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大麦生产的现状及特点

2013-06-07冯宗云袁金娥罗小娇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总产量大麦美洲

冯宗云 袁金娥 罗小娇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遗传育种学系大麦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0)

大麦是全球第五大农作物、第四大禾谷类作物,在世界禾谷类作物生产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分析世界大麦生产的现状及特点,对于预测未来世界大麦产业发展方向,制订相关策略,推动世界大麦产业发展,促进中国大麦青稞产业发展,均大有裨益。

1 世界大麦生产的现状

1.1 世界大麦收获面积变化趋势

表1列出了从1961年到2011年世界大麦收获面积、单产及总产量。从表1及图1可以看出,世界范围内的大麦总收获面积总趋势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过程。就阶段性趋势而言,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缓慢下降-快速下降-稳定-下降的趋势。1961年大麦收获面积为5 451.87万hm2,之后逐渐上升,到1979年收获面积达到最高(8 369.50万 hm2),然后缓慢下降到1993年的7 428.81万 hm2,接着进入快速下降阶段,到1999年达第一个最低点 (5 332.11万hm2),之后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到2010年达到历史上最低点(4 761.85万hm2)。从1961年到2011年51年间,全球大麦的平均收获面积为6 720.05万hm2,全球大麦收获面积下降了591.51万 hm2,降幅为10.85%。近20年来,世界大麦种植面积从1991年的7 629.73万hm2到2011年的4 860.36万hm2,减少了36.30%。这可能与世界玉米、大豆和经济作物等收获面积的快速扩张及其他利益比较大的粮食作物的竞争有关。

1.2 世界大麦总产量变化趋势

从1961到2011年间世界大麦总产量经历了从较大幅度的上升到小幅下降的趋势,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长率逐渐下降,表现出较大波动 (图2)。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世界大麦总产量的整体趋势与大麦收获面积的变化趋势有关。1961至1978年是全球大麦总产量高速增长的时期,全球大麦总产量从1961年的7 241.110 6万t增加到1978年的17 492.927 3万 t,增长了141.578%,随后出现小幅波动,到1990年达到历史最高点(17 807.400 8万t),从1991年起开始出现下跌,2011年总产量为13 427.941 5万t,比2009年减少了11.391%,比1991年减少了20.905%。而世界大麦种植面积2011年比1991年减少了36.297%。这与农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导致单产(图3)的大幅度提高直接相关。

1.3 世界大麦单产变化趋势

从表1和图3可以看出,世界大麦单产经历了从快速增长期到缓慢增长期的过程。从1961年到2011年51年间,全球大麦单产从1961年的1.328 2 t/hm2到2011年的2.762 7 t/hm2,平均单产为 2.130 569 t/hm2,比 1961年增加了1.434 5 t/hm2,增加幅度达到108.003%。1961年到1990年是单产快速增长阶段,1990年单产较1961年增长了81.878%;而1991年到2009年为缓慢增长期,2009年的单产为2.815 9 t/hm2,比1991年增长了26.552%。2011年比2009年单产下降了1.889%。世界大麦单产的提高得益于农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它促进了包括大麦在内的世界粮食单产的提高。

表1 1961至2011年世界大麦收获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基本情况

图2 世界大麦收获面积、总产量及单产的波动曲线图

图3 1961年至20111年全球大麦单产和总产量趋势图

1.4 世界大麦在各大洲的生产及分布

大麦的种植范围遍布世界各地,除南极洲外,其余五大洲均有分布。其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作物。这可能与大麦较强的适应性和用途的多样性有关。从表2可以看出,欧洲大麦栽培面积最大,1961至2009年平均栽培面积为3 917.77万 hm2,占世界大麦栽培面积的57.63%,其次是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栽培面积最小,占4.06% 。2010年、2011年同样以欧洲面积最大,分别达2 292.32万hm2、2 437.04万hm2,各占世界大麦面积的48.14%、50.14% 。

从图4可知,1961至2011年各年份均以欧洲栽培面积最大,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欧洲种植面积经历了先升后降过程,从1961至1979年的2 569.14万 hm2上升到1979年的最高点(5 771.44万hm2),从1979至2011年面积呈波动式快速下降,2011年较1979年下降了57.77%。非洲的大麦面积呈波动性上升,但波动性小,2011年较1961年仅增加了17.45% 。而大洋洲的大麦栽培面积从1961到2011年一直保持上升趋势,面积从1961年的99.11万hm2上升到2011年的374.59万hm2,上升幅度达277.95% 。美洲的面积从1961年到1972年小幅度逐渐上升,增加了15.87%,从1972至1986年为稳定阶段,面积仅上升了1.23%,从1972至2011年面积波动性下降,降幅达52.20% 。亚洲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起伏较大,从1961年到1962年面积大幅度上升,从1962至1971年面积大幅度下降,1971到1986年面积趋于稳定,从1986至1993年面积从1 186.43万hm2大幅上升到2 144.46万hm2,从1993年到2000年面积减少了45.64%,从2001年到2011年面积又进入稳定阶段。

表2 1961至2011年世界各大洲大麦的生产情况

就单产来说,从表2和图5可以看出,各大洲大麦平均单产都随年份呈增加趋势,一般以欧洲、美洲单产最高,其次是大洋洲和亚洲,非洲单产最低。在1997年以前,一般是美洲的单产较欧洲高,而1997年以后一般是欧洲的单产高于美洲。如1961至2009年平均单产以美洲最高,达2.48 t/hm2,欧洲为2.46 t/hm2,非洲最低 (0.91 t/hm2);而2010年,美洲、欧洲大麦单产分别为3.33 t、3.20 t/hm2,非洲最低 (1.41 t/hm2);但到2011年,欧洲的单产最高,达3.34 t/hm2,美洲次之 (3.31 t/hm2),非洲仍最低 (1.39 t/hm2)。总产量均以欧洲最高,见表2和图6。1961至2009年平均达9 415.26万t,而2010年、2011年分别达7 344.19万t、8 129.07万t,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66.08%、59.30% 和60.54%,平均占世界总产量的61.97%左右。其次是亚洲、美洲、大洋洲,非洲最低,但1961至2009年平均总产量顺序却以美洲居第二、亚洲居第三。2010年欧洲总产量最高,达7 344.19万t,亚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16.23%、12.92%、6.14%和5.40%;2011年欧洲总产量位居第一,达8 129.07万t,亚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15.77%、12.38%、6.23%和5.08% 。各大洲的总产量变化趋势与面积和单产有关,有的洲面积较其它洲小,但总产量却高,就是单产对总产的贡献大引起。如1961至2009年平均面积亚洲高于美洲,但总产量却是美洲高于亚洲,就是因为平均单产美洲较亚洲高68.71% 。这些均与品种的改进和栽培管理技术高有关。

图4 1961至2011年各大洲种植面积比较

图5 1961至2011年各大洲大麦单产情况

图6 1961至2011年各大洲大麦总产量比较

1.5 世界大麦主产国生产情况

全球种植大麦的国家总共有100多个,2011年大麦年总产量排在前10位的国家依次是俄罗斯、乌克兰、法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加拿大、土耳其、英国和阿根廷。从表3可以看到,其中名列前四位的都是欧洲国家,其总产量分别为1 693.80万t、909.77万 t、877.50万 t和873.38万t,各占2011年世界大麦总产量的12.61%、6.78%、6.53%、6.50%。与2010年这四大国家各所占世界年总产量的比例11.9%、7.87%、8.57%和8.18%相比,除俄罗斯比例有所增加,增幅为0.71%外,其他三大国家的比例均有小幅下降。前10大主产国的年产量之和达8 479.40万t,占世界大麦总产量的63.15%。

从表3可以看到,2011年大麦总产量超过1 000万t的国家只有俄罗斯 (1 693.80万t),与1961至2010年平均总产量 (1 789.97万t)相比,减少了5.37%;而2011年总产量超过800万t的国家除俄罗斯外,有乌克兰、法国、德国和西班牙,乌克兰、法国和德国的总产量较1961至2010年平均值分别减少了2.78%,9.29%和18.82%,只有西班牙的总产量较1961至2010年平均值增加了21.18%。此外,在前10位主产国中,澳大利亚、土耳其和阿根廷的2011年总产量较1961至2010年总产量平均值分别增加了89.48%、26.58%和545.90%,而加拿大和英国的总产量却较1961至2010年平均值分别减少了25.17%、29.94%。因此,与1961至2010年平均水平相比,西班牙、澳大利亚、土耳其和阿根廷的2011年总产量都有不同幅度增加,以阿根廷增加的百分率最高 (545.90%);而俄罗斯、乌克兰、法国、德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国家的总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从单产看,近几年世界各国大麦单产除个别年份因气候因素有所降低外,均呈上升趋势。各主产国的2011年大麦单产均高于1961至2010年单产平均值,法国在大麦主产国中单产高居首位,其大麦单产2011年达5.68 t/hm2;其次是英国、德国,2011年大麦单产分别达5.66 t、5.47 t/hm2,较1961至2010年平均值提高了18.66%、16.14%,而英国的单产较稳定,澳大利亚的2011年单产最低(2.17 t/hm2),但单产较1961至2010年平均值提高了47.62% 。就单产提高的幅度来看,与1961至2010年单产平均值比较,以阿根廷提高幅度最大,达85.28%,其次是澳大利亚、西班牙、土耳其,分别提高了47.62%、45.07%和40.21%;再次是加拿大、俄罗斯,单产分别提高了29.13%和24.29%;而法国、英国和德国的2011年单产提高幅度接近,分别为18.83%、18.66%和16.14%;乌克兰单产提高幅度最低,只有10.76% 。从表3可知,低于世界平均单产水平的国家有俄罗斯、乌克兰和澳大利亚,2011年单产分别为 2.20 t、2.47 t、2.17 t/hm2;而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单产水平相当,比世界平均水平略高。西班牙、土耳其、乌克兰、俄罗斯这4国单产水平相当,在2.17 t~3.09 t/hm2之间。

从主产国收获面积看,2011年俄罗斯的收获面积居世界之首,远远大于其他各国,为768.94万hm2,占到世界大麦收获面积的15.82%;乌克兰、澳大利亚、西班牙、土耳其、加拿大5国的收获面积处于中等规模,而法国、德国、阿根廷和英国收获面积较小,在97万~160万hm2之间。除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2011年大麦收获面积高于其1961至2010年收获面积平均值外,其余8个主产国的2011年收获面积均低于其1961至2010年的收获面积平均值。

从上述分析可知,不同国家的大麦总产量与其大麦面积及单产高度相关。如俄罗斯,虽然其单产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比澳大利亚稍高,但由于其收获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其总产位居世界大麦生产国首位。但大麦面积及单产对总产的贡献程度不一样,有的国家是单产对总产的贡献较大,如法国、德国和英国,尽管其面积较小,但单产最高,使其总产较高。而俄罗斯的单产并不高,但收获面积最大,使其总产最高。其余主产国的总产则与面积及单产的共同协调作用相关。

2 世界大麦生产的特点

2.1 世界大麦生产波动大

世界种植大麦的国家很多,从图7可知,从2000/2001至2008/2009年度间世界大麦产量呈波动式上升,2008/2009年度世界大麦产量达最高,为 15 507.3万 t,较 2000/2001年度的产量13 307.7万 t增加了 2 199.6万 t,增产率达16.53%;从2008/2009年度起,世界大麦产量开始急剧下降,到 2010/2011年度达最低,为12 260.7万t,较2008/2009年度减少3 246.6万t,减产率达20.94%;从2010/2011至2011/2012年度,世界大麦产量又开始回升。其整体趋势与全球大麦收获面积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

图8 2000/2001至2011/2012年度间世界大麦产量洲际变化

图9 2000/2001至2011/2012年度间各主产国大麦产量变化

表4 世界大麦产量及其洲际分布

2.2 世界大麦生产比较集中

从各大洲的分布 (图8、表4)看,世界大麦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占世界大麦产量的61.03%(2003/2004年度) ~70.12%(2008/2009年度),其次是美洲,占世界大麦产量的10.79%(2002/2003年度) ~16.87%(2000/2001年度);亚洲位居第三,占世界大麦产量的8.27%(2008/2009年度)~13.63%(2002/2003年度);大洋洲占世界大麦产量的3.21% (2002/2003年度)~7.57%(2003/2004年度),居第四位;而非洲占世界大麦产量的比重最低,为2.21%(2000/2001年度)~6.15%(2009/2010年度)。波动幅度以欧洲最大,其次是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亚洲的波动最小。这也与各大洲大麦面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此表明,世界大麦产量的波动主要由欧洲引起,也说明欧洲大麦产量对世界大麦产量影响很大。

表5 大麦主产国产量及其所占世界大麦产量的比重

从世界大麦主产国 (图9、表5)来看,产量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加拿大、乌克兰、澳大利亚、土耳其、中国和阿根廷,这7个国家大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5.30% (2010/2011年度)~42.68%(2008/2009年度),平均为39.82%。从表5可以看出,在这7个国家中,俄罗斯占世界大麦总产量的比重最大,为6.81%(2010/2011年度)~14.93%(2008/2009年 度),平 均 为 12.16%,位 居第一;其次是加拿大,为5.56%(2002/2003年度)~9.94%(2000/2001年度),平均为7.48%,居第二位;乌克兰居第三位,为4.50%(2007/2008年度)~8.29%(2006/2007年度),平均为6.96%;澳大利亚居第四位,为 2.88%(2002/2003年度)~7.31%(2003/2004年度),平均为5.38%;土耳其居第五位,为3.68%(2008/2009年度)~5.58%(2005/2006年度),平均为4.90%;中国居第六位,为1.54%(2009/2010年度) ~2.50%(2005/2006年度);阿根廷居第七位,为0.37%(2001/2002年度)~3.35%(2011/2012年度),平均为1.10%。其产量波动水平以俄罗斯最大,其次是乌克兰、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和土耳其,而中国产量波动幅度最低。各主产国产量分布情况与其面积比重大体一致。

[1]李先德,等著.中国大麦产业经济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2]顾自奋,黄志仁,许如根,等.近10年世界大麦生产概况 [J].大麦科学,2001(1):1-4

[3]杨建明,沈秋泉,汪军妹,等.我国大麦生产、需求与育种对策[J].大麦科学,2003(1):1-6

[4]程燕,李先德.世界大麦生产、消费和贸易格局分析[J].世界农业,2011,385(5):5-10

[5]王永刚.世界大麦生产、贸易特征及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451-454

猜你喜欢

总产量大麦美洲
我的大麦哥哥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美洲野牛当宠物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11月化肥总产量继续下降
美洲动物
我国70年来粮食总产量增长4.8倍
美洲大蠊化学成分的研究
大麦若叶青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