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的快乐教学

2013-06-04陈庆华

学习与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易学信息技术老师

陈庆华

【摘要】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形象逼真地为学生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能超越时问,空问的限制,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增加课堂教学密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探究,使学生乐学、易学、爱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老师;学生;乐教乐学;易学;爱学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信息技术,独特表现方式和独有的显现特点,赋予知识声、形、色,能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形象逼真地为学生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能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电化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且还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活力,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应用信息技术资源导入新课,让学生“乐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一位老师制一幅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游乐场娱乐实施投多媒体课件动态图像演示影片。上课开始时将此片映出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并让学生说出投影片中哪些玩具你曾经玩过?它们各叫什么名字?学生说出了游乐场的娱乐名称后,再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如运动的方向、方式,可以怎样分类等等。并由此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去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

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物体运动的方式、方向,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运用信息技术资源探究新知。让学生“易学”

概念、法则、计算公式的理解等既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而且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如果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图像演示,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演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如教学《圆的周长》中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在教学时老师往往准备大量的教具和学具进行演示,但由于演示动作和过程的连续性较差,动态演变和教学信息传递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以及数据的不够精确,并且教师在演示过程中既要进行操作,又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口头的信息传递,教得很累,对学生理解圆周长与直经的关系有难度。如果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演示,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精确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数据的不精确带来计算的难度,可能带给他们的计算压力和烦躁,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3、运用信息技术资源巩固新知,让学生“爱学”

怎样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易消化”,一直是困惑老师心中的一个难题,而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解决了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在练习中,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和多媒体课件可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不但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不同程度的同学都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而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计算机的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同时,多媒体课件以它本身独特的特点,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识,又可以多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了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

总之,以信息技术资源为教学手段的应用不但可以最大化的利用时间和空间,优化教学环节,还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设和提供参与机会,使学生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在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动耳之中得到训练和发展。

猜你喜欢

易学信息技术老师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雕菰楼易学五种》
六·一放假么
简单易学的口水巾
四种易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