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3-06-06杨光宇
杨光宇
【摘要】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
【关键词】 高中政治 培养 创新能力
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竞争已经前移到基础教育领域,高中阶段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高中思想政治课是集知识性、能力性、思想性、政治性、社会性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可以连接自然、社会、思维、生活等方方面面,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知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认识各种现象,更利于渗透创造能力的培养。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主战场。所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立足课堂,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到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基于此,本文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例,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1.运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师一方面要巧妙地设计问题,使问题与学生的思维过程紧密相联;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猜测、判断,并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爱因斯坦说:"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面对要解决的现实和理论问题,教师不应设置标准答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寻找答案,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活跃起来,使思想政治课堂充满民主的气氛。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能只做顺从的奴隶。教师应充分驾驭课堂,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善于发问、求疑思维、不断创新;充分发表自己的思想见解,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例如,从政府和居民的的角度,就如何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何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只要言之有理,就应充分肯定和赞扬,以激励其创新热情。
2.运用发现教学法,培养学生捕捉和判断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教育要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使之能在内驱力的本能驱动下自动形成,充分形成。""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教育要启动学生内心的动力。高中学生在身心发展状况、知识能力基础、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他们的个性品质也逐渐稳定和成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已经能用书本理论作指导去发现、分析解决各种问题,学生完全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在做的过程中悟出理性知识,培养探究技能和探究气质。然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不理解学生的内心发展需求,不能把自己的关注点转移到学生内心世界发展上,自然也就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得把知识用于实践,独立地去获得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当简单地将知识全盘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善于创造问题环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指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从中得到锻炼,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3.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采用合作性学习教学方法的课程教学,必须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重视教师主导为更重视学生主体,让学生在主体作用发挥的过程中自觉完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项目与同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变政治课教师的"讲台"为学生积极参与、双向交流、学生之间多向交流的"论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舞台。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还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新性。
4.运用任务设计法,培养学生国际对话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国际化高科技时代,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和高度信息化是其主要特点。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市场需要能适应国际化发展的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国际化人才。具体地说,应具备较高水平的外语能力、能准确无误地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和更好融入国际社会的能力、跨文化沟通和异文化理解的能力。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各领域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合作交流的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为此,各科教师应根据学科内容和特点,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实现"开放式"人才的培养目标。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国际对话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例如,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如何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提高开放经济水平?面对"数字鸿沟"、"绿色壁垒"、反倾销等,我们应该怎么办?对此,通过《经济生活》的学习,我让学生知道"我们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结合实际,认真思考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有助于增强我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本领,增强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中国由"本土型国家"转变为"国际型国家"的今天,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努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中国灵魂和民族气质的中国公民,是各级各类学校共同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卢书兵.《中学政治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199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