许给马太守之子后,他怏怏而去,郁闷而终,并无任何抗争,直至绝食而亡。张君瑞却敢于跳墙,私会崔莺莺, 柳梦梅更胆大,明知杜丽娘是鬼,仍和她同居,甚至刨坟开棺,要与其同床共枕”。③不同性格之间的冲突,有时会不断地变化、发展,人物进入新的情境,又会有新的行动,使冲突继续展开,情节继续发展,舞剧的戏剧冲突正是在这些不断变换、发展中,逐步推向高潮直至结局。

中国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编导从白毛女人物性格出发构成冲突、展开冲突、推进情节,在剧中主要矛盾是白毛女与反面人物黄世仁的矛盾,以及严酷的自然环境斗争中,使冲突和情节具有真实性和必然性。使冲突展开、情节发展,舞剧的戏剧冲突正是在这些不断变换发展中逐步推向高潮,直至结局。

下面,笔者对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白毛女的性格塑造与发展做具体分析。

1.“喜儿”的人物性格塑造分析

舞剧《白毛女》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歌剧《白毛女》,但它并未因循于原作走捷径,而是根据芭蕾艺术的特点进行了再创造,在表现手段上,舞剧既运用了外来芭蕾的语汇,又吸收了大量的民族民间舞、传统戏曲以及武术等素材,现实与浪漫相结合;又根据舞剧内容和人物性格塑造的需要,把中国民间舞和古典舞的某些手势、身段,化用和统一在芭蕾的整体风格之内,使剧中人物的舞蹈形象更具有民族的气韵和格调。

第一场:剧情前奏

在整个舞剧中,主人公喜儿的形象塑造尤为丰满、生动、有血有肉,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喜儿的前后形象反差构成一个性格的两个侧面——人物纯真可爱和不屈不挠的充分展示,使人物性格随着戏剧情节的推进而有层次地展现,显得异常真切。当年的喜儿是纯真的、活泼的,尽管生活过得十分艰难,但有着父亲的疼爱和乡亲的关怀,她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除夕晚上,雪花飘飘,喜儿焦急地等待爹爹回家过年”。在这一段舞蹈独白中,编导展示了喜儿纯朴、可爱、乐观的形象,爹爹杨白劳从外面躲债回家给女儿买了三尺红头绳作为过年礼物,喜儿高兴地跳起来,演员用连续挥鞭转表现了人物的喜悦心情。过了一会儿,另一主要人物王大春带着一袋白面也来了,出场变奏显示出他朝气、豪放、朴实的性格,而后他与喜儿跳起一段抒情的双人舞,表现了他们纯洁与含羞的爱慕之情。由于是中国芭蕾舞,所以编导只少量选用了一些有分寸的扶转与大跳动作。

第二场:冲出虎狼窝

喜儿在黄家沦为丫头后,她与张二婶相依为命。黄世仁垂涎喜儿的美貌,在喜儿端参汤时被他拦住调戏,喜儿躲闪不及,一碗参汤丢在地上……黄世仁见状赶快溜掉了,黄母吓了一跳,气得叫家丁们把喜儿拖出去鞭打。被打晕的喜儿逐渐苏醒,忍着剧痛跳起一段独白。“新仇旧恨定要报”,“要逃出这虎狼窝”……正当喜儿想逃出黄家,黄世仁再次挡住她的去路,喜儿拼命反抗,最后在张二婶的帮助下喜儿逃了出去……这符合当时喜儿的性格特点,因为一直在爹爹的照看下,年幼被迫为女仆的喜儿不知如何处理与压迫者黄世仁的关系,因为害怕黄世仁的进一步侵害,喜儿只能选择逃避。

第四场:盼东方出红日

喜儿被迫逃出黄世仁家隐匿荒山数个春秋,残酷的自然环境使她变成了白毛女,原来的天真少女变得人不人、鬼不鬼。舞段表达在荒山野林中喜儿头发由黑变白的过程,舞蹈中用“大跳”穿越山涧、溪流,冬天暴风雪铺天盖地,用连续的“串翻身”表示在狂风中行进。她住山洞,食野果,与野兽搏斗,几番春秋冬夏,使喜儿头发变成了一头白发。她坚强地活着,用歌声表达:“我不死,我要活,我要报仇,我要活!”至此天真活泼、纯洁善良的少女已经成长为历尽磨难、宁折不弯、立誓报仇雪恨的白毛女。编导用舞蹈由浅入深,生动深刻、有说服力地展现了喜儿性格成长变化的道路,使观众不由得产生共鸣。这个舞段主要表现了喜儿与大自然搏斗中的性格变化,由原来的纯朴、可爱、温柔变得坚强、坚韧、大胆,甚至有一些野性与疯狂,变得无所畏惧。

第六场:见仇人烈火烧

晚上,喜儿进入奶奶庙偷吃供果。突然,有人窜进庙中,喜儿忙躲藏起来,是黄世仁和穆仁智。喜儿张开双臂挡住他们的去路,黄、穆二人见了白发女鬼吓得腿都软了,趴在地上,喜儿从供台上来了一个双举拳“旁飞燕大跳”,凌空而下,黄、穆二人叩头不止。喜儿愤怒地拿起香炉朝他们头上砸去,二人连滚带爬,仓皇逃出。

剧中的人物立体生动,作者深度挖掘,如刚开始的时候喜儿的舞蹈欢快优美,以展现她的天真和纯朴,但一些跳跃的动作却也显示出她天性中刚强的一面。在悲剧的发展中,喜儿的舞蹈变得更加激昂有力,展现了她坚强、刚烈的一面。在奶奶庙中见到黄世仁,喜儿不但不害怕,反而主动发起了攻击,与以前的温柔、可爱形成了完全相反的性格特点与对比。

《白毛女》的故事充满了戏剧冲突,具有典型意义。开始时在杨白劳呵护下喜儿天真、纯朴,但经历了一系列悲剧冲突后,在与黑恶势力及残酷的自然环境搏斗中,喜儿变得坚韧、大胆,甚至有一些野性与疯狂,这种人物性格的蜕变与成长,使人物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三)舞蹈动作是塑造人物个性的基本手段

根据塑造舞剧人物个性的要求,人物性格是表现于人物的行为中以及他对待自己、别人,还有行动的态度中的最稳定而具有个人特点的总和。人物性格特征要靠动作来实现,通过性格特征的动作化,使观众清晰地感受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情感。

例如,舞剧《红色娘子军》中人物主角就是用舞蹈动作来表现其性格特点。

《红色娘子军》的主题是表现1939年在海南岛建立的红色娘子军连的英勇斗争事迹。在戏剧结构上简练清晰、逻辑严密、通俗易懂。剧中的几位主要人物性格鲜明、饱满。在舞蹈形象的设计方面,人物琼花出身贫农,苦大仇深,顽强勇敢,所以设计的动作多豪放英武,如她出场的“足尖弓箭步亮相”以及独舞和双人舞中所采用的“倒踢紫金冠”等就成了这一人物的主题动作。洪常青是一位成熟英武的军队指挥员,他的出场吸收了京剧“亮相”的手法,通过3组不同的静止造型,刻画其沉着、机智、勇敢、敏锐的性格特点。在塑造正面人物高大形象的同时,对南霸天等反面人物的处理上,剧中也没有简单地将他们脸谱化。南霸天的造型设计更多来自京剧身段和戏剧表演,从中国的拳术中借鉴动作,与芭蕾的大跳和旋转融合。作为军事题材的创作,编导们不仅采用了传统戏曲中的对打技巧,还吸取了现实中的军事操练动作,并加以夸张和变形,发展出了如“射击舞”“大刀舞”等表现军旅生活的舞段。正是这些鲜明的音乐和舞蹈形象的创造,才使舞剧中的人物丰满、生动,使观众加深了对整个舞剧精神的理解。

例如,对洪常青就义舞段动作的分析:

黄昏,南霸天的后院,红军节节胜利的消息传来,团丁接二连三地跑来报告红军逼近的消息。南霸天走投无路,命令众匪“把洪常青带来!”洪常青昂首挺立,从容镇定,藐视顽敌(“亮相”)。

南贼拿出一张白纸,威逼洪常青叛变自首。洪常青振臂一挥,愤怒地甩开团丁。群匪惊惶退缩。常青独舞:常青高举右臂,踏着战斗的步伐,逼得南霸天和老四畏惧退缩,惊恐万状(洪常青“剪式变身跳”,居高临下;南贼跪步低姿战战兢兢),常青纵身跃起,抡动双臂,如旋风般横贯刑场,威慑群匪(“飞脚”“空转”,怒火填胸,急速“平转”,侧身“亮相”),他夺过白纸,猛力撕碎,照准南霸天劈面掷过去;他腾空跃起,似雄鹰展翅,直冲霄汉,在敌人头上凌空翱翔(“旋风空转”“燕式跳”“旁腿转”,扬臂“亮相”),以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令群匪匍匐在地,颤抖不止。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洪常青从容不迫地登上了榕树前的柴堆。他脚踩烈火,奋臂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烈火中,共产党员洪常青的高大身躯顶天立地,气壮山河。

在这个舞段中,编导巧妙地运用三维空间的视觉感,让洪常青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空间方位,而南霸天和老四一直被压在地下,抬不起头,表现出了洪常青藐视敌人、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然后跳就义前的最后一段独舞,做一连串的大跳动作,“凌空越”“燕式跳”“旋风空中转”等,似一只雄鹰在敌人头上搏击长空;又急速地旁腿侧转,似一阵仇恨的旋风席卷大地,令敌人恨不得钻到地底下。编导使洪常青一直掌握着剧中的“制空权”,突出表现了他视死如归、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在刻画洪常青崇高英雄形象的性格方面,这段独舞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④

结语

总之,在舞蹈创作中要求表现角色性格时,角色性格要具有丰富性、独特性、共同性,又有自身的生动性和完满性。在舞剧中,变化都是通过不同的舞蹈表现,每一段舞蹈表现了性格发展进程中对性格丰富性的塑造。另外,对于人物性格的把握,要从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文化中构思寻找典型的个性形象,从而提炼出舞剧人物的个性化动作语汇。

舞剧人物个性形象表现手段:

1.人物性格在情节中延伸

主要表现在叙事的舞段功能上,就是舞者不同情节、不同环境下的舞蹈表现,以此丰富人物内心情感,完成创造人物个性和情节发展的任务。

2.在戏剧冲突中发展与创造人物性格

舞剧的戏剧冲突是以人物性格之间的冲突为内动力,从而引发情节变化,而人物性格也在这种冲突中突显出来。

3.用舞蹈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

要求在创造人物个性时,进行语言本身的性格化处理,以便更准确地体现出人物的性格。舞蹈动作来源于特定情境中人物的内心冲动、冲突以及某种激情、欲望等,都是产生外部动作的依据。观众是通过外部的性格动作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并达到塑造与认识人物性格形象的目的。

注释:

①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38.

②武巍峰.中国舞蹈剧人物中个性形象表现形式及其艺术特征[D].北京舞蹈学院,2008:23—24.

③赵景勃.戏曲角色创造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25—26.

④肖苏华.中外舞剧分析与欣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101.

作者单位:广东湛江师范学院舞蹈系

(责任编辑:贺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