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田水利建设管理问题研究

2013-06-04严根明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9期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存在问题

严根明

【摘 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在人增、地减、水少的严重形势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必须加强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新时期条件下如何更好的加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安全,也直接关系到有限水资源充分合理可持续利用和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存在问题;投资主体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税费取消,农村相应取消了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后,农民群众的投工投劳数量锐减,农田水利建设滑坡。这不仅直接影响了当前的粮食增产,而且严重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

1.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可是近几年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越来越弱化,甚至已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当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田间的一些水利设施,如小型水坝、池塘、沟渠等,多数是计划经济时期修建起来的。随着家庭承包制的发展,也开挖新建了一些新的沟渠排灌设施。但自从取消了农业税后,农村的"两工"也随之取消,田间的一些水利设施基本无人问津。现在有的已是杂草丛生、涵管堵塞、排灌不畅,使有限的水资源没能充分发挥灌溉作用,有许多自然村庄原有的大小池塘均已变成耕地,甚至有的已被多年的雨水冲刷变成荒地。

2.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对水利的投资结构不合理抓大放小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对水利工程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重点是对大江、湖泊、主干河流和大中型水库的防灾加固,忽视或消减了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据有关资料记载,有的市(县)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不到基本项目投资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尤其是农田小型水利设施建设。

2.2农户投资欲望和能力缺乏

农户对小型农田投资所需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家经营收入在消费后的余额。如遇到家庭的特殊情况问题,几乎没有余额。那么,对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投资只能依靠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可是由于农户收入的不稳定性,信用社为了避免资金风险也不太情愿把钱贷给农户,即使给予贷款也要求农户提供抵押品。这就造成许多农户因无法提供抵押担保而无法获得贷款,引起农户投资所需资金短缺,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缺乏就具有必然性。

2.3农村基层干部的畏难情绪

农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属于公共产品的公益性质。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的公共积累和提留被取消,农村原来的公益性建设投入的"两工"政策被停止使用,使得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民的集体组织能力和统一调配的功能被弱化。每做一件村里的公益性事情都要通过法定的"一事一议"程序来实施,结果是农户的思想很难统一起来。因此,在新时期的形势下,农村基层干部要做好农民的组织工作和动员工作确确实实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和困难。在一定程度上给基层干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带来一定的畏难情绪。

3.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3.1增加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

国家应该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特殊性和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国家和省财政除继续对大、中型水利设施除险加固的投入以外,应划拨出一定专项资金对农村的塘、坝、沟渠进行修建规划,确保有一定的比例资金用于改建农田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各级地方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列出重点项目、中型项目、小型项目,分清轻、重、缓、急,有重点、分步骤地解决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突出问题,抓大不放小保证本地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条件年年有新的改善。同时,要建立合理的投资分担比例机制,依据谁受益谁投资和财政与产权相对等原则,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3.2改革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鼓励农户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

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放开放活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经营管理权。促进农民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积极性。为了缓解地方政府对农田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中的资金短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一是以自然村为单位的集体投资,筹资方法可按照农户承包地亩数进行筹集,实行共投共享原则。这主要用于蓄水量在5万立方以上和10万立方以下的水域设施建设上。二是农户独资兴办农田水利设施。这主要用于田间沟渠排水灌溉设施上。三是农户与农户之间自愿组织共筹资金兴办农田水利设施。只有明确责任权利,切实保护好、开放好、建设好、利用好农田水利工程,不断创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多元化投资主体,才能真正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才能切实增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服务于农业生产能力。

3.3强化管护制度,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顺利进行

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管理制度改革,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农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机制或模式,积极倡导农户参与农田水利项目规划。

3.3.1重新审视"两工"与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关系

在新时期的形势下,很多地方还未能找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办法或模式,对此各级地方政府要认真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之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管理界限,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的原则,由村民自治委员会通过相应的民主决策程序来引导农民投工投劳搞好农田小型水利建设。

3.3.2规范"一事一议"法定程序

遵循"减轻、规范、民主、公开"的原则,采取"一河一议"、"一塘一议"、"一渠一议"的办法,严格操作程序,通过集体讨论和民主表决来决定是否筹资筹劳,决定需要怎样的公共产品服务。推行民主议事,用民主的办法来推动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3.3.3互助合作,建设跨乡小型水利工程

对于跨乡(镇)村的河流、沟渠、塘坝等区域性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按照"谁收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市(县)乡(镇)政府组织受益乡村或村村自愿组合开展相互协作。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限额内实行统筹安排,采用借工、换工或有偿用工等办法组织实施,实现"推磨转圈、轮流受益"。为此,各级地方基层组织或部门应密切协作,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创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新局面。

3.4政府应该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纳入自己工作目标,使之制度化、常态化管理

在当前情况下,国家不可能把大量的财力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法》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建设由受益单位负责"的原则,农民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受益者,投资主体也应该是农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民应该占相当大的比重。要把分散经营的农民思想统一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将有关部门协调组织起来。有效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难度比较大、问题比较复杂,只有靠各级政府才能完成。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实行领导任期目标管理,建立层层目标管理考核制度。通过建立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实施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对一级监督制度,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长期、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曹鹏宇.农村改革新时期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09,(9).

猜你喜欢

小型农田水利存在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实例分析
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试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节水的有效措施
突破小型农田水利瓶颈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浅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