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的社区康复疗效评价

2013-06-13梁志强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阻塞性发作康复

梁志强

(湛江市坡头区龙头镇中心卫生院,广东 湛江 52405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COPD)是一种严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患病人数较多,患病率较高,而且呈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1]。虽然该病在急性发作期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是肺功能仍在恶化,因而要在其缓解期进行有效的治疗。为了探讨社区康复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的临床价值,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选取2010 年6 月至2012 年6 月我社区处于缓解期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 年6 月至2012 年6 月我社区处于缓解期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 例,观察组采用社区康复治疗,采取心理与行为干预、家庭氧疗、营养支持、呼吸功能训练等措施,男性38 例,女性22 例,年龄在60~89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4 ±4.9)岁,病程从1~20 年不等,平均为(15.24 ±8.7)年,血气分析PaO2平均为(85.57±12.69)mmHg,PaCO2平均为(31.24 ± 2.14)mmHg;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性治疗,男性36 例,女性24 例,年龄在60~87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1 ±4.8)岁,病程从1~21 年不等,平均为(15.21 ±8.8)年,血气分析PaO2平均为(85.47±12.71)mmHg,PaCO2平均为(31.18 ± 2.25)mmH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血气分析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临床诊断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2007 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2];(2)所有患者均处于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 (3)排除急性发作者、意识模糊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治疗,观察组采用社区康复治疗。

1.3.1 心理和行为干预 (1)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 (2)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和行为指导,采用口头讲解、宣传册、录像等形式对患者进行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并改善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1.3.2 家庭氧疗 采用氧气筒或者制氧机供氧,氧气浓度设定在24%~28%,氧流量为1~2 L/min,通过鼻导管吸氧,吸氧时间为每天>15 h,并保证夜间不间断吸氧[3]。

1.3.3 营养支持 指导患者饮食要配备高脂肪、适量蛋白质和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鸡蛋、牛奶,多食用易消化食物,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

1.3.4 呼吸功能训练 患者取仰卧位或者半卧位,将两手放在前胸部和上腹部,采取较深、较慢呼吸,使升高腹部达最大隆起,然后缓慢呼气,对腹部加压进行呼气;一般吸气时间为2 s,呼气时间为10 s,每次10~15 min,每天3 次[4]。

1.4 观察项目

所有患者采取电话随访、上门随访、复诊等方式随访6 个月,在患者出院前和出院后6 个月检查患者的肺功能,采用George 呼吸问卷SGRQ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5],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急性发作次数和再次住院次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6 个月后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生活质量总分比较

治疗6 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总分比较

2.3 两组急性发作次数比较

观察组急性发作和再次住院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急性发作次数比较

2.4 两组再次住院次数比较

观察组再次住院次数为17 次,对照组为40次,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6,P <0.05)。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反复发作,而且患病率较高,病程较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困扰着人们的生活,随着国内外对疾病的深入研究,患者由于气道阻塞,使肺和胸廓的顺应性都有所下降,最终导致肺泡内的气体难以排出,从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肺功能[6]。

本研究中采取采用社区康复治疗,采取心理与行为干预、家庭氧疗、营养支持、呼吸功能训练等措施,肺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性治疗患者,急性发作和再次住院的频率明显低于常规性治疗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7]一致。社区康复治疗中,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较长,患者在心理上会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因而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心理和行为干预;心理干预能够让患者了解更多的关于疾病的知识,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心情,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家庭氧疗是临床呼吸康复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8],能够有效缓解肺动脉高压,预防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使患者的生存周期得以延长。由于患者肺部反复感染,机体抵抗能力比较差,再加上呼吸负荷加重使营养消耗量增加,导致患者营养不良,不仅改变骨骼结构和肌代谢,而且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因而对患者要及早进行营养支持;营养支持能够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能力,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呼吸功能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

总之,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采取社区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病情的恶化,改善患者预后,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1]牛嫒嫒,张常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长期家庭氧疗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2,24 (3):2919-2920.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 年修订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 (1):8-17.

[3]张媛,张本.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为学特征及行为认知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3 (12):2259-2262.

[4]邹国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的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1,8 (9):64.

[5]尹平辉,陈欣.BODE 指数评估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康复治疗[J].临床肺科杂志,2012,5 (8):154-155.

[6]顾宇彤,蔡映云,柳启沛,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营养状况及对呼吸肌力量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11,37 (10):682-685.

[7]李耿.补阳还五汤佐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性脑病36 例临床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2,25 (4):62-63.

[8]张涛.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康复治疗及护理探讨[J].护理研究,2010,17 (27):105-107.

猜你喜欢

阻塞性发作康复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
Indacaterol获准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