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构建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成都市温江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3-06-06伍嘉裕
■伍嘉裕
(作者系成都市温江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是历史赋予的使命。近年来,成都市温江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工作,现已基本形成了制度更加完善、管理更加高效、服务更加便捷、机制更加顺畅的、多层次、全覆盖、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广大城乡居民共享温江改革发展的成果。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温江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逐步实现以城镇为主向城乡统筹,以城镇职工为主向覆盖城乡居民的重大转变,基本形成城乡满覆盖、保障多层次、筹资广渠道、转接可持续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全面建立。一是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建立完善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制度,以及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制度构成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全区居民不分城乡、不论贫富、不管就业与否,只要愿意参保,均可享受到相应的保障。二是保障水平多层次。根据城乡居民不同的收入状况,该区对每种保障都设置了多种缴费档次和保障水平,居民可根据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健康消费需求选择不同的缴费档次,享受相应的保障水平,确保了人人有保障。三是制度间可转接。在城镇居民保障体系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之间,在各险种的不同缴费档次之间实现了转接,使得城乡居民能够在社会保障体系和不同险种之间自由流动,保证了待遇享受的连贯性。
——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城乡统筹。一是在保障制度上实现了城乡居民全覆盖。该区立足于城市化进度加快、农民急速减少的实际,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之间预留了转接的接口,使农村居民可以自愿选择参加、自由转移符合自己意愿的险种,真正实现城乡居民保障制度的全覆盖。二是探索建立了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该区打破城乡界限,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如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少儿互助金制度及其管理资源,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城镇个体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及其管理资源,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在制度架构上实现城乡统筹,在管理服务上实现城乡统一,在待遇标准上实现城乡基本一致。
——城乡居民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一是确保企业在职劳动者参保。区人社部门主动加强与企业沟通,主动上门服务,开展送政策、送宣传、送培训的“三送”活动,同时启动劳动保障监察、社保稽核联动机制等强制措施,使用人单位参保意识不断提升,全区所有与企业签订劳动用工合同的在职劳动者都参加了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二是着力抓好城乡适龄人员参保扩面。把城乡灵活就业人员、花木种植及营销经营户、农村复退转军人、个体工商户、非就业城镇居民等城乡适龄人员作为社保优先扩面的重点人群,千方百计扩大宣传,多渠道、全方位引导他们自愿参加养老保险。三是通过补贴机制推动城乡低收入人群参保。建立了个人缴费为主、村(社区)补助为辅、财政适当补助的多渠道筹集机制。鼓励、协助城乡低收入人群通过抵押贷款参加养老保险。率先建立耕地保护基金补贴社保制度,极大激发城乡居民参保热情,参保规模日益扩大。截至2012年9月,全区参保规模突破100万人次,其中:养老保险参保26万人,参保覆盖率为87%;基本医疗保险突破41.6万人,参保覆盖率为99.6%,基本实现参保全覆盖,社保基金历年累计结余近10亿元。
——社会保障管理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全面建立了标准化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按照300户以上、辐射半径3公里的标准,在全区规划了43个新型基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实现“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目标。二是实现服务向基层延伸和网上办理。将涉及民生最广、办理频率最高、群众最关心的社会保障服务内容延伸至43个示范点办理,同时在全市率先启动企业社保业务网上经办,将90%以上的社保业务通过互联网办理,实现群众“就近办”、企业“网上办”。三是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温江区结合服务点位的空间尺度和服务人口数量,共规划基层社会保障专职岗位188个。建立了轮岗交流机制、督导机制、考核办法,提高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落实资金加大投入。建立了区、镇(街道)两级财政投入的经费运转机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保障基层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全区已累计投入基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达1000万元。推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创新做法
在推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温江区勇于变革、敢于创新,在全市率先进行了多项创新尝试,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多项工作经验得到推广运用。
——率先探索实施耕保基金实时代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为解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难的问题,该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耕保基金实时代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通过将耕保基金有效转化为社保基金,使全区的老百姓不用再到社保大厅排队缴费,基本上解决了缴费难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97959人,新增28674人。其中:利用耕保基金缴费8.6万人,使用耕保基金2368万元,参保覆盖面达到92%,居全市之首。下一步,还将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代扣工作,届时,温江区城乡居民可真正实现社保缴纳足不出村。
——率先基本实现就业社保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一是拓展公共服务延伸范围。将服务面最广、办理频率最高、企业和城乡居民最迫切希望就近就地办理的70个社保项目延伸到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办理。现已基本实现服务范围全域覆盖、服务项目全员覆盖,农村居民能够就近就地享有与城镇居民同质的公共服务。二是扩大网上经办成果。去年全市企业社会保险网上申报缴纳业务启动仪式在温江召开后,温江区已在全市率先启动企业社保网上经办业务。目前已有228户单位3万余参保人员参与社会保险网上申报缴纳业务,单位户数和占比全市排名第一,取得了“数字化经办、零距离服务”的显著成效。三是全面创建社会化管理标准化社区。积极探索创新社会化管理模式,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柳城南街等11个退休人员标准化管理服务社区。在全市最大的农民集中安置区之一涌泉街道瑞泉馨城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社工组织积极参与,为辖区居民提供健身运动、送货上门等十余项专业服务,并指定专业工作人员定期到中心,协助他们办理住院医疗费报销等社保、医保相关事宜。
关于完善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
尽管通过近几年改革创新,温江在社会保障城乡统筹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但与温江所处的发展阶段相比、与群众对实现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的差距,需要在理论研究和体制机制方面做大量的探索和创新。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进程相协调。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随着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后,农民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农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民希望享有更高保障的意愿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在温江这个快速城市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农业就业人口逐年减少,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使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由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二元”并存,向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转变成为可能。因此,温江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今后的重点,是要逐步把农业从业人口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实现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基本一致。
为进一步提高各乡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业务经办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广大群众参保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古蔺县社保局最近对新录用的45名城乡居保工作人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业务培训。本刊通讯员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要注重公平正义。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并轨的过渡时期,必然存在部分弱势群体,他们既希望能够参与社会保障,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但却由于自身经济条件有限无力缴纳社保费用。因此,在“全民社保”的原则下,要把这少部分弱势群体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就必须要做好以下两件事:一是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创新。过去,温江为了满足不同收入水平家庭参加社会保障的需求,建立了梯度化、不同档次的缴费水平和相应的保障水平,实践证明,这一举措吸纳了绝大部分城乡居民参与社会保障。今后这一体系还要在断档接续、档次转移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给短暂失业者或者经济暂时出现困难的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机会。二是要建立多渠道的补助机制。进一步完善个人缴费为主、村(社区)补助为辅、财政适当补贴的多渠道缴费筹集机制,协调金融机构,协助城乡低收入人群抵押贷款参加社会保障,真正实现人人享有社保的目标,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要动态把握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良性互动关系。就业和社会保障相互联系、相互协调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相关部门在提高就业率和保障水平的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它们之间的动态协调关系。一是保障水平要适度。社会保障标准的确定,既要保证基本生活需要,又要有利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保障水平过高既加重企业缴费负担,不利于扩大就业、鼓励用人,又不利于调动低收入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会使社会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的道德风险。二是要适当降低缴费标准。目前我国单位和个人缴纳五项社会保险费率之和为40%左右,其中养老保险费率偏高。这使许多单位和个人望“保”却步。因此,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同时,要适当调整社会保险缴费率,切实减轻企业和个人缴费负担,使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