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教学阶段英语不应只被当作工具
2013-06-14刘欣
刘欣
摘 要:使用工具当然是熟能生巧,然而语言的运用显然远远不是这么简单。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把准确生动的语言呈现给读者,帮助他们培养对语言的兴趣和语感。能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进行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关键词:英语教学;工具;学习;语言;文化
在现代社会,英语是基本技能,也是一种工具。因此本着“从娃娃抓起”的精神,心存“输在起跑线上”的忧虑。21世纪的孩子们从会说话起就开始接受“双语教育”了。幼儿识字的卡片上都是中英文配图。小学三四年级开始上英语课,同时很多孩子还在校外上各种辅导班。经过初中三年的系统学习,加上从未放弃的课外辅导班,大部分的孩子仍然不能说流利的英语,还有部分学生开始对学英语失去信心。再经过三年的学习,他们考上大学,他们仍然为了四级、六级发愁,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背单词,怎么能学好英语。他们想出国留学时,英语又成了大问题,还是需要到各种辅导班里去寻求帮助。其实,问题从一开始就已经存在了。
即使是在初一年级,教学新的英语课文时基本方法是,先大声地朗读,然后给出一些重点短语或语法点的汉语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英语表达法,最后要求学生背过这些短语和课文。然后用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记忆这些知识。这时候,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用这些知识点应付考试。且不说一篇一两百字的短文是否达到了语言习得的输入量,单说那些练习题,有很多都是为了某个知识点而出,完全不符合语言规律。比如:On a rainy morning,she comes back home with a baby. 这些习题在帮助学生反复记忆知识点的同时,也削弱了孩子们形成英语语感的能力。所以在课堂生成中经常听到学生说出“I am having a car.” 这种语法标准然而不符合语言习惯的句子。而且学生很难理解这样为什么不对。其实,中考题非常注意要给学生地道的真实的句子,即使是一道选择题也会给出完整的语境。如,2010年河北省中考英语试题26小题:Cindy is _____ amazing singer. She has lots of fans.只是考一个简单的不定冠词,这里也会有两个句子,提供完整的信息,呈现真实的语境。可是平时的练习中我们却不太注意这一点。这就造成虽然我们一切以考试为中心,但过多地关注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却背离了考试和教学的初衷。学生学到的是支离破碎的知识信息,不能形成系统的语言体系。即便在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却无助于他使用英语和人交流、表达思想,更遑论通过英语更直接地接触和了解世界。这是只把英语当工具,只重视知识点的学习造成的。
然而语言的学习不可能独立于文化而存在。脱离了文化了解的语言学习是枯燥而晦涩难懂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把准确生动的语言呈现给读者,帮助他们培养对语言的兴趣和语感;能在读者学习语言的同时,对其进行情感教育,道德教育;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世界。在人的一生中,可以不断地通过阅读来学习语言、学习文化,达到终生学习的理想境界,应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在最新一期的21世纪学生英语报上有一篇报道介绍了刚刚获得第九届“21st Century CASIO Cup”全国高中英语演讲比赛冠军的李兆龙(音)学习英语的秘诀。他介绍了两种方法,一是大声朗读并尝试着通过想象模仿书中角色的声音。另外一个是看英文电影,最初是带着中文字幕看,后来就完全不要字幕了。当然李兆龙式的成功只是个例,这与他本身的努力和坚持密不可分。但他的秘诀至少可以让孩子们对英语产生持续的兴趣而且也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因为在重点词、重点句型的操练中只能训练做题的准确率。语言的习得应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反复呈现和反复使用中感受到它的规律和韵味。语言、文字、文学都是很优美的东西,它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任何语言都自有它的魅力,文学自有它打动人、感染人的力量。无论老幼都会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那么,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中引入合适的、优秀的、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是不是会对我们基础的英语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呢?
参考文献:
张贺.文化教学在初中英语的激趣作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1).
(作者单位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42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