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文联文艺创作题材库座谈会部分代表发言

2013-06-05本刊编辑部

福建文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文联题材福建

福建省文联文艺创作题材库座谈会部分代表发言

1.

张 帆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著名评论家):文艺创作是文化强省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事实上,无论省两会还是全国两会,文化建设始终是一个讨论很热烈的问题,大家也越来越意识到,在经济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我们现在提“五个建设”,虽然从工作方面讲各有侧重,但它们内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尤其福建发展到现在,文化强省建设是必然趋势,文艺工作者要自觉承担起文化建设的重任,这包括两个方面:在创作主题上,福建有很多好的文艺创作题材,从全省各地大的传统文化,到地方上的区域文化,多种文化的交织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作家艺术家要以饱满的激情、厚重的思想和对时代生活的敏感,把握好这个时代;同时在制度建设方面,作为文艺管理者,一定要创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建设一个好的文艺制度,并规划好资金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激发文艺创作者的极积性,为文艺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2.

张作兴(

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省文联艺委会主任):在今年年初的全省文联全委会上,我们成立了艺委会,加大文联的创作指导,协调把握策划的力度。省委书记尤权同志非常重视文化工作,到福建不久就在省委常委会上指出:福建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学作品不是很多,福建精神让全国人民了解的也不够多。从全国来看,比如,湖南有湖湘文化和湖南精神,陕西有八百里秦川的精神,山东有齐鲁大地和沂蒙精神等等,这些都广为人知,大家耳熟能详。福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新形势下要深入研究如何选好题材,用好资源,做好策划,打造思想厚重,情节引人入胜,具有很强感染力、渗透力的精品力作,向全国乃至世界广泛传播福建的历史文化、福建人的精神气质和光荣与梦想,叫响福建、叫响福建精神,为福建的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在今年年初省两会上,尤权书记来到文艺和教育大组,听了一上午政协委员发言,中心思想是感觉福建离文化大省文化强省,教育大省教育强省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省文联要认真贯彻尤权书记讲话精神,把福建的历史文化、福建人的精神气质、光荣与梦想推到全国去,通过文学作品尤其影视作品打到全国去,为此,省文联党组经研究决定采取以下措施来推动落实:一、进一步加强进行题材库建设。题材库建设是文联抓创作的主要项目,是我们整个创作的底气所在,目标所在。福建这么多题材,只要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放歌,受百姓欢迎,为中华复兴,为福建发展能够发挥正能量的,都是好题材。我们一抓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二抓反映福建精神福建人的重大题材,包括现实题材和历史文化题材,三抓地域文化特色题材。好的题材凡报到省文联的经审定都给1000元经费扶持,在此基础上再重点抓10个题材,经省文联艺委会审批通过的,每个题材给10万元经费扶持,作品签约后如果出版,只需在封面上标明“福建省文联重点资助项目”就行。这些题材一要思想厚重,二要情节入胜,三要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渗透力,四要传播福建历史文化、福建气质和福建人的精神。这四个方面是列入省文联十大重点题材的主要标准。同时要注意鼓励扶植年轻的作家。二、进一步加大经费扶持。省文联今后每年拿出300万来扶持文艺创作,其中100万作题材库建设资金,100万作奖励资金,100万作中青年作家培训资金,包括办鲁迅文学院福建班,一次30人,每两年一次。也办各种短训班,同时考虑请全国十大名刊主编到福建讲座及采风等。

3

.杨少衡

(福建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省作协主席、省文联艺委会副主任):省文联党组按照省委宣传部的要求,高度重视文艺创作题材库工作,今天的座谈会有两个基本考虑:一是考虑先从文学和与文学相关的部门来做,文学主要是小说,特别是中长篇,还有戏剧文学和歌词创作。二是想借这个机会让更多作者一起来参与,包括作家和文学的组织工作者,把一线的实力派作者请来,大家相互碰撞,相互启发,优秀的选题或许就能萌发出来。

4

.范碧云

(福建省文联原党组书记、省文联艺委会常务副主任):有两个建议:福建当之无愧是海洋强省,以前我在文化厅的一个重要工作是送戏到北京,时间长了人家对我们的海洋文化就比较认可。作为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今后是不是把海洋文化也亮出来,它也是我们省的一个特色。另一个是希望福建的小说创作文学创作也能像戏剧晋京一样在北京多举行座谈会或研讨会。我们可以搞单个的或创作群体的,也可以搞闽籍作家的作品研讨,充分利用在京闽籍评论家的资源,如谢冕、张炯、陈晓明等,他们对家乡有很深的感情。如果我们做几个系列,连篇累牍地送到北京,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推广推介作用。

5.

林那北

(福建省作协副主席、《中篇小说选刊》主编、省文联艺委会委员):有一些建议:第一,福建省文联能不能给作家提供一些比较好的生存条件、创作条件,就是签约专业作家,可以效仿江苏作协、广东作协;第二,建议由省文联牵头向省委宣传部申请给一些纯文学刊物以稿费扶持资金,像上海《收获》和《上海文学》每年各100万,《北京文学》每年400万,浙江《江南》原来是260万,今年还要追加,江苏《钟山》每年100万,《上海文学》是按千字500元、300元、100元阶梯式发放稿费,这几个省的扶持资金上来后都成为文学的高地,好稿都愿意从他们那里走。第三,福建省评奖奖金要提高。像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现在还靠企业家去投钱,文学一旦投靠企业家尊严就没有了,比如江苏搞施耐庵文学奖,每届评5个作品,每两年一届,获奖作品每个奖30万元;初评委费每人8000元,终评委费每人3万元。

6

.赖妙宽

(厦门市文联一级作家):小说暂名叫《金海柳》,这里有几个重大事件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跳不过去的,就是六十多年前国民党溃退的时候从东山岛抓丁,造成寡妇村悲剧,再一个是国共两党1953年的东山战役。小说主人公是两兄弟,祖上留下一个金海柳,也留下一个祖训,手足不分。兄弟俩相依为命,到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党抓兵时抓了他哥哥,哥哥新婚,弟弟为了保证家族血脉就顶替哥哥当了壮丁,跟着国民党兵往北打,打到长江以北以后又被解放军俘虏了,成了解放军,又从北往南打,直到他自己作为解放军解放东山岛。解放东山岛与国民党溃退是一前一后,以为可以见到自己的哥哥,但是他哥哥被国民党1950年5月10日抓丁抓走了。以后他留下来当地方干部,抚养了他哥哥的爱人、孩子,一个人承担了两个家庭的责任,到文革时劳累过度郁郁而终。哥哥后来在台湾创业,也有很多红颜知己,但是一直没成家,为着某一天回来。到上世纪80年代他作为第一批人员返回故乡后,这个家已经非常破落了,哥哥又抚养起这两个家庭。但回来后的哥哥一句话都不说,与他的老婆对一眼都没有。这部小说就是要表达他在台湾的时候是日夜思念家乡,回到家乡又开始思念台湾,思念他在台湾曾经有过的那些,一生都在思念中。这更多的是人性的东西。

7

.陈希我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近代以来人群迁徙有三个类型,一是闯关东、走西口,这类在文学作品被书写较多。相比之下“下南洋”则很少被写入文学作品。其实,近代以来,海外迁徙对中国命运的影响远大于内陆迁徙。无论是南洋还是东洋,还是北美、欧洲,乃至非洲,都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所谓“海水能流到的地方就有中国人”,这里的中国人相当多是福建人。前一阵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就是福建有一个家族,早年从河南迁徙来的,然后到了福建经过各个历史阶段,飘洋过海到东南亚去,1949年以后一部分又回来了,80年代后又到国外去了,中心点是写到当今的移民潮,这个移民潮延伸到过去广东福建到海外“讨生活”的传统,也算是福建的一个特色。近30万字。

8

.余岱宗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我的创作关注城市中产阶级生活。死水微漾,但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是丰富的。英雄梦在当下无法实现,大作品不一定写大人物,我的作品人物是微小的。小说将写到新移民,在国际视野内,让主人公融入到有波折的故事当中与生命体验联系到一起,在人物中看到背后的各种关系。

9.

钟兆云

(福州市作协主席、省文联艺委会委员):文学需要关爱,不是表达在语言上,要从骨子里关爱,对年轻人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同时文学需要包容,需要亲和力,如果文人相轻,则无助于文学事业的发展。福建省作协优秀文学作品奖一等奖3000元太少,我们对文学奖一定要有一个好的举措,多给作家尤其年轻作家一些土壤。

我今年想把《辜鸿铭》做成电视剧。辜鸿铭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从他身上体现了中国人的精神,也是福建人的精神。另外是把海洋文化与侨文化结合起来做胡文虎的题材。福建是第二大侨乡,胡文虎和陈嘉庚是中国华侨的两支重要力量,虽然他们在抗战、爱国问题上是一致的,但很多人知道陈嘉庚却不知道胡文虎,这与当时陈嘉庚更多偏向于共产党,而胡文虎更多是倾向国民党有关,导致胡文虎在解放之后一直没有给他一个应有的地位,后来经80年代项南书记关注,引起中共高层的重视,使胡文虎的问题得到解决。我想做胡文虎这个题材,就是要表现我们的华侨,他们无论从开始的闯南洋到后来的改革开放,他们的心都与祖国一起跳动。当年他们带着对海的想望走向世界,现在又来反哺祖国,这个题材准备把几个方面结合起来,用文学的语言,用福建精神来写华侨。

10.

何葆国

(南靖县作家):我长期以来生活在土楼乡村,注定我的创作题材离不开土楼,关于土楼已经出版过长篇散文和长篇小说。这段时间准备一个与土楼有关的长篇小说《土楼三部曲》,预计100多万字。故事从清末写起,讲述闽南人、客家人祖先从河南固始步步迁移到闽西来,到了福建后建设土楼、保卫土楼、离开土楼,又回到土楼这样100多年的故事。作品主要写到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土楼文化、海洋文化。

11.

海 迪

(龙海市作家):漳州龙海前身是龙溪县,是最早下南洋过南洋的始发地之一。龙海有一个海澄月港,500年前曾经一度非常辉煌,是中国唯一的通商港口,税收颇丰,被称为“天子南库”,从1450年到1627年间曾兴盛了近200年,当时月港曾有一个朝廷颁设的中国第一个“洋市”,也就是第一个经济特区。我准备写的小说名叫《月港往事》,把一个年轻漂亮的对情欲和财富有正常幻想的年轻女人,放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来写,她后来变成了名妓,写她的情感纠葛、精神折磨和苦难,有清明上河图的感觉。预计25万字,半年内可写完。

12.

黄荣才

(平和县作家):今年还是以中短篇为主,去年在福建文学发的中篇我打算把它系列化,同一个人物,有一定关联来发展,写乡镇干部,把它与平和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另还有一个方向是在已出版《我的乡贤林语堂》和正在做《闲读林语堂》的基础上,写一部关于林语堂的影视作品。

13

.胡增官

(武夷山市作家):我在基层掌握比较多乡镇的素材,武夷山不管是生态文化、旅游文化、茶文化、底层文化,还是古代名人朱熹、柳永等,都值得一写。我目前还是关注现实题材,生态文化。就武夷山来说,历年来武夷山空气排名都是第一,但是不是这个生态就高枕无忧了?现在发展与保护的问题矛盾非常激烈,武夷山目前有两大类企业,一是旅游产业,二是茶产业。这些产业开发对生态必然会有影响,我主要关注这样一个现实题材问题。另还准备写一个系列,教育方面,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为中短篇。

14.

林朝晖

(福州市作家):写作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我在部队工作,还是准备写部队军事题材。题目叫《穿越海峡的白鸽》,也属于海峡题材,现在已经写了6万多字,主要抓住几个看点:一是战争,从抗日战争写,写出战争的残酷;二是主人公定格为福州人,父亲在甲午海战中牺牲,对日本人有特殊的仇恨。这方面电视剧比较热门;三是写爱情,主人公从抗日战争开始,最后到台湾,风风雨雨经历了四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四是写穿越。

15.

弘 笃

(宁德市作家):我打算把长篇题材化整为零,利用两到三年时间创作一组反映复转军人生活的中短篇小说,再串为长篇。在这组中短篇中,我将着重把握一个“变”字,初步打算把农村退伍兵、打工退伍兵、企业退伍兵、经商退伍兵、行政事业单位退伍兵、乡镇转业干部、机关转业干部等群体放置在十年间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考量,展示他们在经济结构调整、农村政策变革、民企劳资格局变化、国企职工下岗、政府职能转变和干群关系不断呈现新特点的情况下的不同生存状态,进而解构当下社会,记录社会变迁历史。

16.

郑士滨

(建瓯县作家):我在网络小说大赛上,认识了一个台湾的记者,他听说了我是东峰人,一直要求要去东峰看一看,后来他说东峰是一个很有名的地方,当年抗战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军统的基地,后来我去一查,果然。而且当年还有美国兵在里面,军统当时抗战的时候,在全国培训了12个基地,东峰就是其中一个。我现在就想利用这个题材来写一本书,因我是写网络小说的,还是利用穿越的手法,就是让主角穿越到东峰,然后跟日本、军统间谍进行谍战。

17.

林瑞武

(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剧作家):我个人特别关注福州近代史上的文化名人,他们对中国近代史太重要了,如三坊七巷等。实际上,中国近代是福州人在引领着他们的思想文化的,从睁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到启蒙思想家严复、林纾,戊戌变法的林旭,还有黄乃裳等,把这些人物在艺术作品中呈现出来,对福建文化福建精神本身就有深刻的意义。我最早写的也是黄乃裳,这个戏剧在马来西亚演出后,引起很大的反响,我当时就对有关领导说,黄乃裳应该用很好的影视剧来反映,因为舞台剧还不够去表现他,但当时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做成。后来我就做了林觉民的《别妻书》,再做《林纾》,把林纾在中国翻译茶花女这段非常动人的故事做出来了,这个剧本后来在征文中得了一等奖,但现在还没搬上舞台,这涉及到,我们设创作基金,应除了支持舞台剧本的创作外,还应该能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搬上舞台,尤其是这样的地域性题材,如果地方院团不支持排上去,可能就没有机会,因为地域性太强,外省院团更不愿意。我下一个题材准备写林旭,他是戊戌变法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把他与妻子沈鹊应非常凄惨的爱情故事放在戊戌变法的背景下展开。如此,如果形成林觉民、林纾、林旭“三林系列”并有机会晋京展演,反响一定会非常强烈,对福建文化也是一个推动。

18

.周长赋

(省剧协副主席、剧作家):福建戏剧在全国的地位挺不错,但现在全国竞争非常激烈,对于戏剧来说,感觉福建现在的戏剧不乐观,投入不够。建议一是用好我们的人才,引进好人才。马文正的稿子《严复》,因为山东稿酬更高,被山东拿去了。虽然对于艺术家来说,稿酬是第二位的,但是稿酬不够也会制约积极性。另外,我们的作品要体现福建精神、福建气魄。从戏剧来讲,处理好时代精神、地域特色和个人感受之间的关系,几个缺一不可。表现发生在福建的故事,作品要体现时代精神,需要领导机构支持,但作品又是个人的创作,还需要个人强烈的生活体验,几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成就大作品。

19.

魏德泮

(省音协副主席、一级作词):这次会议讲题材库,我报题材库不会只报一首歌词,还是想写一个音乐舞蹈能上舞台的形式。关于题材方面,现在海峡题材、老区题材比较热闹,但许多普通老百姓的好人好事题材也应该多上一上舞台。

20.

颜庭寿

(省歌舞剧院一级编剧、词作家):福建的题材太多了,但支持的力度似乎是越来越弱了,特别是音乐剧投资比较大。歌曲方面,我希望相关单位组织艺术家深入生活时时间要充裕点,不要太匆忙,没有生活确实很难拿出好作品;希望八闽大地包括红土地、闽南、闽东、闽北、绿色、生态,能不能重点找几个人,扎下去深入生活。就形式而言,不要老是写一首歌,音乐的天地很广,可以音乐舞蹈诗等等。我们五个一工程得奖音乐没有传开来,如果写唐山过台湾,我还是想写一个系列,以音乐为主,引进诗歌和舞蹈元素,比较有系统地讲唐山与台湾的血脉亲情,比起纯搞音乐剧要好得多。另外要加强宣传力度,好的作品要通过影视、广播传播出去,你是一个金子,也要想办法放到阳光底下。

21.

张昆鹏

(省军区文工团团长、词作家):对剧作方面的感受,我觉得现在最大的遗憾是排剧不活跃,怎么好好的《严复》被山东排了,这是福建不应该流失的题材。如果北京的《茶馆》让福建排了,上海的《商鞅》让西藏排了,你不觉得很意外吗?从这一点上看出,省内不是没有人才,不是没有大家,不是没有一流的作家,应该说是创作环境不是一流的。剧作家不是写出一个剧本放在那里就满意了,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好的舞台呈现,是谢幕的时候大幕打开又被掌声掀开,这才是对剧作家最大的认可。作为一个词作者,有一个很强烈的观点,歌是歌以咏志、歌以言情。主旋律音乐作品,其实是可以有真情实感的,它传的就应是百姓的情感,我们可以在主旋律音乐作品中委婉地来传达一些老百姓的情感诉求,表述一些民间的情感愿望。海峡题材方面,现在也存在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在自说自话,海峡题材的意义在于两岸的共同认同,究竟我们海峡题材的作品写出来,台湾方面的情感认同不认同?这个很要命。作为一个年轻作者,我认为既要达到政府主流作品的需求,也要承载百姓的情感要求。一个好的题材,一定要想办法既能表达百姓的情感,又能够符合政治的需求。如果是我的创作,可能会偏向百姓的情感,会偏向两岸的情感认同这方面。

22.

迟泽清

(福建省摄影学会副主席、制片人):影视产业化最高,当前影视界最缺的是好本子,不差钱。从作品的角度看,还是要小角度大视野。

23

.汪梅田

(《故事林》主编):刊物也要进入题材库。《故事林》杂志社多年来开辟“海峡两岸故事”栏目,发表了一系列反映炎黄子孙血脉相连、两岸同胞骨肉情深的新故事,其中《60后的握手》曾荣获我国民间文学最高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新故事创作)奖”,类似题材于2011年正式结集出版《60年后的握手——海峡两岸故事集》,其中不乏适合加工改编为影视作品的故事佳构。

猜你喜欢

文联题材福建
那个梦
阳泉市文联扶贫采风活动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廉江文联获评“2018年度全省文联先进集体”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福建医改新在哪?
来吧,福建求贤若渴
湛江市文联领导到城月镇坑仔村扶贫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