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天的送别

2013-06-09何菲

食品与生活 2013年6期
关键词:西路手环旗袍

何菲

“程老师今天凌晨去世了”。

2013年4月22日上午8:33,周一,正是忙着洗漱开工的日子,收到这条短信。

愕然……难过一阵阵蔓延上来,久久不能平复。这位勤奋开朗、才华横溢,以“书写老上海世相人心”著称的著名女作家,往生时才67岁,一代风华就此陨落,教人怎能不唏嘘。

2013年4月28日,小长假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天气明媚得不可置信。这样好的春日,程乃珊原应与先生严尔纯或友人们一起喝英式下午茶,或在书桌前赶写专栏。她一直很忙,连带着语锋爽快,从不打顿,思维与写作速度也都超群。而这次,那么活力的她却与龙华殡仪馆联系在了一起,连带着这个人生最后的驿站也多了几许阳光生动。

花那么鲜艳,草绿得蓬勃,风温暖而平静,这多么不像是个送别的日子,又是个多么适合送别她的日子,阳光送明丽的她上了天堂。下午三点,追悼会开始。站在庞大的送行人群中,我不禁再次注视她的遗像。她在向亲友们莞尔微笑。立领白衬衣外套着黑圆领毛衣,领口里嵌一条红花丝巾,招牌式的齐耳短发,细巧时髦的眼镜,白皙丰润的脸颊,这是她留给友人们的最后的照片,她希望大家一直记得上海LADY美丽优雅的样子。追悼会全程播放着她生前喜欢的音乐,沉郁、优美、圣洁、庄重,其中有福音歌曲《天赐恩宠》。她一直是虔诚的基督教徒。

后来看报导,4月中下旬,独自照顾程乃珊16个月的她的先生严尔纯,对前来探望的挚友说,“乃珊的终点站就在下周。”他曾详细记录下程乃珊的身体状态,“4月2日,160步,4月5日,120步,110步。4月15日住院……”这个与她恩爱相知四十多年的老克勒,这个被她戏说为“伊良心好,年轻时娶了不漂亮的我,是害怕我成为剩女”的上海好好先生、她的最佳舞伴和“贴身保镖”,在追悼会现场虽憔悴却毫无颓态,依旧优雅周到地与每个来宾握手寒暄致谢。他赢得所有人的掌声。

眷怀洋场氤氲、咀嚼香江风华,童年时期程乃珊在香港度过,少女少妇时在上海度过,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沪港之间来回奔波,她身上和笔下承载着沪港两地的繁华、开放与美丽。

她生前最后一个住处是在巨鹿路富民路口的巨富大厦,步行10分钟就能到南京西路。她曾说过:“如果看不到南京西路,我会很失落的。”她自谦自己对上海的街道其实不太熟悉,只除了家门口的这一截南京西路以及周临的大街小巷,陕西北路,铜仁路,延安中路……可对她认识上海的城市人文史,南京西路已教会了她很多。这里布满了她的人生足迹。

当年程乃珊受上海辞书出版社之邀为我的拙作《上海熟女》作序。那时我们素昧平生。程乃珊仔细看了我的书稿后,在序里写下这样一段文字“这些文字向你展示了上海女人在现代与传统之间,自由与约束之间,出格与规范之间的千姿百态,万斛风情。这也给那些想对这座城市新的价值、新的符号、新的书写和新的表达充满好奇的朋友,找到一些他们想要了解的东西;有时也许仅仅是一个闪过的火花,也会使人们与上海的关系更亲密。呵,众多的都市传奇,原本就是这样产生的。这一切由《上海熟女》而来。”

这样的文字,对于一个时年28岁的年轻作者,是怎样的一种褒奖和鼓励!

两年多前陆家嘴的一次中外旗袍派对,是程乃珊在我心里最美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夜,她穿着合体的黑丝绒旗袍,胸前别着一朵大大的玫红色牡丹,黄绿色冰丝披肩,薄施粉黛,优雅雍容。当夜将由在场男士评选出最美旗袍女士一二三等奖。型男们人手一枚塑料手环,若他觉得谁穿旗袍最有腔调,就将手环送给她。不出意外的,程乃珊收获无数手环,成为一等奖获得者。

去年夏天,在国际贵都大酒店看见严先生现身出席某老上海艺术活动,心想乃珊老师大概离康复指日可待了。没想到去年底开始,她的病情再次反复,今年春天急转直下,再次见面竟然在那样的仪式中。就如她所写,“生命中会有许多变数,那不经意中消纵的一刻,分分钟有可能会成诀别!”

程乃珊可说是从上世纪40年代穿越而来的传奇,却也能让人感受到她的时尚精神。从她身上,能感知时代的沧海桑田,也能发现当下上海的城市价值。她已不仅是个人物概念,还变成了地域概念,气质概念,文化概念。由此说来,她的人生圆满了。

这些天重读程乃珊的旧文。

在她2013年2月发表在《上海文学》上的长散文的结尾,她写“天鹅阁”的创办人曹国荣先生九十几岁离世时有这样的叙述:在似醒似梦,幽冥与光明的轮回交接之间,在他的灵魂目送自己的躯壳被送进熊熊大火中之时,他对他曾经有过的世界是依依不舍的。所以他竭尽他所有的仅余的那点能量,像一束悲情的烟花,短暂燃烧之后就永远地沉默了。与他的天鹅阁一样,虽不可能在上海的历史画卷上定格,但也如一瓣枯萎的玫瑰被遗留在史册的某一页上,就这样,在两个时代的夹缝中,一个优雅的身影消逝了,但他不忘记转身默默地提点我们:在我们为上海的高度和深度尽力时,请不要忘记:上海的精度也需要我们付出。

这似乎是她写给自己的话,也是她一生的写照。

还有这样一段:从来觉得历史是一位很严峻很死板的老人,对小孩子来说更是特别遥远,但行走在南京西路上,少小的我就有一种感觉,每走一次都会对她的历史有深一层的了解,就像一年一度落下的秋叶,层层叠叠默默地化成泥土,滋润着大地,原来历史离我那么近,就在我身边,甚至就在脚下。

也许程乃珊并不知道,她和她的传奇,已成为上海历史的一页。

猜你喜欢

西路手环旗袍
爱心手环
张文喜
Classic option,stylish choice
西路站里油味浓
梦里东方——CoCo都可白塔西路店
广州市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作品集
我来说说旗袍美
旗袍找不同
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欢迎您的加入
学习监测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