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潜能的策略探究
2013-06-04田伟
田伟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中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潜能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哲学“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伊斯雷尔·谢弗勒指出“学习的能动性是一种特别的潜能”,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潜能呢?
1、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前提
改变教学观念,把“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学生实践,教师指路”。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的合作伙伴;学生也不再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怀揣着各自的兴趣、需要,直接与客观世界对话,在教师指导下共享学习过程的快乐。教师应充分相信和肯定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把握好行动的方向,在学生研究问题的关键时候“扶一把”,其余由学生自己来解决。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物理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他们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而不是强加给他们的。
更新教学模式,增加自主探究式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做出这样的结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例如讲摩擦力的相关因素时,我为学生们准备了木板、毛巾、棉布、砝码、小车、弹簧测量计。先让他们观察桌上的器材,让学生讨论如何用现有器材研究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然后师生一起确定最佳方案,接着实施实验探究规律。这种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不同角探索多种方案,优化最佳方案,鼓励学生猜想,亲自实践自己的设想,通过探究实验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自主探究式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
2、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潜能的条件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体会到放松和愉快,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并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那么教师在课堂交流过程中,如何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呢?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使用恰当的语言评价,或热情地给予褒奖,或委婉中道出不足。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地“放松”,平时我们要注意以亲切的态度、殷切的话语、深切的爱心和多用“我相信你”、“你真行”等激励性语言启迪他们,特别是暂时落后的同学;教师还应该注意用仪表、表情、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给予学生更多的微笑、点头、注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某种暗示,像春雨,给学生以心灵的感化,这种暗示会微妙地进入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从而达到激发潜能的目的。
其次教师还应注意鼓励学生的“创新火花”,保护学生的创造欲望,对有创意的想象或用不同的思维、独特的观点发现、解决问题的,都要进行适当地鼓励,你的鼓励会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与自信,会促使他们在更多的问题上去大胆思索。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为创造之地,时时为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3、学习探究中合理巧妙地引导学生质疑,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动力
学习贵在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发展智力。为了让学生有疑可质:
第一,设置困惑让学生质疑。如当学生的思维局限于一个小范围无法展开时;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当学生各执已见,莫衷一是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在重点、难点处设疑;在关键点设疑;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巧妙设疑、及时设疑,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
第二,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把问题直接呈现给学生,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发主动地提出问题。比如物理课上学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师联系“神舟六号”宇宙飞船航天实验时,部分成绩平平的学生持怀疑态度并提出疑问:“是什么力量使飞船升空?真的是空气的作用力吗?空气会有如此大的力量吗?”在这种“茶馆”式的课堂模式中,中等生不再沉默,你一言,我一言,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交流不同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4、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途径
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潜能,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实现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物理规律的发现。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物理知识,所以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趣味新奇的实验,激发学生潜能。例如通过演示杂技表演“水流星”,漏斗下“听话”的乒乓球;三棱镜“变”出的彩虹;“大力士”电磁铁吊起的大书包等小实验,让他们观察并叙述现象,然后猜想实验现象的原理?借助这些实验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外活动中还可以通过实施小实验、小制作让学生自我挖掘潜能。课外小实验及小制作是课内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补充。一般所用的器材简单易找,实验易做,现象明显,便于学生理解。如自制指南针、潜望镜、简易望远镜、单摆、万花筒;又如“用玻璃板做分子引力实验”、“利用电能表测电冰箱功率实验”、“用自制变阻器控制小灯泡实验”的实施和操作过程等。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式下,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确实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希望我以上的拙见能为此做出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