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3-06-14牛珺莉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3期
关键词:学以致用语文教学

牛珺莉

摘 要:心理体验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在身心经历基础上,通过对某种事物的情感评价,对事物的关系进行自我价值判断的心理活动。心理体验对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以及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体验;学以致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概念,它全面、正确地概括了教学目标的内涵和外延,从教育科学的角度,审阅和描述了教学目标的合成与区分、作用与地位、达成与效力。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与能力”是奠基性的、相对显现性的,是核心,知识的丰富或贫乏,技能强或弱,对于学生而言,是客观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对于教育者而言,在教育测量和评价中易于操作。“过程与方法”是伴随着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产生的行为、意志和倾向,是灵魂,知识技能的习得,有赖于建立在良好的方法和一定的过程之中。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行为意志的倾向性、相对隐秘性,它是“知识与能力”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客观反映和主观判定与取舍,对语文学科而言是思想性、人文性,往往不能只使用一种模式或手段进行测量。可以说,三者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简称三维一体。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尤为突出,就

教学的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说,它是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其中,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它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态度是社会心理学基本概念之一,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价值观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的价值判断,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有用无用,有多大用处等认识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都有一种共同的功能,就是对师生教学过程与方法的优劣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制约作用,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有巨大的调控作用。因此,把三者放在一起,称之为体验性目标。

语文课本结构从形式上看是由一篇篇的文章组成,这一篇篇的课文却只能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教材是例子,我们就要指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真正要学习的并不是,确切地说并不仅是这一篇篇的课文本身,而是透过课文获得“知识与能力”,养成“过程与方法”,并同时领悟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实就是透过课文这个载体逐渐修得“语文素养”。

就课文来讲,心理描写是人物描写的重要手段之一,情感抒发是作者写作的重要目的之一。而我们以为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教学手段来促发学生的心理体验。

一、角色扮演,设身处地体味情节,领悟思想内容

体校的学生同普通学校的学生相比较而言,有一些不足: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自觉性不高、好动、大多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等,但他们也有易被人们所忽略的闪光点:精力旺盛、活泼好动、爱唱爱跳,动手能力强。鉴于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如果还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堂势必会死气沉沉。

所以,为了要打破这种沉寂,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优点,教师必须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角色扮演法”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是新课标形式下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追求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师在教学中组织部分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进行角色朗读或情节表演,辅助学生感受情境,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的一种活动性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法正是利用了学生的优点,使课堂学习变成“动脑、动口、动手、动情”的活动,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沟通与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教学内容,最终提高体校语文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教学《顶碗少年》时,抓住顶碗少年上台表演时的心理体验与体校学生参加比赛时的心理体验有相似之处这一点做文章,让学生首先把自己当成“顶碗少年”,设身处地体悟顶碗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和第二次失败时的心理活动并试着把它表述出来;接着让学生扮演成那位“老者”,试着进行“填白式”思维训练,请学生补充老者对少年所说的话。通过这一训练,又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营造氛围,烘托气氛愉悦投入,切身体验情感

运用心理体验方法时,关键是抓住一个“情”字。教师一要有激情地去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文本”体验最深的地方,引导学生去体验,使学生被你的激情感染而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保持高昂的热情,对“文本”的体验渐入佳境,真正动情,产生情感共鸣;二要创设情境,调动情感,让学生尽快融入“文本”进行心理体验,也让课堂充满温情,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比如在教学《背影》时,笔者在导入课文时安排了黄磊的歌曲《背影》,歌词中说道:火车就要开了,我就要走了,离别就要来了,话怎么说呢,眼看天气秋了,叶子在哭了,转身是背影了,你就进了往事了;我知道这以后,以后的以后,可能再见不到你了,只是那时候,既不愿意承认这念头,于是你转身后,转身了以后,那背影在这么多年以后,还能够鲜活的,在我眼眶中微微颤抖,微微颤抖。这首歌曲简直就是为这篇课文量身定做的,而体校的学生对歌曲向来是很感兴趣的,一首歌曲就很容易将他们带入到“背影”的世界里。在课文基本学习完之后,笔者又安排了崔京浩的歌曲《父亲》: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这首歌曲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感悟,同时又引导学生对“父母恩”“父母亲情”有更多更深层的思考。

三、朗读感悟,融情其中品味细节,把握文字内涵

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和体悟作者思想情感之外,我们还不能忽视“文本”的本身,不能忽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因此我们要根据语文教育的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让学生体验和感悟语言;要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文材料,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根据汉字的特点对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方面的影响,重视和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如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让学生重点精读课文里写的三次秋天里看菊花的段落,从而对比出作者生活态度的变化,体味出母亲的良苦用心,也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几个字词的变换,和不同的课文结构安排对情节的发展和内容的推进所起到的作用。

四、仿写移情,学以致用不知不觉,抒发内心感受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叶老的话精辟地论述了要提高写作水平,有创造性的写作能力,必须先要立足于阅读,做到规范性的模仿,然后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钱梦龙老师也曾说过:“入格后再出格。”创新必须从模式开始,创新作文必然经历“葫芦文章”的阶段。但仿写训练不等于“写作克隆”。对于语文基础特别是写作基础比较薄弱的体校学生来说,仿写是易于操作并且是效果比较明显的。比如在教学《你一定会听见的》时,让学生仿写:“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呀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不会写的字就不得不去查字典或问别人,词不达意时就不得不去积累一些词,在这个基础上不知不觉地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训练了组织语言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当然表达的训练不仅仅局限在“仿写”上,填白式训练、续写、扩写、改写等都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能力的不同,做出不同的教学设计。比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让学生试着说一句话来表达学习课文之后的感受,这句话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设计既可以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体验的方法还有许多,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这几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不是彼此对立的。我们在运用心理体验方法时,重中之重的基本原则还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实际、文本的实践,选用不同的方式,注重从心灵深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运用心理体验方法时,要注意创设师生伙伴式的学习氛围,注重师生互动,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体验,在交流中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其人格品质的完善。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并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以及“过程与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并逐步形成科学的“过程与方法”,这有待我们好好研究,并在实践中摸索。

参考文献:

[1]杨彩云.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2012.

[2]施建国.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14).

(作者单位 上海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

猜你喜欢

学以致用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教学法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尝试写诗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