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音乐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2013-06-19李娜
李娜
【内容摘要】为了充分发挥河南音乐旅游产业的综合功能和引领作用,河南旅游业界人士及其相关文化部门应在决策与行动方向上转变已有观念,深入挖掘河南音乐文化资源的内涵,培育新的音乐旅游品牌,以期树立河南文化旅游大省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音乐产业 音乐旅游 发展策略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河南经济、文化振兴崛起的载体和平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是河南音乐旅游业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目前,河南旅游产业发展普遍存在对音乐旅游的内涵与外延及其重要性认识不清、音乐旅游的相关机制与管理创新不足、音乐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深、音乐旅游产品比较单一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河南音乐旅游产业的综合功能和引领作用,一些相关文化部门应在决策与行动方向上转变观念,挖掘河南音乐文化资源的内涵,培育新的音乐旅游品牌,力求最大限度地树立河南文化旅游大省的良好形象。笔者就河南音乐旅游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统一提高认识,科学引导音乐旅游产业开发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纵深发展,有着广阔发展空间的河南旅游产业必将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就目前来看,河南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音乐旅游发展还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或者责任还不够明确,二是旅游业界人士对河南音乐旅游开发的价值缺少正确认识。由此可见,政府相关部门如何对音乐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正确引导,以及如何对音乐旅游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对“音乐旅游”要统一提高认识
音乐旅游在国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但对于我国大多数人来说还比较陌生。随着国外音乐旅游的持续升温,音乐旅游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但我国业界与学界人士对音乐旅游进行研究还刚刚起步。专家学者对音乐旅游的界定及其内涵与外延还没有统一或明确的认识,对音乐旅游发展的当代价值、开发模式及其发展策略研究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尤其作为音乐资源大省的河南,如何有效发挥其凝聚于内的经济价值,应是当下河南省旅游产业向纵深发展必须思考的重要话题。因此,河南省政府应该牵头成立一个由旅游学界、音乐学界及其文化产业界人士组成的课题小组,来共同探讨省内音乐旅游开发的相关问题,以此加强河南音乐旅游实践的指导,力求形成音乐与旅游良性发展的互动机制。
首先,旅游与文化产业界的专家学者要加强音乐旅游基础理论的研究,厘清音乐旅游广义与狭义的概念,对河南各地典型音乐资源进行采风调查并给予恰当评价。与此同时,还要对河南登封“禅宗少林”、开封“清明上河”等现有的音乐旅游开发项目进行重点考察和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并借鉴国内外音乐旅游产业开发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一套适宜于河南音乐旅游开发的理论体系,以期指导并推动河南音乐旅游产业的开发和运作。
其次,面对河南民间音乐日趋成为“消失的文明”的窘境,政府相关部门及音乐界专家学者不仅要深入田间地头挖掘整理全省各地宝贵的音乐文化资源,而且要“活态”保护民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不仅如此,旅游产业开发部门应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对传统音乐的形式与内容进行发展创新。
再次,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河南众多民间传统音乐艺术要想生存发展,必须创新融合更多的流行元素,以期符合当代社会多元文化发展的消费需求。同时,这种需求也迫使河南民间音乐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
(二)科学引导音乐旅游产业开发
在音乐旅游开发的具体实践中,坚持正确的开发原则和开发理念只是做好音乐旅游开发工作不可或缺的条件,要使音乐旅游开发工作落到实处而且卓有成效,政府相关部门科学引导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与措施至关重要。音乐旅游开发不仅仅是社会公民权益的实现,更是政府行使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职能的重要体现,是全社会公益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政府要对音乐旅游的功能有所认识。音乐旅游不仅能够塑造当地良好的文化形象,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强审美效果,而且有利于音乐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更深层面的文化旅游。因此,政府应该把音乐旅游列入年度经济发展规划之中。第二,音乐旅游开发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搞好旅游开发项目,政府不仅应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而且应在政策上进行支持,并鼓励“文化遗产保护”基础之上的音乐品牌开发工作。第三,加强音乐旅游开发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加强管理就必须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有了行之有效的相关政策和措施,音乐旅游开发才能更加科学合理。音乐旅游开发与利用首先应遵循适度性原则。尤其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的音乐文化遗产,更应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把开发和保护融为一体,不仅要避免粗制滥造,而且要防止对遗产的过度开发和破坏性的利用。①
二、开发高质量的音乐旅游文化品牌
目前,河南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全面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从整体来看,河南旅游发展与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很不相称。河南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河南作为中国旅游文化资源大省,其他许多省市无可比拟。但河南在入境接待旅客人数与旅游创汇方面与先进省份差距较大。为什么会出现此种境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认识,河南缺少高质量的旅游文化品牌。尤其作为音乐资源大省的河南,音乐品牌除“禅宗少林”“清明上河”享有较高知名度外,其他很少见。因此,我们应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全面提高河南各地旅游产品档次,通过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建造一大批高质量的音乐旅游品牌。
第一,进行旅游项目开发论证时,要把当地知名或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音乐文化资源考虑其中。不仅如此,在城市改造、广场建设、景点陈设、节假庙会等事项中适当融入音乐表演或音乐元素,以提高文化品位。在音乐厅、歌剧院以及文化广场建设时,除考虑音乐表演功能外,其外形设计与文化内涵也应整体关照。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是世界瞩目的表演艺术中心,因其独特的“帆造型”而备受各国游客青睐,也使到澳洲旅游的乘客心驰神往,一睹为快。
第二,结合地方音乐特色,开发优质的音乐旅游产品。发展河南音乐旅游业,首先要打造一批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音乐精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地特色的音乐文化。如开封的二夹弦、相国寺佛乐、曲子、祥符调;信阳的歌舞小调、花鼓、地灯戏;周口的越调、沙河调、道情戏、担经挑;洛阳的号子、梆子腔、曲剧、河洛大鼓;南阳的越调、大调曲子、宛梆、曲剧等民间音乐艺术品种繁多,风格各异。这些古朴淳厚、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音乐是河南各个历史时期群众生活的传神写照。通过高台歌舞戏曲表演、地下出土音乐文物陈列、音乐旅游商品的创意研发、书籍声像制品的出版发行等,全方位、多渠道地把河南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呈现给游客。不仅如此,我们还应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卓有有成效地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逐渐使河南民间音乐艺术的魅力“由隐至显”,并努力开创以歌传情、以舞会友,以歌舞促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
第三,音乐品牌需要打造和经营。音乐旅游在国外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如奥地利音乐之都、纽约百老汇、德国贝多芬博物馆、巴黎红磨坊等早已成为世界知名的音乐旅游品牌。中国北京国际音乐节、鼓浪屿钢琴博物馆等亦逐渐成长为国际著名品牌。尤其鼓浪屿在发展当地旅游产业时,高度重视音乐文化事业的培育和发展,集社会之力多方面打造鼓浪屿的音乐文化品牌。在音乐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上,鼓浪屿建成了亚洲仅有的钢琴博物馆和管风琴博物馆,以音乐为载体努力促进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②此外,《云南印象》、广西《印象·刘三姐》、新疆木卡姆等音乐表演也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诸如上述音乐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因此,在音乐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培育打造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对于河南音乐旅游业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利用大众传媒加强河南音乐旅游的推介与宣传
伴随现代电视、网络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大众传播媒介不仅融入现代日常生活,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娱乐生活方式。一段广告视频短片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传播,一带碧水、一座秀山、一段旋律、一方民俗表演很可能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可见,信息“媒体化”已成为当下最重要的文化现象。因此,在数字媒介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传播效应”对河南音乐旅游品牌及其音乐资源进行大力宣传和推介。正如学者唐嫚丽所说:具有优质丰厚的音乐旅游文化资源只是有了一窖好酒,要卖出去不能躲在深巷,还得靠吆喝。再美妙的音乐,如果只有山林小溪之间的几个人在浅酌低唱,那就谈不上音乐旅游,产生不了经济价值。音乐旅游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了解的人也不够多,因此有必要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③
首先,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专题策划和宣传。针对河南各具特色的音乐资源,相关文化部门及业内人士应该通过电视、网络、期刊、报纸等多种媒介进行全国乃至全球推介与宣传,全面扩大河南音乐文化的影响力,激发旅游者来河南旅游的兴趣。
其次,全面系统地把河南优秀的民间音乐艺术展示在游客面前。每逢重大节日、重要会议、文化庙会等活动都可适时增加河南民间音乐表演艺术。同时,我们还应该让河南众多的旅游景点沉浸在激情的民俗音乐之中,让游客在旅游途中尽享音乐的快乐。长此以往,河南民间音乐艺术的知名度就会不断提高,河南民间音乐艺术的影响力也日趋增强。
最后,政府相关部门、旅游开发企业、学术团体、大众传媒等组织或个人加强沟通,深入交流,全面合作,不仅要完善旅游相关资讯服务,而且应构建立体的旅游营销渠道,切实增强与省内、周边旅游目的地的联动经济效益。
总之,伴随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及中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河南旅游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应团结一致全面拓展河南音乐旅游发展空间,打造一批音乐知名品牌,掀起河南建设雅俗共赏、参与性强、老少喜欢、四季皆宜的音乐旅游项目的高潮。
(注:本文为2012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河南音乐旅游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2B828)
注释:
①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382.
②章邵同.鼓浪屿——音乐之岛的品牌打造[J].人民音乐,2006(6).
③唐嫚麗.音乐旅游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69.
参考文献:
[1]叶取源,王永章.中国文化产业评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王起静.旅游产业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阮洛瑶.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传承[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6).
[4]王德刚.传承与变异——传统文化对旅游开发的应答[J].旅游科学,2006(4).
[5]于学谦.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89.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