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三步走”策略初探

2013-06-08靳利华

学理论·中 2013年4期
关键词:课外辅导三步走课前准备

靳利华

摘 要:“专业+外语”教学模式是一种将专业课与外语相融合的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在此模式下,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是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外的辅导与考察等三个阶段在内的一个整体教学过程。每个阶段的具体要件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策略就是三个阶段各种要件充分实施。不容忽视的是在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策略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

关键词: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外辅导;考察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50-03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一个核心课题。外语院校的非语言专业在特色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与特点,非语言专业的课堂教学成为其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阵地与载体。但是,专业课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外语院校的非语言专业教学中并不适用,如何利用外语院校的语言资源突破非语言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成为外语院校非语言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一大挑战。

一、“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含义及其特点

所谓“专业+外语”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型教学形式,是将专业课与外语相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子系统在内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实践“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主战场,是教学大纲的具体执行、教学内容的直接展现、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考核方式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教学过程的收尾。

专业+外语”教学模式具有几个独特的特点:一是资源整合,专业课程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外文元素在教学内容中重新建构为一个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二是内在协调,外文元素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从逻辑结构、语言场景、资料观点等方面实行融合。三是专业为主,外语为辅。“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融合中要突出专业的重要性,外语是为专业的提升而服务,外语处于辅助地位,不能喧宾夺主。四是“专业+外语”教学模式是一个体系,从课程内容、大纲、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教学辅导(课内与课外)到考察方式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包含在内,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专业与外语的融合与协调。

二、“专业+外语”教学模式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所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三步走”策略是指课堂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与步骤,换言之,就是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外的辅导与考察等三个阶段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课堂教学的策略是各个阶段的教学要件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一)第一步: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课前准备是指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案目标以及教师自身素养等。课前准备阶段是“专业+外语”教学模式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初步规划与实施。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战”。准备得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与质量。

1.教师观念的更新是提高教学效率的理论基础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瓶颈在观念。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

2.教师较高的思想素养和人格魅力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

专业课教师应该有敏锐而深邃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乐观豁达的心境、实事求是的精神,爱生敬业的品德,紧跟时代步伐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促使学生“亲师”、“敬师”、“仰师”的前提,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条件。

3.教师的教学能力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基本要件

锤炼教学艺术,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包括分析掌握教材、标准的能力;选择最佳教学方式的能力;确定高层次教学目标的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巧妙的课堂应变力。

4.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要提高专业课程的课堂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该专业领域有一定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专业课教学中也要注意本专业课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做到专业课与其他课程的衔接与融通。

5.重视备课,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也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一节好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精心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备课质量的好坏决定一节课课堂效率的高低。一节好的备课要做到“五备”,即备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这五个方面有效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二)第二步:课堂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贵在行动——实践。课堂教学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情景、形式、反思等在课堂中的具体展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课堂教学策略就是教师课堂实践教学的操作技能与技巧,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高低。

1.选择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结构

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结合起来,每堂课根据具体教学目标,采用优质的切合实际的课堂结构,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使教与学相结合,以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充分提高教学效率。

2.营造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罗杰斯认为:“教学环境与其说是物质的,莫如说是情感的,只有营造和睦融洽的情感氛围,才能使参与机制发生作用”。现代教学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应充满着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纳学生的情怀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形成愉悦的充满亲情与关爱的民主、和谐与平等的教学氛围,整个课堂教与学相互交融,师生互相尊重,一堂课在不知不觉中度过,最终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问题情景

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也无从发现与探索,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问题情景。这里的“问题情景”又分为新课开始的“引入情景”和课堂问题解决环节中的“设计情景”。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越新颖,对比度越强烈,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他们探索的愿望就越强烈。如全球问题的讲解中,通过大量震撼的图片揭示目前全球性问题的严重性,激发学生对全球问题的关注与对问题解决的途径的探索,学生可以广思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

4.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要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倡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方式,这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了体验成功的机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板块,提出不同要求供学生分组探究,要求每组学生,互帮互助,相互配合,明确分工,共同归纳得出结论,教师也参与学生的探究过程。

5.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任务的重要措施。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注意教学的手段要多样化。现在可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多媒体教学,包括幻灯、投影、录音机、电视机、磁性黑板、电脑拼图等。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紧跟着教学节奏,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科学地记忆知识,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6.指导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途径

指导学法就是教会学生学和指导学生怎样学,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具体包括:指导学生预习;指导学生听课;指导学生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加以批注,就可以加深影响,提高学习效率;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预习、听教师讲解时能积极思考,大胆参与,并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使用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

7.及时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每堂课后,及时认真地进行课堂反思,总结得失,是一种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很好办法。

8.密切课堂教学“三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三个错综复杂的环节,相互衔接、彼此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之间不断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9.独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不同于单一的专业课教学方法也不同于外语专业的语言教学方法,而是体现出专业与外语的双体交融的教学方法。具体有:提问问题的语言工具不唯一、科学合理借用的其他学科教学方法、主题辩论、个体演讲。这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励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对自身能力提高的意识。

(三)第三阶段:课后辅导与考察阶段

课后辅导与考察阶段也就是“专业+外语”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效率的检验与修订的教学步骤,该阶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检测,是课堂教学的回响曲。

1.课外辅导

专业课的知识容量是庞大的且是动态发展的,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短时间的课堂教学活动无论教师如何精心安排、充分利用、想尽各种有效方法也是不能穷尽的,因此课外的辅导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有效补充。

(1)课外作业。课外作业是对学生课堂理解与接受能力的进一步检验与提高,是对零散知识综合运用的检验。通过课程作业的锻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外文资料,进行问题分析与解答。教师通过提供课外阅读书目,预留阅读作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课外作业应根据教学的内容、轻重、难易并结合学生的专业基础与外语水平等给以布置。教师对作业的检查与评析显得尤为关键,一次课外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

(2)组织各种形式的专业学习兴趣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专业学习活动。成立了专业活动小组,专业教师根据给小组活动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活动小组要定期展开活动,并展示活动成果,激励学生进行专业学习与研究。

(3)积极组织实施课外答疑,帮助学生及时化解课堂教学问题。课外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利用的途径与方式很多。包括电子邮件、面对面直接交谈、手机短信、书面沟通交流等。通过课外辅导对学生的专业与外语的融合能力进行提升,这也是对教学效果的实践检验。

2.考察方式

(1)开卷。开卷考试是一种考试类型。考生可以自由拿资料、课本参加考试。考试过程中,考生可以自由查看资料、课本,但是不可以互相商量答案。在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开卷考试所占的比重比较少。“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开卷考试要注意:一是试题的题型、考核内容、题目的数量、评价标准的设定等要与教学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并兼顾其外语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仅熟练而且而能够综合运用,理解性和运用能力是考察的重点,记忆性考察为辅。二是考察中允许学生携带相关资料,教师的评判应以运用材料分析问题为主,材料的运用要恰当,分析要客观、科学、合理,切忌学生对问题分析的材料堆积。三是开卷的考察要与平时的课外作业相补充,做到对学生的整体能力的考察。四是注意考核中对外语资料的运用比重及合理分配。根据学生的所在年级与知识基础进行不同等级的考核。五是根据《国际政治概论课程》的实践性、理论性、时代性、现实性等特点把握考核的重点。将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外文)与课程理论相结合,考察学生的运用与分析能力。

(2)闭卷考试。闭卷考试是考试中最常用的一种类型。考生只可以独立完成试题,不可以看课本和资料,不可以与其他考生商量答案、传答案等。闭卷考试主要考课本上的内容,所以一般需要学生记忆。“专业+外语”教学模式中常用的考试方式,也比较好地反映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尤其是综合论述类型的题目更能考察学生的专业与外语的整体水平。

(3)口试。口试就是采取口头回答的方式进行考试,是考试的一种方式,要求应试人口头回答问题。此种考试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考察了应试者的反应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心理素质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口试包含有很多种类,有自我介绍,即兴评述,考官问答,命题演讲,命题辩论,作品朗诵等等。一般语言类考试最习惯使用的此种考试方式。“专业+外语”教学模式中语言是重要的辅助工具与专业素材,口试也适用于此种教学模式,对专业课程的测评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三、“专业+外语”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策略实施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教材欠缺,不利于非语言专业的专业课教学的提高

目前“国际政治概论”课程的教材版本主要有,陈岳教授主编的《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三次修订;李少军著《国际政治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三次再版;梁守德、洪银娴著《国际政治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2004年改版为《国际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这些教材的内容理论性较强,专业程度较高,研究领域较广,是针对专业院校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使用的。外语类院校的“国际政治概论”课程还没有专门的适用教材,大多选用上述三种版本中的一种作为参考。这对外语院校国际政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有制约的。

2.师资不足,制约了专业课教师之间教学方法与教学经验的交流

国际政治学与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相比,在我国的开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国高校担任“国际政治概论”课程授课的教师队伍数量较少,历史较短、经验较少,国际政治概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研究也比较有限。外语院校的国际政治概论的开设始于近几年,教学方法更加有限,经验也尤为不足。师资的严重不足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制约了该课程的有效教学。

3.专业课教学研讨机制欠缺,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现实是专业课程教学中几乎是一门专业课一般只有一位教师担,而且该教师同时还讲授多门专业课,这样就造成一门课程的教学在校内几乎没有共同的研讨基础。同时,由于教师担任多门专业课,也使得教师在一门专业课中的时间、精力与专业水平受限,影响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此种专业课的教学现实状况,使得专业课程的教学研讨几乎是不可能展开的,教师之间也因此也没有进行研讨的共同对象,致使专业课教学研讨机制严重滞后与不足,这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4.重视不够,主动不足

“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我国外语类院校是一项新的课题。它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关注与协同努力。中央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各省市的教育机构与部门虽然也不断强调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但是,没有形成必要的规章制度,政策与计划的落实往往不到位或流于形式。各类高等教育院校一直以来也提倡和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但是专业课知名度,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对于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关注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最关键的是专业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的主动性低。由于大学的课程教学质量很难有一个尺度给予衡量,也没有一个健全、科学的激励、监督机制。再加上,专业课教师除了大量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科研的压力。因此导致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教学方法的主动关注程度较低。

参考文献:

[1]周彬.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杨菊霞.浅谈“有效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校园导刊,2010,(12).

[3]韩高军,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内涵及其培养途径[J].科教文汇,2007,(11).

[4]李开荣,李晗.论实现专业外语教学的“三阶式”双语过渡模式[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2):2.

[5]李超.课改背景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理性思考[J].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33).

(责任编辑:田 苗)

猜你喜欢

课外辅导三步走课前准备
课外辅导对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家长:只要教得好不怕花钱!
对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思考
试论中英语言教学的异同
如何创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浅析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现状与影响
中国创新“三步走”令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