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分析
2013-06-08贾爱华刘新艳井长信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陕西榆林719000
贾爱华,王 荣,刘新艳,井长信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陕西 榆林 719000)
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分析
贾爱华,王 荣,刘新艳,井长信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陕西 榆林 719000)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及相关指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及程度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无视网膜病变组,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测量所有患者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有关临床生化指标,比较各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与有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视网膜病变的加重,尿微量白蛋白逐渐增高(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相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是一种经典的反应肾脏早期损害的指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对于尿微量白蛋白是否与DR相关还不十分清楚。本文通过测定80例不同时期的DR患者血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DR的相关性,并对患者主要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内分泌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择符合2010年我国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的80例患者。男50例,女30例,平均病程(11.91±8.85)年,平均年龄(59.20±10.88)岁。所有患者除外急、慢性肾脏病变,并行眼底荧光造影,并进行分期。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DR1组)20例;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DR2组)35例;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DR3组)25例。
1.2 方法:研究对象空腹10 h后,于次日清晨7时测血压、体重、身高。尿微量白蛋白采用晨尿,邻苯三酚红比色法测定,德赛诊断系统有限公司试剂盒,检测范围为20~3 000 mg/L。高压液相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由专人使用同一血压计测定,测定值取2次非同日血压的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多组间比较进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DR1组、DR2组、DR3组患者年龄、性别匹配。三组间病程、HbA1c、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R的加重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果见表1。
2.2 尿微量白蛋白比较:方差分析提示,在年龄、性别匹配的条件下,三组间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随视网膜病变的加重而升高(P<0.05)。结果见表1。
表1 2型糖尿病各组尿微量白蛋白及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s)
表1 2型糖尿病各组尿微量白蛋白及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s)
注:与DR1组相比,①P<0.05;与DR1组相比,②P<0.01;与DR2组相比,③P<0.05;与DR2组相比,④P<0.01;与DR3组相比,⑤P<0.05;与DR3组相比,⑥P<0.05;1 mm Hg=0.1333 kPa
组别 例数男/女(例) 年龄(岁) 病程(年) HbA1C(%) 收缩压(mm Hg) 舒张压(mm Hg)尿微量白蛋白(mg/L)DR1组 20 14/6 59.95±9.37 3.73±3.30④⑥ 6.73±0.82④⑥ 117.85±16.62 82.20±8.43 21.00±22.25④⑥DR2组 35 22/13 59.60±11.12 13.09±9.02② 9.02±1.93②⑥ 142.09±16.04 85.40±8.74 50.86±29.85②⑥DR3组 25 14/11 58.04±11.94 16.80±7.17② 11.36±2.16②④ 147.92±34.23① 89.9±10.61① 261.44±324.61②④
3 讨论
DR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对视网膜微血管造成的损伤,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探讨DR的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DR病变,对临床防治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DR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主要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及相关指标与DR的相关性。
尿微量白蛋白是反应糖尿病肾损害的指标,随着糖尿病肾病的加重,逐渐升高。但近年来有研究提示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发展密切相关[1]。DR及糖尿病肾病均属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其病理基础均是微循环障碍、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瘤形成。在肾小球微血管损伤的同时,视网膜微血管系统通常也发生广泛的损害。眼底可出现多种病理表现,如微血管瘤、出血、硬性渗出、血管阻塞、新生血管、玻璃体牵引等,最终导致患者视力丧失[2]。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升高程度来推测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并发DR及程度。进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延缓DR的发生、发展。尤其对于基层医院、不能或不愿行眼底检查的患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着病程的延长,DR的发病率会逐年递增[3-4]。本研究提示随着病程的延长DR病情加重,与之相符。
现已证实严格的血糖控制可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只要血糖升高,即可发生微血管并发症,血糖的高低只是危险程度的不同而已[5]。本研究提示HbA1c随着DR的加重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且,据UKPDS报道,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 DR的危险性将会降低21%[6]。因此,对于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以减少DR的发生、发展。
UKPDS有报道证实,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时,会促进对DR的发生、发展。收缩压每升高10 mm Hg,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增加11%[7-8]。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高收缩压、舒张压与DR相关,因而控制血压,对于延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有重要的意义,应严格按照糖尿病治疗指南来控制血压。
综上所述,尿微量白蛋白不仅可作为糖尿病肾脏损害的依据,也可作为观察DR指标,临床工作中可通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来判断DR的程度,指导治疗。同时对于其他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强化治疗,包括严格控制血糖、降低血压、调节血脂等尽可能有效地缓解或阻止DR的发生和进展。本试验由于样本量少,故对于DR的程度与对应的尿微量白蛋白的浓度相关性研究不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Parving HH,M ogensen CE,Thomas M C,et al.Poor prognosis in proteinuric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retinopathy:in sights from the RENAAL study[J].Q J Med,2005,98(2):119.
[2]陈家伦.临床内分泌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164 -1165.
[3]Khandekar R,Al Lawatii J,Mohammed A J,et al.Diabetic retinopathy in Oman:a hospital based study.Br J Ophthalmol,2003,87(9):1061.
[4]Knudsen LL,LervangHH,Lundbye - Christensen S,et al.The North Ju - t land County Diabetic Retinopathy S tudy: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J].B r J Ophthamlo l,2006,90(11):1404.
[5]廖二元,莫朝晖.内分泌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61 -1466.
[6]Stratton IM,Cull CA,Adler AI,et al.Additive effects of glycaemia and blood pressure exposure on risk of com plications in type 2 diabetes: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UKPD S 7 5).Diabetologia,2005,49(8):1761.
[7]Stratton IM,Cull CA,Adler AI,et al.Additive effects of glycaemia and blood pressure exposure on risk of com plications in type 2 diabetes: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 al study(UKPD S7 5).Diabetologia,2005,49(8):1761.
[8]UKPDS report number 38.Tight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risk of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 2 diabetes[J].BMJ,1998,317(7160):703.
2012-07-19 编校:李晓飞/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