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放眼观世界 呕心沥血创新论
——拜读高放教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
2013-06-12朱妙宽
朱妙宽
最近,笔者拜读了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高放教授的大作《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一书(以下简称《新论》)。这是高放教授于2012年12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新著。收入本书的69篇文稿,每一篇都不是敷衍塞责的应景之作,而是尽心尽力写出新意的创新之作。该书以彻底的深思精神研究马克思主义,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社会主义,以宽广的国际视野研究世界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以客观的现实眼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幸读到这部重要著作的读者,都会学习到书中提出的不少新论点、新论证、新论据,感到新风扑面、收益良多。根据笔者初步拜读的体会,本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多方面的发展创新,堪称是一部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著作,具有极大的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高放教授不仅忠贞不渝地传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的科学真理,而且不折不扣地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为了人的解放学而贡献毕生心血的伟大创造精神和献身精神。我们拜读高放教授《新论》等重要著作,不仅要学习他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丰硕成果,而且要学习他矢志不移、百折不挠、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的求实精神和创新精神,学习他居高放眼观世界、呕心沥血创新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伟大人格和高贵品质。下面仅仅略谈自己初步的学习心得。
一、《新论》对马克思主义多方面的发展创新
(一)以彻底的深思精神研究马克思主义,原原本本地传承理论
《新论》第一编是关于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作为毕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资深专家,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定义、组成部分、来龙去脉,都以恩格斯所说的德国人的“彻底的深思精神或深思的彻底精神”〔1〕,作了寻根究底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观点。
1.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根据作者寻根究底的研究,最早是列宁在1914年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的定义。之后,斯大林在1938年第一次具体指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关于工人运动的科学,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到1950年,斯大林又给马克思主义下定义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1981年,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请高放教授撰写“马克思主义”词条时,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比较,他认为不能再简单照引列宁或斯大林的语录,更不能照抄外国的大百科全书,提出了一个新定义:马克思主义是“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导师卡尔·马克思和弗·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2003年,他简化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人的解放的科学。”还可以简化为:“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学。”并指出,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的解放学,它旨在使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到足以消灭工农、城乡、脑力和体力劳动三大差别,足以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从而使全世界无产者和全人类都能免除繁重的劳动,摆脱自然和社会任何形式的奴役,达到每个人都能全面自由发展,最终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实现高度自治,过着幸福美满生活。他指出,这一定义完全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本意,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2〕
高放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的解放学,包括实现五个解放,即从艰苦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贫穷困苦中解放出来,从愚昧无知中解放出来,从社会奴役中解放出来,从自然奴役中解放出来,达到每一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人人成为自由人,建立自由人联合体。他认为,为了实现人的解放,应该研究马克思提出的人类解放的五大规律,即掌握自然社会与思维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革命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主义政党建设与执政规律。〔3〕
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掌握五大规律、实现五个解放,就必须遵循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五大建设,达到五大目标,提升五个指数:推进五大建设就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达到五大目标就是达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目标,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提升五个指标就是提升国民幸福指数的五个指标,即提升人民的物质丰裕感,政治清明感,精神充实感,社会和谐感,生态舒适感。理论上的五大规律、五个解放与实践中的五大建设、五大目标、五个指标是完全一致的,这充分证明,党的十八大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们党的事业、与我国人民的福祉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来龙去脉和发展方向
《新论》一书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作了追根溯源的探讨,以无可辩驳的论据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的译文准确无误;马克思主义确有三个组成部分;是列宁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观点;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应该是“一个核心(社会主义学)、两个基础(哲学、政治经济学)、十几个周围部分”,周围部分包括人学、政治学、法学、军事学、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化学、教育学、人类学等等。〔4〕对马克思主义不仅要按三个组成部分研究,还要加强整体研究,也就是要全面研究人的解放学。
由于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高放教授特别重视理论创新。他指出:“理论研究贵在创新,然而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科学这样首要的学科领域,一个民间普通学者要敢于创新是极其艰难的,甚至是要冒很大风险的。然而我们既然已经饱受“左”祸之害,又打破了个人崇拜和个人专制体制,一个有良知的学者理应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无私无畏,从推进社会进步、增进人民福祉、振兴国家民族出发,经过自己刻苦钻研,敢讲真话、实话、新话、深话,在学术上有所建树,不能墨守成规,人云亦云,更不能“左”右逢源,随风转舵。”〔5〕他相信,凡是以科学态度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都能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有所建树。〔6〕笔者以为,像高放教授这样60多年如一日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实事求是、上下求索,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专家学者完全可以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发展者和创新者。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不一定是政治家,可以是理论家;不一定是大人物,可以是小人物。即使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只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某个或某些方面的发展创新,也应该承认他们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发展者和创新者。究竟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发展者和创新者,不是看某人的职务和地位,而是看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无创造性的科学性的独到见解和发展创新。要振奋小人物的大无畏的创造精神。领袖人物、专家学者、平民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理解和思考各有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要互相取长补短,靠领袖人物、专家学者、平民学者三结合的共同努力和集体智慧,共同把马克思主义从各方面推向前进。
(二)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社会主义,系统全面地创立社会主义科学
恩格斯说过:“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7〕高放教授正是把社会主义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资深专家。他在《新论》一书中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把社会主义作为一门科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下面仅略举几例。
1.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科学
在《新论》第二编科学社会主义中,作者首先指出:“在百科新兴科学中,首要的一门科学是科学社会主义,因为它是从总体上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又是指引全世界改变资本主义并走向社会主义、实现全人类解放和世界大同的科学。”〔8〕接着他寻根究底地研究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基本原理、名称的由来及其发展的三个时期、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前景。他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应该面向世界、面向当代、面向未来。从纵向上看,科学社会主义应该全面总结历史经验,着重分析现实问题,具体预测未来趋势。从横向来看,要着重研究社会主义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这三类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
接着,书中研究了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科学的区别和联系,指出:“‘社会主义科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很大区别。科学社会主义只是一门科学,而社会主义科学却是一门首要的大科学,它除了包括科学社会主义这门基本理论科学外,还包括社会主义历史学、社会主义现状学、社会主义未来学等等。”近几年还兴起“比较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改革学”、“社会主义干部学”、“统一战线”等学科的独立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学、社会主义法学、社会主义文化学、社会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社会学、社会主义新闻学、社会主义文艺学等等,也可以列入社会主义科学这门大学科之内。看来,社会主义科学这门首要大学科,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会日益繁荣昌盛。
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新论》一书研究和论证了社会主义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书中回顾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报刊上屡见有学者提出这样的新理论观点:社会主义社会并非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而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他认同并进一步论证了这种新观点,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补充看法:第一,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奴役劳动、联合劳动和快乐劳动的三段划分中,可以看出,这三种劳动是分别归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三种社会形态的;第二,从科技革命和生产力革命的发展来看,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三种社会形态应该依次递长,显示出阶段性的区别;第三,他用三种不同的定义区分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三种不同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是以私人资本为基础、由资本家阶级统治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是以社会化劳动为基础、由劳动人民掌权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是以愉快劳动为基础、由自由人社区自治的社会形态。这是他经过长期潜心研究,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出的独立、独特、独到的新定义、新论断。他还从三个方面论证了社会主义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第一,从总结以往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看,社会主义绝不是只需要几十年时间就能够实现的一个过渡形态的历史阶段,而是需要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时间才能建成的完全独立的社会形态;第二,从审视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发展态势来看,社会主义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的独立社会形态;第三,从展望世界社会主义和世界资本主义共存共荣的发展态势和前景来看,社会主义将是一个较长期的独立社会形态。当今确立社会主义独立社会形态理论是有深远、重大的意义的。它在理论上有助于我们深入领会马列主义是开放的科学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实际上有利于我们集中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急于把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过早搬到社会主义社会提前实现。〔9〕这一发展创新,对于我们从理论上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从实践上冷静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都有重大意义。
(三)以宽广的国际视野研究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客观地认识世界
《新论》第三编关于世界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以宽广的国际视野、深邃的历史眼光研究了当代世界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创见。
1.关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高放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四阶段论:第一阶段,16世纪至18世纪,是资本主义在封建主义社会内部孕育的封建资本主义阶段,是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第二阶段,即列宁所称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这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第三阶段是列宁所讲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资本主义中级阶段;第四阶段,即当代资本主义是社会资本主义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最高阶段。〔10〕
他客观地分析了资本主义之所以还有较强的生命力和统治力,其内在动力在于它的具体体制有一定的优越性:(1)文化教育体制提倡思想解放,提倡自由思考,不搞个人崇拜,不迷信权威,尊重个人价值,激发个人创造力,所以社会上总有人能不断地创新;(2)科技体制能够不断地促进人们有新的科技发明,这与第一点密切联系;(3)经济体制是实行商品市场经济,能够高度竞争,追求效率,充满活力,优胜劣汰;(4)政治体制中有资本主义民主、资本主义法制,能不断缓解社会矛盾;(5)它与无产阶级斗争紧密联系,积累了一整套统治无产阶级的经验;(6)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相联系,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经验,来缓解资本主义矛盾。〔11〕
他提出了当代资本主义是社会资本主义的论断,指出当代资本主义已超越了列宁所讲的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所阐明的垄断资本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迄今大部分已经发生变化,有的特征甚至已经消失。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具有六个新的基本特征:(1)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新高度;(2)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也由私人资本发展为社会资本;(3)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发生大变化,产业结构、阶级结构、文化结构出现新面貌,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大为缩小;(4)国家政府的社会职能大为增强;(5)全球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协作大为增强;(6)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多种社会主义因素在逐步增多。社会资本主义就是社会化程度更高、国家政府社会职能更强、社会主义因素逐步增多的资本主义。〔12〕
2.关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
高放教授在书中作出两方面的条分缕析。第一,要以宽广的目光由此及彼,通昭通览世界社会主义。要改变以往唯我独“社”、孤芳自赏的陈规,把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大、中、小各三家:大三家即共产党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政党的民族社会主义;中三家即绿党的生态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托洛斯基派的社会主义和极左派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小三家即无政府社会主义、西方学者的社会主义和当代空想社会主义。当今我们应该众芳兼赏,求同存异,善于从各家各派中汲取营养,使社会主义之路宽广。第二,要以深邃的眼光由表及里,透视世界社会主义。20世纪社会主义首先在俄国、东欧、东亚落后国家实现,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但是落后国家由于深重的封建专制主义糟粕渗透到社会主义体制中来,个人崇拜和个人集权制、领导职务终身制、指定接班人制、官员特权制等等毒害了社会主义,致使苏联、东欧、东亚先后有11个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要彻底清除封建专制主义毒素,善于吸取现代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加上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各派社会主义者的努力,就必能迎来世界社会主义的新春。〔13〕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高放教授坚信社会主义是世界未来的出路。社会主义声望在回升,苏联东欧的失败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克服教条主义的关键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新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关系上,坚信蒸汽化的科技革命催生马克思主义,电气化的科技革命催生列宁主义,信息科技革命将催生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蒸气社会主义、电气社会主义之后的信息社会主义将发展为智能社会主义。〔14〕作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了苏联东欧失败的真正原因,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眼光,以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社会形态的原理,坚信社会主义必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3.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高放教授指出,西方学者所谓社会主义正在趋同于资本主义的论调只能是一厢情愿。在他看来,倒是社会资本主义和资本社会主义将共同发展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世界一体化,或者说全球一村,是历史的必然。〔15〕这不是趋同到资本主义,而是趋同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他指出,人们来到世上,要想生活得自由、平等、美好、幸福,需要创造两大条件:第一,生产力高度发达,各种产品丰富多彩;第二,社会制度公平合理,没有压迫与剥削,没有贫富两极分化。〔16〕而社会主义的本质正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是任何人阻档不了的,因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实践上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因素在持续增长;从全人类的共同追求看,世界各国终究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终究要实现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必要害怕世界趋同、世界大同;世界趋同、世界大同正是趋同、大同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高放教授指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不仅有共产党这一家,而是有大中小各三家,一共九家,这也说明当今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更大了。总的看来,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呈现出各自推进、兼程并进、和平演进、携手共进的态势。未来社会主义将呈现出“世界一体,全球一村”,“一元为主,多元互补,主调鲜明,异曲同工”的盛况。我们应该以宽广的眼光来观察当代社会主义,还要善于团结、联合、借鉴、帮助其中大多数派别,不能唯我独社(社会主义),非我即资(资本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要与时俱进,向前发展,不能教条式理解,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恩格斯曾经指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17〕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后30年、50年还会发生更大的变化。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教条式地理解社会主义,而必须与时俱进地理解社会主义。同时必须树立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世界社会主义遭遇严重挫折、处于低潮的情况下,高放教授表现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不移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四)以客观的现实眼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循善诱地咨政育人
《新论》第四编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者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以无畏的创新精神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具有重要的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
1.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
高放教授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度最大的是“社会更加和谐”和“民主更加健全”这两个问题。他在2002年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城市下岗职工逐年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增多,工农这两大部分劳动群众收入较低,社会贫富两极差别愈益扩大,基尼系数已超过0.45的警戒线,社会治安状况不好,社会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党政官员腐败之风难以根本扭转,上访告状率也呈上升趋势。长此以往,社会咋能更加和谐?”对收入差距扩大和党政官员腐败这两大问题,他都提出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重要对策。在收入分配上,治标就是因地制宜,规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低于保障线的国家一律给予补助,尽力帮助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就业;大力节约国家机关行政开支,严禁各种铺张浪费行为;提高高收入的累进税,严厉打击各种偷税漏税和行贿行为。总之两句话:补助帮助,开源节流。所谓治本就是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各种保险制度,健全工资制度和税收制度等等,切实防止收入悬殊。〔18〕对腐败现象同样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所谓治标就是规定党政官员定期公布个人财产制度,切实推行银行存款实名制,规定党政官员收受财物礼品限度和交公并定期公布制度,严禁处级以上干部的配偶和子女办私营工商业,确立奖励和保护举报人的制度,等等。对贪官污吏不论大小一抓到底,一律严惩不贷。所谓治本就是发展党内民主、党际民主和人民民主,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把权力过分集中的极权政治体制改变为权力合理配置的民主政治体制。实行司法独立,党政主要领导人改由差额选举产生,切实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14项自由权利。只有政治体制改革大有进展并取得成功,才能根治腐败并且真正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否则就会功亏一篑,甚至毁于一旦。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盛世危言。
2.关于“科学与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科学论断
高放教授在书中提出了“科学与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的科学论断。这里的科学主要指科学发展观。书中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作了多方面的研究。他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就是以民为本,以人民大众为本,以包括你、我、他(她)在内的所有个人为本,要关心全社会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工作、生活、学习、发展,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以阶级出身、阶级成分为本的传统观念。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要依靠全体人民大众,要使人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使人人都成为全面发展的自由人;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全体人民大众的福祉,要使人人都成为全面发展的自由人;发展的成果要归全体人民大众共享,而不是只归少数富豪和权贵分享。〔19〕“以人为本”,这最简明的四个字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实践活动的精髓。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以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这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当今贯彻“以人为本”,要特别强调以“人才为本”(胡锦涛语),大力培养越来越多的发明人、创业人、创新人。还要特别强调关怀、帮助弱势人和残疾人。高放教授强调指出:“不能口头上以人为本,实际上以官为本。”〔20〕“官本位”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最大障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必须切实清除官本位。解决官本位问题,必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各级主要党政领导干部要从等级任命制逐步改革为民主选举制。同时要取消高薪特权制,不搞“高薪养廉”。“以官为本”是与“以人为本”根本对立的,我们要积极推进政治改革,切实消除以官为本、官本位现象,这样才能真正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真正具有以人为本的特色,成为人本社会主义、人民社会主义,而不会蜕变成官本社会主义、权贵社会主义。苏联东欧的剧变已经反复验证了官本社会主义、权贵社会主义最终必然会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抛弃。人民大众向往的正是人本社会主义、人民社会主义。〔21〕
高放教授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社会主义命运。科学社会主义不仅首先强调科学,而且异常重视民主。所谓民主,简而言之就是主权在民,这是区别于主权在君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另一种国家政治制度。〔22〕高放教授认为:“社会主义理应是以社会为主义,为社会而主义,靠社会出主义,由社会显主义。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旨在以整个社会进步为目的,社会主义正是为了要使整个社会得到全面均衡发展,社会主义要靠全社会人人出主意,从而集中为系统的‘主义’,社会主义要由整个社会面貌的真正不断改善来显示其优越性。”〔23〕社会是人们共同生活的集合体。集合体内共同生活的人们都是社会的主体。没有人们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就无从谈起。因此,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更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新论》对进一步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启迪意义
《新论》一书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多方面的发展创新,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创新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受《新论》一书的启迪,笔者以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展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的解放学,应该发展创新人生科学和人生哲学
高放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学。”“以往人们只讲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整体解放,而却忽视了每个人的个体解放。整体的解放如果不落实到个体的解放,岂不是落空了?看来只有真正重视每个人的个体解放,才能促使每个人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为你的工作对象尽职服务。这是从实际出发逐步实现自我解放并且切实帮助他人解放的便捷途径。”〔24〕以人为本,也就是以民为本,以人民大众为本,以你、我、他(她)在内的所有个人为本,要关心全社会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工作、生活、学习、发展。〔25〕既然如此,为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解放、幸福安康,马克思主义就应该关心和研究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包括人的求学生活、从业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安全健康等各方面的生活。而在所有这些方面都有许多科学知识需要人们去学习、掌握、研究和探讨。为此必须研究和创立多方面的人生科学,并由此概括出人生哲学。虽然在这些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许多论述,但是只散见于各种零星的论述中,并无系统的专门的著作,并未形成系统的人生科学和人生哲学。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或者说,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般只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块,或者讲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四大块。但是这样的哲学体系是不完整的,主要是缺乏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容。哲学应该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体系,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和人生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应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发展为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和人生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应该包括一个总论、四个分论,如下表所示:
总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价值论分论一自然哲学自然唯物论自然辩证法自然价值论分论二历史(社会)哲学历史唯物论历史辩证法历史价值论分论三思维(认识)哲学思维唯物论思维辩证法思维价值论分论四人生哲学人生唯物论人生辩证法人生价值论
按这种划分方法,哲学就不只是两大块或四大块,而是有十五块,增加了人生哲学、价值哲学的内容,增加了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一切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是为人服务的,人生哲学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核心部分。
人生无疑是人的生活,首先是广大群众日常平凡的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要能系统化、科学化、大众化,要能为广大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理解运用,就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必须关注群众生活、研究群众生活,必须研究人生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丰富和发展人生科学和人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和研究群众生活,群众才会关注马克思主义、关注哲学。事实上,在平民百姓看来,马克思主义仅仅是研究宏观世界、国家大事、政治问题的理论,基本上并不研究个人生活、家庭生活;而绝大多数人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而不是什么学说、主义。这也毫不奇怪,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们首先要吃喝住穿,然后才谈得上其他一切,也才谈得上学习马列著作。因此,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研究群众生活,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否则,高谈什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始终不过是理论家们写在纸上、挂在嘴上的大话空话。显然,创立马克思主义人生科学和人生哲学,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26〕
(二)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的解放学,应该发展创新人生经济学和人生价值学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27〕顺理成章,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的解放学,必须研究人的生产和消费、贡献和索取,研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研究人的本质、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正是研究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科学。不能离开人们的社会关系、首先是生产关系来研究人的本质、人的解放。因此,有必要发展创新人生经济学和人生价值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而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是,在这个基本原理上,100多年来并没有多少重大突破和发展创新。
恩格斯说过:“像唯心主义一样,唯物主义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而自从历史也得到唯物主义的解释以后,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也在这里开辟出来了。”〔28〕今天我们同样有理由说,象唯物主义一样,剩余价值学说也有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甚至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每一次划时代的发展变化,剩余价值学说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而自从人生价值也用剩余价值学说解释以后,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也在这里开辟出来了。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和剩余价值学说必然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本世纪之初,中央反复强调要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由此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还有不足之处。第一,劳动价值论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细化量化,但多年来的研究在这一方面进展不大。第二,100多年来,实践的发展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许多质疑和严峻挑战,有些问题至今没有得到科学回答和真正解决。第三,中央提出深化劳动价值论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提供理论基础,但多年来的研究并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第四,无论从经济学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劳动价值论内在逻辑来看,现代劳动价值论完全可以突破经济学领域,升华和拓展到人生哲学、社会哲学、价值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广阔领域,这里还有一大片未开垦的处女地。第五,劳动价值论不仅是基础理论,而且是应用理论,但目前的应用研究还很少。
对剩余价值论,我国学者的研究则更少,基本上还停留在100多年前马克思的理论上。有些文章回避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范畴,而主张代之以其他范畴,但应者寥寥。有些人一见到在剩余价值理论上有新观点,不是首先研究这种新观点是否有根据、有道理、有新意、有可取之处,而是首先看是否符合马克思100多年前的观点,凡有发展创新之处就加以责难、批判、否定。这样,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创新就寸步难行,就会永远停留在100多年前的观点和水平上,以致于僵化,落后于现实生活,缺乏解释力、说服力、吸引力和生命力。
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首先是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亟待发展创新。应该在发展创新了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人生经济学和人生价值学。这里涉及到许多问题,本文不拟多说。〔29〕
三、社会主义作为科学,应该加强社会主义历史学、现状学和未来学的研究
高放教授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首要的一门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是首要的一门大科学。它除了包括科学社会主义这门基本理论科学外,还包括社会主义历史学、社会主义现状学、社会主义未来学等等。因此,应该加强社会主义历史学、现状学和未来学的研究。
社会主义历史学可细分为社会主义思想史、运动史、制度史。遵循高放教授的思路,应该加强社会主义历史学的研究,总结和借鉴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推进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主义思想史,从1516年莫尔著《乌托邦》一书算起,至今已有近500年历史,其间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发展,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习近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经历了六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和深化。至今,在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上还有许多有待研究的重大问题,例如,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怎样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什么是按劳分配、怎样实行按劳分配?还需要认真探讨和研究。在这一方面,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前副院长刘福垣认为:“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保障主义”,他提出,分配是所有制的实现,最大的剩余价值落到谁手中就是谁的所有制。公有、私有,关键看剩余价值归谁所有。生产资料名义是公有,而剩余价值实际为少数人占有,这就不是公有制,而是私有制。反之,生产资料名义是私有,而剩余价值实际为社会占有,这就不是私有制,而是公有制。社会主义是社会范畴,不是企业和市场范畴,社会主义不要到企业里去找。社会主义就是将剩余价值的大部分收归社会,然后向全体居民提供社会保障,通过社会保障使剩余价值为社会所占有。所以说,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保障主义,社会保障到多少度,社会主义就到多少度,和谐社会就到多少度。坚持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社会保障主义。发达国家的私有制已在逐步空壳化,大部分剩余价值已经归社会所有。”〔31〕这种观点也许有偏颇之处,但是对一种新观点的提出,我们不应首先去找它的缺点和不足,而是首先要看它是否有新意和可取之处。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至少是有新意和可取之处的。所以笔者基本同意这种观点,并在已经发表的一些论文中论证了现代剩余价值中包含着比重日益增加的科技剩余价值和社会剩余价值,这种剩余价值应该通过国家税收收归社会所有,这是社会保障基金的价值源泉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32〕当然,除了社会保障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之外,还需要从更多的方面来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除了研究内容之外,从研究方法来看,社会主义理论与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样,既需要也可能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学说成为更加精密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理论,都有必要也有可能进行定量研究。例如,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每句话都可以进行定量研究。〔33〕社会主义最终目的不仅是共同富裕,而且应该包括共享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幸福。作为一个综合指标的国民幸福指数就需要也可能进行定量研究。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应该研究居民收入、劳动者收入与国民收入之间,最低工资、最高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之间,行业之间、岗位之间收入分配的比例关系和数量标准。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的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34〕在这一方面,我们的研究工作还刚刚开始,任重而道远。
社会主义运动史,根据高放教授的研究,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847年创建第一个共产党至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第二个时期,从1871年到1917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第三个时期,从1917年到1945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第四个时期,是1945年以来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其间,从1917年到1991年经历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到灭亡的历史。在中国从1949年至今则经历了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曲折历程:1949年到1957年上半年好;1957年下半年到1978年犯了“左”的错误,受到极大损失,情况并不好;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情况又比较好。新中国的历史进程表明,过去60多年中经历了“好”、“不大好”、“也好”三个发展阶段。过去的60多年可以说是前进、停滞、再前进的60多年,是成功、受挫、更成功的60多年。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为什么讲这个历史?因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35〕从这种艰辛曲折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们要冷静地总结和记取这些历史经验,乐亦鉴之,哀亦鉴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36〕
社会主义制度史,从1917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至今近百年中,经过了苏联、中国等多个国家的探索,在苏联以失败告终,在中国则初步形成了一套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社会制度,但在许多方面还远未成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社会主义现状学需要分为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来研究。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有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古巴五个国家,其中中国是人口最多、面积最大、发展最好的社会主义国家。从中国现状来说,经过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近10年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位;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同时中国目前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分配秩序混乱;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难以解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制度缺陷,有待建立健全和改革完善。例如,我们搞了60多年公有制经济,但是究竟怎样实行公有制,怎样从人财物各方面管理好公有制经济?怎样让全民所有制经济收益归全民共享,而不是少数人垄断?怎样实行按劳分配、同工同酬?怎样建立健全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基本需要分配(社会保障制度)三结合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怎样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整套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怎样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的教育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等,这些制度形式上都已经建立起来,实际上许多制度本身不健全、不完善,或者执行不到位、不得力;许多事情不是法治、而是人治,不是按制度办事、而是按潜规则办事。其结果,我国的贫富分化现象、消极腐败现象还很严重。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现实社会主义存在的问题。
从国际视野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各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社会主义因素应该遵循唯物辩证法,朝着博采众长、兼容并包、融合提炼、综合创新的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实践和巨大成就,必然会成为世界各国学习借鉴的榜样。同样,中国也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是经济的开放,而应该是全方位的开放,不仅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而且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科学管理,特别是学习借鉴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经济运行有序化、收入分配公平化、社会福利普遍化、企业管理民主化和政治的民主法制化等等方面的进步因素和先进经验。这种学习借鉴当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要结合实际,区别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择善而从,为我所用。
社会主义未来学,是研究各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和前景的科学,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等领域的综合性科学。它既要研究资本主义国家未来的发展如何走向社会主义,又要研究社会主义国家未来的发展如何才能更充分地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促进、推动全世界社会主义的大发展。〔37〕
从中国来看,党的十八大对中国未来8年、38年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38〕2012年 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习近平最后强调,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3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应该是中国社会主义未来学的重要篇章。
从全世界来看,各国的发展道路有所不同,但是总的历史趋势将是相同的,这就是世界各国终究要殊途同归,终究要通过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目前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科技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制度还需要改革和完善,民主和法制还有待健全,消极腐败现象还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资本主义国家还未发生根本质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还在世界横行,天下并不太平,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还漫长而曲折。但是,各国广大人民都是要和平,要发展,要进步,要富裕,要民主,要文明的,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是不可改变的。
从历史眼光来看,地球已经诞生40多亿年,今后还至少能运行40多亿年;人类已经诞生300多万年,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文明史只有5000年至7000年,今后还要生存数亿年甚至更长时间。正如恩格斯所说:“很可能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40〕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都需要经过十几代人、几十代人的长期努力,必然要经历一系列发展阶段。正如马克思无法预料科学社会主义会在中国得到巨大成功和发展创新一样,我们今天也无法预料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在今后数百年内会有怎样的具体发展。社会主义不是什么固定不变的模式,也不是任何国家、任何政党、任何个人的专利。因此,每个时代的人都要根据当时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现实,与时俱进地研究社会主义的各种问题。但是不管怎样,人类终究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终究要进入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与此同时,社会主义理论也必将不断发展,每个时代都必将发展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我们现在搞的社会主义在人类社会主义历史舞台上仅仅是序幕,好戏还在后头。
〔参考文献〕
〔1〕〔4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5,426.
〔2〕〔4〕〔5〕〔6〕〔8〕〔9〕〔10〕〔11〕〔12〕〔13〕〔14〕〔15〕〔16〕〔18〕〔19〕〔20〕〔21〕〔22〕〔23〕〔24〕〔25〕〔37〕高放.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59-61,53,2,86,96,146,223,228,229,序5,261,276,305,410,441,431,437,444,441,4,440,105.
〔3〕奚广庆.高放对马克思主义整体研究的开拓〔A〕.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高放学术思想评论集〔C〕.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36.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43.
〔26〕朱妙宽.应该加强个人生活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研究〔J〕.江汉学术,2013,(1).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8.
〔29〕朱妙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亟待发展创新〔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3(1).人生价值的定量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2012(3).
〔30〕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6.
〔31〕杨长鑫.和谐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模式研究〔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2.
〔32〕〔33〕朱妙宽.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认识马克思的价值构成理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5).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J〕.经济评论,2002(5). 破解活劳动减少而价值量增加之谜〔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3(2).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新探〔J〕.经济评论,2004(5).
〔34〕〔法〕保尔·拉法格,等.回忆马克思恩格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7.
〔35〕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231-235.
〔36〕朱妙宽.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定量研究刍议〔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38〕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12.
〔39〕习近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