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之城成功之都——成都建设中西部青年创业第一城综述
2013-06-06王有辉,江维
【封面链接】成都市高度重视青年创业工作,提出了“建设中西部青年创业第一城”的工作要求,努力打造一流的创业载体,发挥青年人才创新创造的优势,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增添动力和活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成都形成了“一体两翼四体系四效应”的青年创业扶持机制,即以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区为载体,智力和资金为支持两翼,发挥青年创新创业的辐射效应、倍增效应、集聚效应和引领效应,构建了园区发展、项目孵化、人才引育、创业文化四大工作体系,并通过孵化一流的创新项目,营造一流的创业氛围,实现了创业环节和创业资源的最佳整合,为创业青年提供从种子孵化到进入资本市场的全过程支持。
目前,全市已在15个区(市)县建设了配套功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的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区,2012年引入孵化项目1376个,注册公司1012家,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0.1%和10.6%。全年新增专利技术(含软件著作权)257项,较上年增长102.6%,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亿元。集聚创新创业青年人才3200余人,直接带动就业近2万人。
2012年,成都青年(大学生)创业园被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是全国获此殊荣的9个园区之一。
以新兴产业为导向,构筑青年创新创造平台
成都把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以及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的行业领域作为扶持青年创业发展的重点产业方向,找准产业链切入点,通过校地合作、区企共建等方式为青年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高新园区开辟载体,专门用于承载移动互联网新创企业;武侯园区与四川大学合作,重点推进信息服务产业;锦江园区整合载体资源搭建平台,明确计算机服务和数字新媒体的发展方向;温江园区与大企业共建,把生产服务业作为主要产业方向;双流园区引入专业孵化机构,专注于移动互联网游戏类应用程序开发;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打造青年创业学院,以广义IT领域为重点方向推进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全市有15个青年创业园区被评定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基地),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强化“金融+智力”两翼,支撑青年创业冲刺产业高端
成都把智力与金融扶持作为主要举措,支撑青年创新创业向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冲刺。在金融支撑上,成都创新推出科技企业小额贷款项目,打造了“8号—成都创业沙龙·青年融创汇”股权融资平台,对“青春易贷银创通”、“银团互动”等各类金融支持项目进行整合,推出“金融服务菜单”,为创业企业提供接力扶持,2012年前三季度累计帮助创业企业实现融资7260万元。在智力支持上,依托青年创业载体开展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各类培训沙龙项目80余期,培训创业青年6000余人次,建立了400余人的创业导师队伍,为创业青年提供“一对一”智力扶持,并在西部地区率先引入微软Bizspark新创企业扶持计划。
青年的创新创意通过园区平台和专业化的孵化服务实现了市场转化和快速成长,为城市产业发展增添了活力。2012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万元以上的园区创业项目达到37个,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到19个,突破5000万元的项目3个。成华园区炎兴科技有限公司服务于先进制造业,智能控制化系统项目列入了国家“863”计划,全年产值突破5500万元。高新园区乐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多次进入Appstore市场应用类下载前10位,被评为中国西部十大移动互联网创业企业。
集聚优秀青年人才,为城市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在创新人才引育上,成都通过定期在高校开展创业推介活动,发掘优秀人才,并在省外人才集聚区域开展青年创业推广活动,目前园区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创业者中博士、硕士比例达到25.82%。同时,成都注重优秀人才培树,2012年,先后推荐新西软科技创新项目参加“2012创新中国”决赛并获奖,选派温江园区创业青年参加全国电子商务创业大赛获得冠军,龙泉驿园区创业青年摘得英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年度创业家最佳人气奖,成华园区创业青年进入第七届“中国青年创业奖”候选人名单。从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来看,青年创业企业带动就业的比例达到1∶10.9,超过了创业型城市1∶6的水平,并成长了一批带动就业能力强的智力密集型企业,如青羊园区瀚歌世纪项目从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运营,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近600人;锦江园区音和娜项目从事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近300人。
营造创新氛围,倡树青年创业文化
成都把营造创新氛围,倡树创业文化作为支持青年创业的发展机理,全力打造“创业之城、成功之都”的成都青年创业文化品牌,先后开展了“成都青年创业大赛”、“创业励志讲堂”等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并引入了“全球创业周”、“创新中国(DEMO CHINA)”等高端创业赛事以及承办中国成都软件设计与应用大赛。注重发挥各类媒体的舆论塑造作用,大力推广青年创业典型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举办了“产业成都青春榜样—成都青年创业故事会”,分享创业经历和商业智慧,激励青年创新创造。通过这些举措,在全市形成了“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青年创业风尚。
封面说明:在成都市武侯区西部智谷大学生创业园,有一支由大学毕业生组成的智能盒子团队,图为他们研发的具有无线导航巡逻、人脸识别、环境质量监控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创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