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读书会”:爱《资治通鉴》,也爱金庸和普希金
2013-06-15周格飞等
◎周格飞等
中南海“读书会”:爱《资治通鉴》,也爱金庸和普希金
◎周格飞等
中国领导人喜爱读书,从他们的书单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喜好、个性,从某种程度上看,他们所读的书也影响着很多的人。
把水浒当政治看,毛泽东读书充满颠覆性
中共领导人中,毛泽东在读书方面无人堪比。
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当历史书看。毛泽东在党的各种会议上,包括政治局会议上,讲秦皇汉武,评说史家著作得失。他给小说人物贴标签,贾宝玉是“大革命家”,刘姥姥是“农民阶级”。他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读书的方法无非两条,第一条要学会用联系的方法看书中的人物、事件;第二条要学会当评论员。”毛读书有一个习惯,喜欢在书上勾画,写批注。
长达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是毛最喜爱的书之一。他不满这浩繁巨著写的“差不多都是帝王将相”,鲜提“人民群众的生产情形、生活情形”。
《资治通鉴》也是毛泽东的床头书之一,毛读了十七遍,得出“秀才说得多,做得少,以及谁也看不起谁的通病”。
许多领袖都说过这样的话:“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但毛泽东真正地实践了这句话。他终生与书为伴,弥留之际,仍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看了7分钟的《容斋随笔》。据医疗护理记录,在1976年9月8日毛泽东逝世前一天,他看文件、看书共11次,达2小时50分钟之久。
爱史书也爱武侠邓小平读书不发议论
邓小平曾坦言:“我读的书并不多。”据他的女儿邓榕回忆,邓没看过马恩全集,看的是选集,通读了列宁全集。他还喜欢外国人物传记,主要是跟二战、跟他自己的军事生涯有关的,比如前苏联的朱可夫回忆录等。
邓最喜欢中国古典史书——这点与毛泽东相似,他熟读过《资治通鉴》,通读《二十四史》,特别爱看《三国志》。另一和毛相似之处是,他也喜欢看地图。邓出差时,总要带两本地图册,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一本《世界地图》,到哪儿都要查看自己身处何处。与毛不同的是,邓读书,但不以“评论家”的身份自居。他的儿子邓朴方回忆说,“他看书从来不在上面写字,连个道都不画,熟记在心,融会贯通,他也没有记日记的习惯。”
据公开报道,邓小平还是武侠大师金庸在内地最早的一批“粉丝”。1970年代,当金庸小说在内地尚为禁书之时,恢复工作的邓小平从江西返回北京后不久,就托人从境外买了一套金庸小说。“你书中的主角大多历经磨难才成大事,这是人生规律。”这是邓对金庸小说的评点,也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写照。
“他喜欢看写鬼的书。”卓琳曾透露,邓非常喜欢《聊斋志异》,他让工作人员把《聊斋志异》拆成活页,外出时带几篇,闲暇时看,其中的《画皮》、《口技》、《驱怪》等篇是邓小平的最爱。
在党内,邓被认为是“实践派”的代表,以“猫论”闻名于世。而《聊斋志异》手稿本卷三《驱怪》篇末,“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狸者,猫也。邓小平的“猫论”,与其何等相似!
喜欢中外古典名著江泽民办公室藏书超3000
1985年,江泽民担任上海市长时,他的办公室有超过3000本书。
江泽民喜欢古典文学。1994年,他在天津南开大学,当场背诵了王勃的《滕王阁序》和苏轼的 《中秋见月和子由》,令学生们叹服。
江泽民的阅读也很广博。1997年,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采访时,他曾介绍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但我同时是一个普通公民,我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比如说,我喜欢读唐诗、宋词和元曲,也读过但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和马克·吐温的一些作品。我还喜欢听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和柴可夫斯基的乐曲……我相信,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是相通的。”
江泽民喜欢直接向别人请教。某次,他看到时任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写的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年表的文章,对文中所引哲学家罗素在1922年为中国开出的一个处方非常感兴趣,便给宋健打电话。此外,他要了10本罗素的原版著作《中国的问题》。江泽民对宋健说,“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觉得我应该读一读的东西,就直接送到我的办公室来。”
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胡锦涛深爱俄罗斯文学艺术
与前几代领导人相比,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共第四代领导人基本上都是在建国后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胡锦涛曾在接见来访的俄罗斯青年访华团时说:“我清楚地记得,在青少年时代,我们曾满怀激情地阅读过贵国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演唱过贵国的歌曲《红梅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后来我们熟知了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
1983年10月,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决定在全国城乡青年中开展读书活动。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就是 “全国青年读书活动办公室”主任。而20多年后,已成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胡锦涛依然强调读书对于青年、对于民族、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尤其对于身负国家领导重任的各级领导干部,胡锦涛更是言之恳恳:“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
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温家宝爱推荐书
温家宝喜欢读书。“我也是普希金诗歌的爱好者。”2011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出访俄罗斯的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谈到了读书,还朗诵了普希金的一首成名诗作。
2008年,两本名著重新出版,一本是《沉思录》,推荐语是:温总理读了百遍的案头书;另一本《道德情操论》则在腰封上印着:温总理五次推荐的大师巨著。他曾提到,《沉思录》“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
对温家宝而言,阅读即是“悦读”。他不止一次说道,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通过读书温暖人心、提振信心、寄托希望,通过读书掌握知识、增强本领、勇于创新……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
和胡锦涛一样,温家宝也认为“读书要有所选择”,他指出,读书一定要有所取舍、有所选择。他认为,“要读那些有闪光思想和高贵语言的书,读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书。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
(摘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