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育“受力分析”之量

2013-06-08刘蕾

学理论·中 2013年4期
关键词:受力分析大学生党员个案

刘蕾

摘 要:高校大学生党员是共产主义的使者,肩负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行的重要使命。大学生党员个案表明党员教育形式大多停留在“制度化管理式”层面,从高校教育者角度分析情感教育所受“四力”,得出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在“走进内心”的情感教育下更为奏效。

关键词:情感教育;大学生党员;个案;受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387-02

一、情感教育之向心力:人性所需

教育学家认为:“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它注重人性,即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地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情感决定思想,思想引导行动,行动坚固信仰。大学生党员作为先锋模范,在上级布置、传达、执行、反馈的行动中“绝对”服从,但由于忽视人的情感,大学生党员并非完全心悦诚服地“接受”这一过程,入党成为大学生即时追逐的热潮,党性信仰有待坚固,党纲、党规、党纪等硬性的党员培养不利于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凝聚力。大学生党员是民族的未来,肩负着祖国的重要使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党组织应当适当考虑大学生党员人文关怀,在培养中渗透情感教育,促使其奋发图强,引导其自觉地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情感教育是保持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稳步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大学生党员坚定党信仰的无形力量。

二、情感教育之挑战力:务实所引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彰显个性的“80、90”大学生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最新统计,高校大学生党员年均增长逾12%,面对历史沧桑巨变与现实的残酷竞争,入党成为大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虔诚”之行。正如心理学家荣格(CarlJung)所选:“就像人的身体需要盐一样,人类的心灵从记忆难及的洪荒年代起就感觉到了信仰的需要。”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中尚处于身心走向成熟阶段的大学生党员思想受“务实”因素影响,存在着“入党前冲锋陷阵、入党时壮志豪情、入党后隐退山林”的现象。

赵某是工程学院主要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优异,组织领导能力突出,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曾感染周围同学,因其表现突出,经组织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谈话等,赵某如愿成为党员,并以党员的要求规范自己言行,他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踏实、肯干的步伐更是坚定;一年任期满,赵某下任,低调备考(考研),其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颇显甚微,总是在教师强调党员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后方可行动起来;“寝室、班级需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你要率先垂范”,赵某点头答应,但检查结果仍不见起色,与其谈话,其称,“不好意思以党员身份开口开展党员工作,我们只能是同学关系,不可能用命令口吻传达指示”,“我们也是普通人的一员,按部就班工作即可,况且我们已尽力了,不大配合的人总是存在……”赵某的故事引发我们深思。务实思想时时冲击着大学生党的教育,扰乱情感教育前行的步伐,个案表明以往培养党员注重硬性管理制度约束党员,往往忽视与时俱进的柔性情感教育深入人心的内化作用,致使缺乏相对“自由”的大学生党员在思维抉择中倾向“务实”。

三、情感教育之阻碍力:时空所致

情感教育的提倡印证了情感在教育中的缺失,历史与现实的“纠葛”为情感教育设置重重阻碍。

1.和平年代滋养“知足”心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动荡年代……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怀揣忧国忧民之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付出青春与热血。远离硝烟战火,和平年代的今天,大学时代“无忧无虑”,大学生放眼于追逐梦想、彰显个性,以塑造自我为中心而身体力行,奉献、付出意识淡薄,缺乏“忧患”意识。“思想为行动的先导”,“安乐”心理使学生党员思想“驻足”大众思想层面,学生党员“碌碌无为”现象出现。

2.传统教育制造情感“真空”。古罗马伟大的教育家昆体良认为:“教育好儿童是父母、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1]家庭与学校合力之下传统教育通常以“本本”教育形式出现,致使“高尚伟大”的党员形象更多在书本上呈现,缺少实践与感知的育人教育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分离开来,情感匮乏的传统教育使得大学生党员对除了对党的崇拜与最初的入党冲动之外,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情感被“务实主义”冲淡。

3.管理机制催生空洞“创意”。集体主义为中国东方管理特点,学生党员作为一个先进性整体,提纲挈领化的民主生活会体现出范式的政治色彩而缺少人文精神。党员管理机制下的教育内容政治化缺少发挥党员能动性的人性化,管理机制一味的“灌输”,党员只习惯了被动地“听”从指挥,不愿也不了解如何主动发挥自身优势,久而久之,党员创造力匮乏,所谓的创意空洞无味。

4.大众数字化滋生“腐败”思想。随着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大学生党员队伍趋向“大众数字化”,从最初的精英到现在党员队伍逐步壮大,或多或少影响队伍建设的整体质量,“三个和尚挑水喝”现象在学生党员中“等、靠、推”现象出现,如此的“不作为”滋生腐败。

四、情感教育之反弹力:发展所趋

情感教育反弹力作用于大学生党员的培养中,有益于推动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

1.做好入党前学生情感教育的引导。党务工作者应当围绕人的自我发展开展工作,通过教育培训,让学生了解党的性质(什么是党)、入党程序(为什么入党),端正入党动机(怎样入党)等。回到赵某入党后“不作为”个案,笔者与其促膝谈心,在一问一答探讨式的谈话中让其了解党的纯洁性,结合周围实例描述了新时代的党员形象。让学生知道党是有血有肉的,党的信仰是触手可及的。

2.做好入党时学生党员情感教育的实践。马克思说:“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2]入党后党员党性信仰持久十分重要,党的信仰即是对党忠贞不渝的情感,情感源于实践,故此,实践在大学生党员培养中不可或缺。“走出去、引进来”、“身临其境”的教育让学生看到人、社会、自然的发展变化,促使以其内心真挚的情感感染周围人。

3.做好入党后学生党员情感教育的互动。赵某卸任后无所作为的状况映射出大学生党员培养的“无为”即是教育中主体、客体情感互动缺失的结果,因此要求教育者要“对症下药”。首先,以倾听搭建交流平台。大学生身心尚处于发展阶段,情感存在不稳定因素,故定期与学生党员碰头,让他们感受组织上的关怀是十分必要的。其次,用鼓励铸造“顶端优势”。在找赵某第二次谈话中给予其工作上的肯定,“寝室、班级管理整体水平在提高,你的作用很重要啊。”适时的表扬给予学生党员潜在的推动力。第三,以尊重提升党员幸福感。现实中大学生党员压力较大,除了要保证自身品行端、学习佳、人际关系好外,还要时刻保持党员自身的先进性,发挥党员的能动性,因此,给予学生党员自我空间,平等对话(倾听、指引、肯定等)是对学生党员尊重,更是提升其幸福感以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前提。

参考文献:

[1]陈卫东.让好习惯成为人的第二天性——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论习惯[J].少年儿童研究,2003(1):4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

(责任编辑:杜 玲)

猜你喜欢

受力分析大学生党员个案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过山车中心轴装配新方案
受力分析法在初中力学中的应用
民用飞机标准爬升剖面性能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