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教育方略探析

2013-06-08张曼依

学理论·中 2013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

张曼依

摘 要:在价值多元的背景下,“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世俗化的倾向,以及自尊心过强,对政治的普遍怀疑,社会公德心、爱国主义情怀相对较弱等这一系列特点,这将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对此,只有直面现实,调整教育内容,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关键词:大学生;思想行为;教育方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309-02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解析

1.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世俗化倾向

虽说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激烈的自由竞争环境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性,但是市场有着自身的缺陷,市场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使得他们过分功利化。“90后”偏重于学习专业知识,譬如体育生学习体育技能,师范生学习教师技能,理工学生偏重实验等。更有许多“90后”去考取一些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证书,例如会计证、律师证等,只为在将来的就业中能够谋得一席职位。而对于马克思主义、道德基础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却是草草了事,对其认识出现较大偏差。另外在入党评优的选择上,以“有利于找工作”为目的的“90后”大学生占多数,只有一部分学生是发自内心真正地信仰中国共产党,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这无疑也是当代“90后”大学生功利主义的一种表现。对于交友观,大部分“90后”大学生还是比较单纯,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但也不乏存在个别群体,为了个人利益交友。相比较就业观与入党评优观来看,交友观的功利主义色彩相对较弱。

2.个性张扬、差异性大、对政治普遍怀疑

“90后”大学生不同于其他年代人群的最显著特点在于个性特征,个性特征的差异表现在各个不同的领域。首先,他们个性张扬,爱自我表现。在服装、个人用品、发型的选择上崇尚与众不同,敢于追求潮流前线,以表示自己的特立独行。爱用不同的形式活跃在校园舞台上,如舞蹈、音乐、演讲、辩论等吸引众人的目光。在恋爱方面,他们不再拘泥于以往群体的观念,思想较为开放。在思想意识方面,个人独立意识较强,往往追求自我主张,对上一辈灌输的思想、纪律束缚较反感。其次,“90后”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大。个体差异是社会的客观存在,何况个体的形成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1]。其中,差异性最显著的在消费方面。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前,社会人士的消费差距拉大,大学生群体亦是如此,两极化的趋势不断增强。部分学生平日里的餐饮消费大致在500~600元期间,而部分学生则开销过大,甚至不惜花上千元买一张演唱会门票。这种差异性还表现在大学生消费结构上的不合理,呈现出一种“重物质,轻精神”的走势[2],把大量的财力物力用于物质消费,而忽略精神消费。第三,社会问题的凸显使得部分“90后”对政治普遍怀疑,从一开始入党态度坚定到后来的动摇甚至不屑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因入党光荣、崇拜中国共产党而加入党员队伍到为了就业,甚至无奈入党。部分“90后”大学生不负责任地在网络中大肆否认共产党的领导,对社会现象批判。共产主义理想在这些大学生看来似乎已经失去了普遍的号召力,这个群体表现出来更多地是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3]。

3.视野广阔、交往空间变化、具有网络双重性格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渗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90后”大学生往往能够在网络中凭兴趣和情绪、摆脱舒服、舒张个性、大胆宣泄、追求流行。网络的发展拓展了“90后”大学生的视野,扩展了交友空间。在网络的世界里“90后”保持并发展其独特兴趣和交往空间,不再需要克服自己的偏见、先入为主的固定思维方式。同时,信息的网络化为“90后”大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插上了有力的双翼。然而,“90后”在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中极易产生错误,进而形成双重人格[4]。所谓双重人格就是指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独立人格,也就是两种人格在同一个人身上先后交替出现。而网络双重人格则是一个人在网络中表现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有很大的反差,甚至判若两人。总之,有一天没有网络的陪伴,他们的心理总感觉缺少些什么,显示出烦躁、不安定的情绪。可见,虽然网络的存在,让“90后”大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时代的信息,但也同样成为了他们过度依赖的载体,甚至部分“90后”还沉迷于其中难以自拔。

4.自尊心强、受挫力弱、反叛意识强烈

“90后”大多是计划生育实施后的一代,基本上属于独生子女,他们在万千宠爱的环境下成长,自尊心极强。他们有时一意孤行,不易接受他人意见;总喜欢听到别人的表扬和称赞,不喜欢直截了当的批评,即使是自身存在问题,也不愿轻易听到他人对自己的否定;当事情发生偏差时,“90后”往往是从他人身上寻找错误,坚持自己不会犯错,对旁人态度也较为敏感。如果说把“90后”大学生的外表比作是雄鹰的话,那么他们的内心就是一只雏鸟。因为这个群体普遍受挫力弱,极易受到打击。当学习、生活或者工作受到重大挫折时,“90后”往往很难恢复信心,甚至会走入死胡同,因此而一蹶不振。然而,“90后”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到过多的关爱的同时也使得他们的成长受到更多的限制和禁锢,表现出一种反叛心理[5]。他们的这种反叛是在渴望独立与无法摆脱对他们的依赖的矛盾当中产生的,在与身边的同伴或长辈的观点发生冲突时,他们总是据理力争,哪怕无力反驳亦坚持己见;在看待社会问题上,他们的反叛心理表现得更为明显,更偏向用批判性的目光。

二、“90后”大学生教育方略

1.坚定党的信念,强化主流价值观教育

现如今,“90后”大学生普遍热衷于追求自我个性发展,更推崇所谓的“非主流”文化,而主流文化受到的冷落[6]。因此我们需要突出共产党的理念信念教育,只有信念的坚定,才能更好地鞭策“90后”大学生朝着更高层次发展。首先,需要加强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把握时代发展的核心内容。在这一过程当中,要抓住根本,深入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一些表面的理论,更是要深入挖掘党的知识精髓,体验党的精神力量。其次,加强主流文化熏陶,营造良好氛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我国的主流文化,应当受到国人的追捧。“90后”大学生需要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会明辨是非,分清主次,选择性地接受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使思想教育发挥实效,必须使学生相信执政党自身的先进性,而这个先进性不是来自书面,而是来自现实。

2.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

“教学活动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活动。它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具有时间长久、角度广泛、作用力强的特点”[7]。要想从根本上改变“90后”大学生不良的行为特点,就得从教学活动着手,而改变教学活动的核心则是改变教育方式与教育工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单方面的宣讲不如互动式的教育。当代的年轻人普遍有着很强的自由感以及正义感,独白式的宣讲容易使他们联想到不平等待遇甚至是专制独裁。而对话式的交流在学生们看来既是对他们的尊重,也是对人独立思考的尊重,并且能够拉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让教育者深入到受教育者之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要,从而进行有效得引导。其次,古板的书面教育不如结合现代科技有效。作为在互联网时代里成长起来的新生代,通过现代科技、时代课题来表达思想政治动态,比用十几年前的思想政治内容来教育学生,效果势必更加明显。

3.着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兴趣培养,形成健康光明的心态

面对当代“90后”大学生在工作、学业、情感上遇到的种种挫折,自尊心较强,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加强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各高校应当积极主动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课程中,特别是一些当代大学生感兴趣的心理测试,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障碍,重新树立起健康的思想意识。同时开展一些心理知识讲座、设立校园心理咨询室等形式,矫正“90后”大学生的行为偏差,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学生广泛的兴趣、大范围的人际交往,使大学生学会从正面来理解世界,形成正确的观念,其中也包括恋爱观、事业观、人际交往观等等,以更加豁达的心态看待世界的黑暗与复杂。在大学期间教育者应当提供多种渠道,尽可能多多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其在职业选择上以兴趣为主导。另外,如今的大学生普遍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症结所在[8]。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措施,将课堂以及课外活动结合,引入其感兴趣的话题与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这一过程当中,加强学生自我分析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培养愉悦的心态。

4.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对网络的管理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的不断推广,大学生的工作、生活、学习都渐渐地离不开网络。网络平台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便捷性,能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可利用资源,但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特别是网络氛围的凌乱性和杂乱性[9]。“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对事物好坏的辨别能力,因此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建立“信息海关”[10]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大方略。首先,需要从教育工作者入手,作为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引领者,要优化自身的知识文化构造,深化对网络文化的认识,有效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地在网络信息中辨别真伪,批判吸收外来文化。网络的表达是具有隐匿性的,大学生可以自由大胆地在网络中表达观点,教育者应当以网民的身份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交流当中。这就需要建立一支熟悉网络规则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通过大学生经常使用的微博、论坛等载体,巧妙地将主流价值观渗透到话题当中。其次,教育部门、家庭、社会共同打造良好网络氛围。“90后”大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分子,社会的一分子,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仅仅依靠教师和学校,无法全面抵制网络不良影响。还需要建立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联动机制[11]。加强政策的支持力度,规范网吧、网络信息,广泛建立具有可读性、服务性的教育网站,让主流文化深入到学生所触及到的每一个交流,同时家庭要加强监督,通过三方合力促进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刘会,孙祥广.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的科学审视[J].世纪桥,2010,(3) .

[2]茶利强,杨学,王玺.80、90 后大学生消费观研究现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10).

[3]杨佳华.社会转型期精神迷失现象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221.

[4]曾燕波.青年八大热点问题[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5]刘莉萍.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2) .

[6]郑金香.青年价值观的发展[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121.

[7]向必进.“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 .

[8]刘凤梅.”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影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6).

[9]孙丽,孙大为.内蒙古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与教育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7).

[10]郭桂玲.谈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及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2).

[11]李敏玉.网络热点问题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探索[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院报,2012,(1).

(责任编辑:许广东)

猜你喜欢

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