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分析
2013-06-13朱德军
朱德军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四川 泸州 646000)
脑中风主要是因为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主要特点的疾病。中风包括颅内和颅外的动静脉以及静脉窦等的疾病,临床上主要是以动脉疾病为多见[1-3],为了探讨针灸辨证论治治疗恢复期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在我院治疗的恢复期中风患者46 例资料,现将总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资料对象来源于2011 年10 月至2013 年1 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恢复期中风患者46 例资料,其中包括男性30 例,女性16 例,年龄范围为55~74 岁,平均年龄为(61.4 ± 13.3)岁,病程范围为16~93 天,平均病程(39.8 ±38.5)天,所有资料中,脑溢血患者18 例,脑梗死患者28 例。纳入标准:所有纳入研究的资料对象西医临床诊断结果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对脑中风的诊断特点,中医临床诊断结果符合中医学会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中风的诊断特点(恢复期气虚血瘀和风痰瘀血痹阻脉络两个证型)。排除标准:排除有严重的内脏器官(肝脏、肾脏等)衰竭患者。46 例资料按照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法进行分组:选择针灸辨证论治方法进行治疗的24 例资料为治疗组,选择头电针疗法进行治疗的22 例为对照组,统计学t 检验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一般病例资料进行比较(见表1),结果表明无统计学差异(P >0.05),说明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下的疗效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取穴方法:第一种方法为内关穴、血海穴、风池穴、八风穴,第二种方法为玉液穴、金津穴、至阳穴、八邪穴和气海穴。两种取穴依次轮流使用,先从第一种取穴方法(双侧取穴)开始:每天1 次,除气海外其他穴位悬灸15 分钟作用,以针灸部位的皮肤潮红为度,其余穴道手法为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方法,留针半小时(每间隔5 分钟行针1 次,行针2 分钟作用即可出针),金津穴和玉液穴不留针。对照组治疗方法:治疗组取穴部位为:患者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斜线,以瘫痪对侧的标准线为基准,将钢针(长度40 mm,直径为1.3 mm)与头皮15 度角度刺入,直达患者帽状腱膜的最下层,进针后可稍微行提插捻转,得气后用脉冲电针仪(设置为疏密交替波形)进行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半小时。
1.3 疗效标准
所有患者根据卫生部规定的《中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治疗后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等级为0 级的患者视为治疗显效,治疗后评分减少40%~90%,病残等级为1~3 级的患者视为治疗有效,治疗后评分减少40%以下者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资料经百分率计算后,录入SPSS17.0 统计学软件包中进行分析,对百分率的组间比较选择χ2值检验方法进行,以α=0.05 为检验标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间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一般病例资料比较结果间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病例资料比较结果表
治疗组显效13 例,有效7 例,失败4 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组显效7 例,有效6 例,失败4 例,总有效率6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具体统计学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比较表
3 讨 论
中风在中医方面属于一种本虚标实之证[4],在本者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之症;在标者为痰浊壅塞,风火相煽,瘀血内阻之症。中风患者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忧思恼怒和纵欲劳累,二是饮食方面饮酒无度或恣食肥甘,三是日常生活方面起居不慎等。本研究对恢复期中分患者的气虚血瘀症型和风痰瘀血症型的治疗,结果表明采取辩证针灸治疗和电针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在总有效率方面,辩证疗法治疗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风病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在于正气亏虚,心脏、肝脏和肾脏等脏器阴阳失调、痰阻血瘀,外邪乘虚而入之本虚标实之证。致气血运行受阻,血瘀滞络,肌肤失养,或阴亏于下,肝阳上扰,气血上逆,挟痰挟火,横窜经隧,蒙蔽清窍而成。在恢复期中风的中医辩证治疗方面,无论中风是出血性的还是缺血性的,其发病的关键均在于“血瘀髓海”,“血瘀”即是中风的病理产物,反过来也是一种致病因素,中风患者产生“瘀血”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其原因的根源在于“气虚”。中风患者淤血内阻,久必伤气,从而引起气虚,因此,气虚血瘀与脑就成为了中风患者发病的病机。因此,针对病机本研究采用气海穴以达益气活血之效,选择内关穴以达除湿祛痰之效,选择金津穴、八风穴和八邪穴以达祛风通络之效[5]。本研究资料也表明了针灸辨证论治在治疗恢复期中风患者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1]伍艳靖,李志梅,覃妮,等.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恢复期中风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 (5):186-187.
[2]赵骥,张建荣.浅析中风病恢复期的病机与治疗[J].山西中医,2008,24 (5):59-60.
[3]邹生燕.辨证护理结合耳穴贴压治疗中风恢复期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 (8):55-57.
[4]徐进华,丁萍,罗玉韵,等.中风恢复期中西医综合治疗临床路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 (11):986-988.
[5]杨成林,周语平,刘光炜,等.穴位注射疗法结合针灸电疗仪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