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使用学案的一点反思
2013-06-14赵彩仙
赵彩仙
摘 要:学案设计要注重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理清知识间的层次,找准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学案反思;课前预习;知识层次;核心问题
近年来,教育界在中小学一致推行问题解决导学教学案。广大教师都在摸索彻底改变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知道,教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方案,学案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预案。学案设计得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份好的学案,既要体现出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完成学科教学预定任务,也要让学生通过学案的学习,双基得到锻炼和提高,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回归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但在具体使用学案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令人不满意的现象,有必要引起大家商榷。
一、部分老师不注重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新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积极主动,认真预习。学生要想实现高效学习,必须把学习变成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首先要主动地学,而且是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的过程。只有这样,在小组交流中才有发言权,才能保证学习效果的高质量。教师对学案的设计一定要注意预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和他们可能感兴趣但又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只是印制几页练习题就以为是学案,那教学效果绝对不会理想。
二、部分学案理不清知识间的层次
高效学习强调对知识结构、知识体系的整体认知和多层次、多角度的全面把握,要求知识具有一个整体结构,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效果。教师在设计学案前要对教材整体感知,前后几课或一个单元以内一定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和强化训练,使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立体式的前后连贯的体系,实现教学目标。
三、部分学案找不准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
每一课知识都会有一个核心问题,找不准它,学案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教师应该知道,这些“核心问题”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或马上解决,问题本身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并隐含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只求学生能系统地分析问题的内在联系,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然后主动去探究,形成程序性的知识链,最终高效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预定学案前,一定要先深入理解教材,把核心问题找准,真正体现学案“导”的功能。
总之,我们认真设计学案,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燃他们的学习激情,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获得高效课堂教学效果,这是大家都期盼的。
(作者单位 山西省汾阳市东雷家堡曹开镛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