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药学专论》教学改革,探讨研究生培养新思路
2013-06-05王忠雷杨丽燕曾祥伟李朋收张小华
王忠雷杨丽燕曾祥伟李朋收张小华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北京,102249;3北京丰泰金源药业有限公司,北京,102212)
分析《中药学专论》教学改革,探讨研究生培养新思路
王忠雷1杨丽燕2曾祥伟3李朋收1张小华1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北京,102249;3北京丰泰金源药业有限公司,北京,102212)
随着研究生教育发展和竞争加剧,造就一批能够站在医药科技前沿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研究生课程改革作为教学改革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将成为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论》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来说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从校级课题的设置、名师大讲堂的引入、数据库建设、社会实践的设置、奖学金评定及考试方式改革等六个方面,分析探讨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新思路,以期为今后的研究生教学改革提供些许参考。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论;教学改革;研究生培养;新思路
1 中药学专论课程简介及改革原因
1.1 中药学专论课程简介 《中药学专论》作为中药学各专业研究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由六门主干课程组成。包括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中药学;介绍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结构、性质及提取等内容的中药化学;对促进学生中西医结合思维方法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的中药药理学;在中药产品的生产、检验、流通、使用、新药研发、上市评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的中药药剂学;运用现代鉴别手段,系统研究中药的真伪优劣和质量标准的中药鉴定学;加快中药现代化、促进中药国际化的新兴边缘学科中药信息学等学科组成。所含各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特点如表1所示。
表1 《中药学专论》所含学科及其研究内容和特点
1.2 中药学专论教改原因 中药学专论教改主要基于以下四方面的考虑:就学科特点而言,本课程涉及中药功效、药材真伪、成分提取、药理活性、剂型制备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具有学科繁多、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和不便;就课时安排而言,中药学专论所含的六门课程各自独立、缺乏有机结合,增加了不必要的重复,加之课时缩减(2006级研究生本课程为90学时,2009级研究生为72学时,2011级研究生为54学时),给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就学科发展而言,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医药学的进步和发展,为中药学专论提供了不竭的营养和动力,本学科的新思路、新方法及国内外的新成果、新技术必然会在授课中有所体现,这也给相关教师在权衡讲授课程基本知识和学科发展前沿方面带来不小的挑战;就培养目标而言,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中医药专业人才是开设本课程初衷,而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方式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不利于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
2 研究生培养新思路
为了扩展我校研究生学术视野、改善学习方式、增加创新性和原创性,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改善措施,如校级课题的设置、“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及社会实践课程的引入、研究生奖学金评定方式的调整和对数据库进一步完善等。下文将对研究生培养新思路做系统论述。
2.1 校级课题的设置 科研能力特别是科研创新能力[7],是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核心的要素,是高端医药人才的标志。为了提升我校科学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学校依据财政部、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每年拿出100余万元,设立了用于品学兼优且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研究生开展自主选题科学研究项目。凡申请成功者,不仅可以获得1~3万元的项目资金,而且第一申请人可获得10学分,以用于次年奖学金的评定。该项目的实施,一方面为研究生开展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提供了资金保障,为其科学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注入了动力;另一方面,通过纳入奖学金评定细则,引入了竞争机制,进一步增强了研究生科研创新的积极性。
2.2 名师大讲堂的引入 学术造诣精湛、实践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专家对当前中医教育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其独到的见解[8],将他们引入我校讲堂,对研究生的成长、研究水平的提升及知识结构的拓宽等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鉴于此,我校研究生院自2010年起,每年均邀请数十位国内外中医药界、生物医学界、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名师走进讲堂,走近同学。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优良的学术环境,对我校创新人才计划的实施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如张伯礼院士关于《未来中医药发展战略重点》、陈可冀院士关于《中西医发展的碰撞与融合》、王永炎院士关于《面对学科发展问题的思考》、韩济生院士关于《针灸研究的战略思考》、李连达院士关于《中药研发的战略思考》等多种创新思想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的精彩报告,不仅给研究生提供一个开放性、前沿性、综合性、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而且在与大师们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极大的开阔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为了更好地落实此项改革,学校将系列讲座纳入必修课程,要求每位研究生至少选听9场报告,计2学分。
2.3 数据库资源建设 数据库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9],伴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化进程的推进,高校图书馆数据库资源越来越丰富,在很大程度上为科研工作者把握其专业的最新进展、追踪学科前沿提供了资源保障。据此,学校于2012年初,在原有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CNKI、VIP、CBM、CMCI、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的基础上,新增了Pro-Quest Health&Medical Complete期刊全文数据库、Springer期刊全文数据库、Elsevier期刊全文数据库、ProQuest Dissertations&Theses A&I国外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及SC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数据库资源的及时地完善和更新,给科研工作的高效运行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
2.4 社会实践的设置 实践应用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10],也是形成和发展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研究生大部分是应届生,从学校到学校,较少直接参加社会生产实践,因而缺乏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作为研究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锻炼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据此我校于2012年开始设立社会实践课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的设立,为研究生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也让大家开拓视野及了解社会,同时直接地参与社会生活,能使研究生更具针对性的进行科学研究。在医疗服务、专题调研、帮残助困等实践活动中,研究生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进而更加积极投身于科研工作之中。
2.5 奖学金评定方式 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改革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环节[11],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奖学金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学校通过把学业奖学金评定工作与研究生培养工作相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甚至可以产生一批新的实验项目。奖学金评定由学业和德育两部分组成,以中药学院为例,学业部分占奖学金评定总分的80%,另20%为德育部分。其中,学业部分又分为论文及科研加分、奖励加分、职务加分、活动加分及其他。因为科学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体现是产出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研究生需在培养期内完成一定数量的科学实验、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所以论文及科研在奖学金评定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论文及科研加分细则如表2所示。
表2 论文及科研加分细则
2.6 考试方式的调整 考试是高等学校检查教学效果[12],评价教学质量、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及反馈教学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建立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而标准化的考试,因其对客观化、规范化的刻意追求,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探索建立个性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质量评价体系,对培养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研究生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特点,以中药学专论为例,对其所含的6门课程我们主要采取了PPT演讲、文献综述等考试方式,这种考评方式,避免了学生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以及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的提高均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3 小结
中医药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课程教学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我国中医药研究继续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我校在培养和造就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医药人才方面做了大量探索与尝试,如校级课题的设置、“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的引入、研究生奖学金评定方式的调整和对数据库进一步完善等多方面的新措施、新途径。本文就我校在提高学术视野、改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主见、激发原创动力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改善措施作了简要介绍,以期为兄弟院校的研究生教学改革提供些许参考。虽然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坚信通过不断探索与大量尝试,中医药专业研究生培养思路将更加明晰、成果将更加显著。
[1]何世民,郭忻,汪文娟,等.中药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刍议[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6(2):18-20.
[2]石任兵,王永炎,姜艳艳.论中药化学发展近况[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3):153-159.
[3]任守忠,何书华,王继浩,等.如何提高中药药理学教学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572-573.
[4]王英姿,杜守颖,贺葵邦.强化实践教学培养中药药剂学应用型人才[J].齐鲁药事,2012,31(1):54-55.
[5]陈士林,郭宝林,张贵君,等.中药鉴定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8):1043-1055.
[6]顾东蕾,王润海,朱正唯.试论药学信息学的研究范围[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31(9):76-78.
[7]秦彦文.谈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药导报,2012,9(4):5-7.
[8]蔡德英.名老中医专家经验的撰写要点[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6):97.
[9]刘威,刘笑冬.高校图书馆数据库评价的价值诉求[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0(3):122-124.
[10]钟海荣,李建成,曹慧.构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程渐进式培养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1):54-56.
[11]范瑞泉,陈雯.谈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奖助金的动态评审[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4(1):43-44.
[12]叶耀辉,陈钟文,格桑顿珠.中医药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探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3(3):55-57.
(2012-07-04收稿)
Analysis on Teaching Reform of Monography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and Discussion on New Thoughts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Wang Zhonglei1,Yang Liyan2,Zeng Xiangwei3,Li Pengshou1,Zhang Xiaohua1
(1 Schoo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Bei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102,China;2 College of Science,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3 Beijing FengTai jin yuan Pharmaceutical Co.,LTD,Beijing 102212,China)
Recently,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nd more furious competition,cultivating a number of high level innovative talents who stand in the real medical science edge has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for the reform of Chinese education.As a key part in teaching reform,postgraduate curriculum reform will definitely become a vital issue for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s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o take serious consideration and purse proper solutions.This paper intends to take Monography of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reform conduct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s an example,to illustrate the necessity of teaching reform,analyze and discuss the new thoughts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majoring in Chinese Medicine,from the aspects of the university discipline design,introduction of famous expert lectures,database construction,social practice,scholarship evaluation and examination methods,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to the future graduate teaching reform.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Monography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Teaching reform;Postgraduate cultivation;New thoughts
10.3969/j.issn.1673-7202.2013.06.032以继承和弘扬中医学为己任的世界最高中医学府,北京中医药大学,为国内外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专业人才。特别是经过了30多年发展的研究生教育,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更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教学改革经验。为了促进国内中医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笔者拟通过分析《中药学专论》教学改革的紧迫性,来探讨研究生培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