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3-06-08耿成元

学理论·中 2013年4期

耿成元

摘 要:每一位迈入教育领域,走上讲台的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受同事尊重,受领导赏识的优秀教师,能够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内脱颖而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最后能成为学科骨干教师的人数却是在少数,大多数教师在庸碌了几十年后,仍然还是一名普通的学科教师。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向名家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在行动上要做一个“不安分的人”坚持反思与记录,学会分享。

关键词:业倦乏思;教师学习;教师行动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369-02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剖析

(一)业倦乏思

1.教师的职业倦怠

教师工作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项琐碎的工作。称其为艺术,是因为教师要拥有像艺术家对待艺术作品那样精益求精的态度,要不断地审视并发现作品中出现的问题与瑕疵。说其琐碎,是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学生,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教师的工作就是要不厌其烦地发现并耐心纠正每一个问题。面对着这样琐碎,甚至是重复的工作,待新鲜劲过后,就会出现职业倦怠,这个阶段是每一位老师都会面对的问题,但是有的老师在面对这个阶段时,能够“变化”,在改变中寻求突破,非但没有停滞不前,反而对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相反有的教师,就会在这个阶段停滞,把教师当作一种重复的工作,在上班和下班中度过原本应该美好的教师生涯。

部分教师之所以会出现职业倦怠,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剖析。

第一,缺少专业观念。教育是一个曲径通幽的过程,它用平淡来考察你的耐心,用曲折来磨炼你的意志,用复杂来验证你的智慧,用困境来考验你的情绪。只有你愿意付出很多很多时,才会看见它深刻的足迹;只有你用心去体会,去思考,才会发现就算看上去再简单再习以为常的事情,后面都隐藏着不同的故事。

但是不少老师,还是在第一步就已经落后了,在他们的意识里从未建立起这样的观念,凡事只关注自身利益,出现问题时,不会换位思考。缺少对于学生发自心底的爱以及对于职业的认同与骄傲。

第二,人格解体。这部分老师志向远大,凡事讲究尽善尽美,但自身又缺乏耐心,争强好胜,放任自己的情绪。从心底要求自己所带的班级,就必须是最好的班级,所带的学生就必须是最好的学生,所上的课必须是最好的课。对于同事,没能当作是一种合作互赢的关系,而只能是我强你弱,我上你下。缺少了包容与理解,有的只是挑剔和否定。自己将自己孤立。久而久之,对于生活丧失信心,对于工作丧失热情。

2.教师缺少反思意识

职业倦怠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除了调整好心态,树立正确的观念外,积极反思也是一大法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反思对于一些老师而言是件奢侈品,他们只会在领导要求,工作规定或者在出现教学事故之后,才会想起教学反思。为什么对于教学反思这样一件可以加速专业发展的“妙方”熟视无睹呢?

第一,缺少反思意识。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一种定性思维,即我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听。这样的情形周而复始,教学工作就成为一种毫无新意的简单劳动。教师付出了努力,学生却不领情。究其原因就是老师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学生,加之教师没有反思的习惯,一些优秀教师的方法没能及时地总结与提炼,教师之间缺少研讨交流,这些都导致教师没有确立反思的意识。

第二,维护“知识权威,孤芳自赏”。一些教师自认为自己是名牌大学毕业,博览众书。反思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件多余的事。他们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学能力,也从不怀疑自己的上课质量。一种自命不凡,天生优越的感觉让他们盲目自信,陷入一种“孤芳自赏”的状态中,久而久之,对于教学表现出一种麻木的状态,自己的教学威信在学生面前大大削弱,自己的教学水平停滞不前,自己的发展面临困境。

(二)喜旧排新

教师职业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新”,因为教育对象是一批又一批的新学生,他们为教育而来,但是所处年代不同,成长环境迥异,性格差异明显。面对着这样的一群可爱的学生,教师要不断地成长,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变换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一些老师似乎对于这些新要求置若罔闻,对于新课改也是阳奉阴违。

第一,对于新课改的观念理解不到位。(1)课程观:一些老师,只是注重知识的灌输,对于新课改要求的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培养完全忽视,填鸭式的教育贯穿始终。(2)教学观:遵从传统的我讲你听,我说你写的课堂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教学观早已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他要求: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师生观:师生间是上下级,是命令与服从的观念根深蒂固。对于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意识不强。

第二,对于教学方式的体悟不深刻。不少的老师在面对着升学压力,评定职称,奖金工资等问题时,采取的办法就是采用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式的方式来教授,因为这样的方式在短时间内能看到效果。而将对于学生的长期甚至是终身发展有效的办法如: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当作摆设,只是在领导检查的时候装装样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老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片面狭隘,对于一些有效的方法缺乏远见。

第三,畸形的评价方式。(1)评价内容的单一。在不少学校里,老师依然采用按考试成绩排将学生进行分类。而对于新课改中要求的对于学生学习过程、方法、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评价完全不考虑,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们只注重成绩,而忽视对品德、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与新课改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观念背道而驰。(2)评价方式的匮乏。考试的笔试成绩是唯一。忽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艺术特长能力,待人接物能力,平时的生活表现等。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高分低能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教师学习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那就要会学习,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向名家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使自己的知识库一直处于鲜活,富有生机的状态。

1.向名家学习

每一个人的能力与精力都是有限的,遇到问题在所难免,有的问题通过思考能够解决,但是有的问题就已经超越了自己当时的能力范畴,这时向一些有经验的前辈取经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这里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向名家学习,不是完全的模仿,而应该选择一些有启发性的,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整合,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所以这里我们讲的向名家学习是有选择有批判的学习。

2.向书本学习

作为传授知识的工作者,教师首先就应该热爱阅读的,“欲求教好书,先做读书人。”教师将书籍当作生活的必需品,犹如空气,粮食等一般。读书就犹如思想上的朝圣,洗涤我们的灵魂,安抚我们的躁动,平复我们的心绪;读书让我们拥有一种特别的气质,这样的气质是通过不断阅读而慢慢累积起来的,这样的气质能够传递能够感染,它使得我们对待生活乐观又积极,对待挫折自信又睿智,对待不公坦然而大度,这样的人生态度才是一名教师所教学生最好的知识。

3.向社会学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不能故步自封,将自己的视野只局限于校园里,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失去与外界的联系,这样就会失去另外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才是真实的,需要教会我们以及我们的学生适应和生存的世界。有句成语叫:“感同身受”,作为教师我们要了解我们的学生,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性格迥异,家长的文化参差不齐,作为一名教师,走出校园,多接触外面的世界,体会不同阶层的人的生活状态,这样当下次遇见一个在别人眼里是“坏孩子”的学生,我们则可以从另外一个视角去审视这个学生,多一分理解与关爱,也许就能改变他的命运。

(二)教师行动

要成为一名骨干教师,光学习还是不够的,还要行动。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引发思考,会发现问题,会有疑惑等。如果只是有了思维的碰撞,但却不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那么这样的学习就失去了意义。教师应该怎样行动,才能让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呢?笔者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1.做一个“不安分的人”

做教师有太多的条框和规则,但是如果事事都按照规则行事,不敢有丝毫的创新与质疑,这样的老师注定是平庸的。当然强调的不是让老师不遵守该有的规则,而是说老师不应该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规则的傀儡”。首先对于教材我们要有改变之勇。虽说教材堪称经典,它是经过专家一遍又一遍的筛选核实,但是教材毕竟针对的是大多数地区,它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校,所以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对于教材我们要有做加法和减法的魄力;其次学会质疑,不盲从接受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能力。然而当下的情况是:盲从成为主流,质疑成为异类。作为教师,首先我们就要身体力行,从质疑开始。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如果连这一点渺小的希望都完全被同化,那才是教师之耻。

2.要坚持反思与记录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来每天坚持记录教育的点点滴滴,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李镇西长期的随笔与记录,他们的杰出都和善于记录与总结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他们心系教育,把课堂当成是自家事,把学生当成是自家人。也正因为他们有这样的信念,才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对他们而言,反思与记录是一件幸福的事,犹如父母每天回家,和自己的孩子聊天。他们虽忙碌,但一定是幸福的,因为每每夜幕垂色,一天即将逝去的时候,他们都能无愧于心地说道:今天我又在进步,我的孩子又在成长,这样的满足感是任何物质都取代不了的,教师是幸福的,希望每位教师都能珍视这样的幸福。

3.要学会分享

每一位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不可能是孤军奋战。我们需要有团队意识,在需要他人的帮助的时候,能够虚心地俯身请教;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也能够慷慨相助。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敞开心门,将自己对于教学的心得,对于管理的总结,对于师生的相处等等都能够“晒”出来。人无完人,事无全事,与别人分享的过程,其实才是学习和提升的关键。现在一些优秀的教师通常采用博客或者是微博的形式,来记录自己的一些教学心得与体悟,这样的行为非但没有被一些人抄袭,反而得到了更多人的一种参与和反馈,最后的结果只会是双赢,帮助了别人,提升了自己。

参考文献:

[1]刘良华.教师专业成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闫学.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杜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