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别再叫我“优等生”

2013-06-15

人生十六七 2013年13期
关键词:赵维莉优等生友情

记者赵维莉

请别再叫我“优等生”

记者赵维莉

他们是别人眼中的“天之骄子”,是“无所不能”的天才,是乖巧听话的榜样,是……总之,放在他们身上的有一个通用词“优等生”。优等生似乎都应该“十项全能”,不但学习对他们来说易如反掌,就连心理、人格都比其他人来得“强韧”,所以一旦他们身上出现些行为偏差总会引来轩然大波,而不堪其扰的“优等生”们恨不得大喊一句——

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学习成绩好,仅仅是代表他在处理某些方面时有独到之处,但在中国不知何时开始有了一种偏见,只要学习好、一切皆好的“怪观点”,对此青少心理专家王英老师指出,作为同样在青春期中的“优等生”来说,他们的内心同其他人一样也会与外界的事物观点发生碰撞,有迷惑、有不解,但是由于旁人的“高看一眼”,让他们无法直接宣泄这些碰撞所带来的冲突,而时间长了就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偏差甚至是诱发心理疾患。

自大心理最易击垮人

由于多年他人的“追捧”,容易使优等生出现自大自满的心理。“之所以叫做优等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学习成绩优秀,在‘追分’年代中,他们不免成为很多人眼中的‘宝’,总是被人捧着,很容易有自大的心理。”王老师指出,这样自大的心理,让优等生很容易陷入自视过高的“陷阱”里,一旦成绩下滑,或是处理其他事情受挫时,马上会受到打击,严重时可能会萎靡不振,从最开始的自我欣赏转变成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曾经极端的自傲心理转化成极端自卑心理。

对策: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无论多优秀的人,都会有自己不擅长的一面,所以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谦虚的态度,才会让自己获得更多的进步。王老师建议优等生们,不要被别人的夸赞冲昏头脑,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做到“宠辱不惊”才会让自己变得更成熟,更优秀。

进步比固守更重要

当别人羡慕优等生“手到擒来”的好成绩时,很少人能知道他们“固守”这份优秀的艰辛。“大家看到的多是优等生们被表扬的场面,但他们身后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却很少有人去关注,而他们为了让这份优秀不流逝所付出的更是无人知晓。”王老师一句话点出很多优等生的顾虑,他们最怕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他们大都有较高的目标定位,但当预期的目标受诸多的因素制约而未能实现时,他们强烈的自尊心便会受到伤害。他们担心被人瞧不起,害怕考试名次再往下跌,以致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和应试能力下降。

对策:别害怕一次两次的失败,因为没有人可以永远处于高潮,人生难免会出现低点,所以要给自己缓冲的时间。一旦出现自己所不愿面对的失败,与其怨天尤人,不如从自身反思,找找自身原因,给自己修正的机会,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把“对手”当朋友

就像武侠小说里一样,很多人会不自觉地去追寻第一的“宝座”,千方百计地维持自己“一览众山小”的局面,对于其他同样优秀的同学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充斥着“排斥”心理,“当然很多人的嫉妒心理的表现也是很突出的,他们不愿意也‘不容忍’其他人比自己优秀,成绩、荣誉证书等都是他们在自己心里拿来比较的‘筹码’。”王老师指出,虽然适当的嫉妒心理会激发人拼搏进取的进取心,但是掌控不好,就会因嫉妒而产生厌恶他人、憎恨他人、仇视他人的心理,甚至会采用无中生有、恶意诋毁等手段伤害他人,对自己也是很大的伤害。

对策:最主要的是让自己有一颗“平常心“,看淡得失,要把成绩、荣誉看做是“浮云”,这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王老师建议大家,不妨在日常中多交流多接触,不要把彼此视作对手,而是当做共同进步的朋友,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态不但平和下来,同时在处理问题上也会变得简单。

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可取

有些优等生就像武侠世界里的高手,保持着独树一帜的风格,不食人间烟火,总是给人高高在上的神秘感。其实,这只是他们为了保持自己“优秀感”的闭锁心理,这使得他们很容易与其他同学产生隔膜,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并且会出现越孤独越排他的恶性循环,使得行为更加怪癖和偏执,形成严重的人格缺陷,影响他们的成长进步。

对策:一个人的优秀并不需要特立独行来证明,往往平易近人的品质,更能突显你的人格魅力,那些既优秀又喜欢助人为乐的人会收获更多的赞美,孑然一身的“高手”面临的只有外界不理解的猜测——要知道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交际圈,再优秀的人也抵挡不住孤独。王老师指出在青少年时期所结交的友情是人的一生中最为牢固的,因为这个年龄段是人的一生中最单纯最灿烂的一段,没有利益、没有人情的掺杂,而友情有时会是你遇到困难、挫折时,比亲情更重要的润滑剂,所以当你拥有朋友的时候,会觉得生活更美好。

猜你喜欢

赵维莉优等生友情
向美好友情进发
当友情遇到禁忌
我有友情要出租
我是演员张若昀
我们的友情
培养语文优等生的策略
不敢做选择题的“优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