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沉木(乌木)
2013-06-08喻帆
喻帆 文化学者,教授。著名城市品牌形象专家。著有《美学经营》《策划贵州》等学术著作,与余秋雨合著《黔东南纪行》,并有《辽阔的行走》《景色贵州》等畅销书发行。先后应邀在桂林、黄山、西双版纳、张家界、三亚等全国三十几个著名旅游城市演讲,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美学经营体系。现任南开大学东方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海粟艺术研究院文化顾问,多所城市形象顾问。
阴沉(铁力)木之今昔
从广义上说,阴沉(铁力)木属于硬红木范畴,以其树干高直、原木巨大自古备受青睐。陈嵘曾在《中国树木分类学》中这样记载:“铁力木为大常绿乔木,树干直立,高可十余丈,直径达丈许。”该木材可以细分为粗丝铁力木与细丝铁力木两类,是明清家具的主要用材之一。《广西通志》记载称:铁梨(力)木一名“石盐”、一名“铁棱”,产于我国广东、广西,木质坚而沉重,心材淡红色,髓线细美。在热带多用于建筑。广东有用其制作桌、椅等家具,极为经久耐用。
由于质地坚固,品相良好,铁力木在古代价值不菲。据《南越笔记》记载:“铁梨(力)木理甚坚致,质初黄,用之则黑。黎山中人以为薪,至吴楚间则重价购之。”而明隆庆元年(1567年)的《两浙南关榷事书》列出的各样木材价格则有:“紫檀每斤银一钱,黄花梨四分,铁力木二分。”《粤海关志》(税则)对铁力木古代的“身价”也进行了补充:“紫檀器、檀香器、影木器每百斤各税九钱,花梨木器、铁力木器、乌木器每百斤各税一钱;鸳鸯木、红木、影木每百斤各税八分。”从这些典籍的记述中不难看出,在明清两代,铁力木位列硬红木,甚至与花梨并列,颇受器重。
据史料记载,清代广西、广东等地尚存有野生林,但由于过度砍伐,铁力木野生林在近代已无处可寻。虽然现在已无法找到原生林,但从原产地的人工种植用材入手,我们不难发现,原生铁力木木材比重大,气干材密度达1.3,油性重,硬度高,且规格大。
时至今日,我们唯有从两广地区出水出土的阴沉(铁力)木中一瞥其当年风采。阴沉(铁力)木是原始林在地质运动中,由于缺氧高压所形成的,因此尤为珍贵。遗憾的是,目前阴沉(铁力)木的市场价值尚未得到合理体现。
阴沉(铁力)木
兼备“藏”“用”价值
物以稀为贵。在阴沉(铁力)木资源愈发稀缺的今天,其身价看涨。诚然,不少阴沉木因市场炒作而卖出了天价,但这些并非收藏者的首选。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当潮水退去,就知道谁在裸泳。”有些远远偏离实际价值的品种,收藏者还须谨慎。历史上,制作精良、木纹精美的铁力木家具为豪客争购的目标。张岱曾在《陶庵梦忆》卷六《仲叔古董》条中说了这么一个故事,成为铁力木具有“藏”“用”价值的佐证——
“……葆生叔少从渭阳游,遂精赏鉴……癸卯道淮上,有铁梨木天然几,长丈六、阔三尺,滑泽坚润,非常理。淮抚李三才百五十金不能得,仲叔以二百金得之,解维遽去。淮抚大恚怒,差兵蹑之,不及而返。”
毋庸置疑,铁力木也是明清家具的主要用材之一。其材色呈黑褐色,纹理棕眼明晰、分布均匀,有的呈绞丝状,新材则材色红褐,纹理自然美观,局部接近鸡翅木,手感光滑,且材料尺寸较大,使用自然就较为得心应手了。阴沉(铁力)木同样具备上述优点,且经过高压缺氧环境保存之后,更可永久不蛀不腐,确是藏、用兼备的优良木材。
阴沉(铁力)木
收藏要兼顾审美与工艺
作为收藏新宠,并非所有阴沉(铁力)木都具备能升值的优势。具备审美价值及精良制作工艺是决定阴沉(铁力)木制品升值走向的关键。由于该物种稀有珍贵,坊间对其进行的工艺处理也多有失传。在《广东新语·海南文木》一文中,还可读到古法工艺:“有曰铁力木,理甚坚致,质初黄,用之则黑。其性湿,赤手凭之,令脉涩……南风天出水,谓之潮木,亦曰石盐。作成器时,以浓苏木水或胭脂水三四染之,乃以浙中生漆精薄涂之,光莹如玉,如紫檀,其潮亦止。”遗憾的是,文中提到的古法现已失传。可喜的是,目前对阴沉(铁力)木也有改良方法了,例如上期提到的桂林观古楼艺术村青年漆艺家王伯杨所用的褪漆法,在原理上和古代方法同一机枢,其效果也能做到“光莹如玉,如紫檀”。
中国向来由文人主导审美,著名收藏家王世襄老先生就极其推崇文人家居。所谓文人家居,自然秀雅端丽,文气郁郁。文人审美对市场的趋向影响深远,近年来黄花梨明清家具的大幅升值便是一个有力的佐证。新时代文人家居概念倡导者、观古楼董事长李志先生也认为,铁力阴沉木制品作为收藏品必须“兼备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其处理工艺尤为关键,应“精工细作、典雅高贵,凸显新时代文人家居价值趋向”。珍贵的阴沉(铁力)木,也将随着成熟的处理工艺,日益彰显出其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