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为本,走新型城镇化之路

2013-06-04肖凌云

中国西部 2013年7期
关键词:城镇化文明理念

文/ 肖凌云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深情地描述“美丽中国”,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建设大发展的同时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无疑已成全社会的共识。

“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是摆在全面小康建设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摆在现代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位置。”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小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建设生态文明既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人民生活改善的必然要求;还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几十年来,在生态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各地对环境污染防治、资源节约利用都不是很重视。尤其是沿海地区,当年是经济发展了,环境破坏了。”王小刚指出。

而且,由于人口数量多密度大、自然地理条件等原因,我国的生态环境总体来说比较脆弱,我国人均所拥有的自然资源量和环境容量都是比较低的。“所以,我们也没有家底,像美国那么铺张地利用和消耗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必须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王小刚说。所以,我国的城镇化之路必然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紧密相连。

近年来,生态城市(城镇)也成为国内外生态建设的一个热门领域。著名城市生态专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院士在接受公开媒体采访时表示,生态城市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去调整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使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得到充分保护。

一个生态城市强调合理布局,要求新区和产业园沿轻轨或大容量快速公交的“主动脉”,呈“糖葫芦串”型布局,小区之间由生态服务用地隔开,生态交通网络覆盖人口超过城市人口的80%;要求生产、居住、商政和生态服务用地混合布局,1/3以上市民能就近上班。此外,健全的生态服务功能,健康的代谢环境,低能耗、低废弃、高效率也是生态城市的典型特征。

然而,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还面临着很多困难。生态规划的法律基础还不完善,生态激励机制不健全,生态资产缺乏统筹管理,信息反馈和生态补偿机制匮缺,生态基础设施投入过低,建设不足等等。

“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公园绿化并不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全部。”王如松表示,城市的净化、绿化、美化,需要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的支撑,包括“肾”——城市河流、湖泊、池塘、沼泽等的净化与活化;“肺”——城市自然植被、园林植被、城市林业、城市农业及道路的绿化与美化;“皮”——城市地表、建筑物、构筑物表面及道路等工程用地表面的软化与活化;“口”——污染物排放口及其周边影响范围、缓冲区和处置设施还原净化功能的完善;“脉络”——山形水系、风水、生态廊道及交通动脉的通达与活络等在内的生态要素的有机整合,才能为城市的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生态系统服务。

“现在的很多城市生态建设表现为‘非生态’的特征,”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王奇博士在接受公开媒体采访时表示,“以生态为本,不仅应包括城镇的相关规划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和谐的关系构建,而且建设与建筑行为也要降低其生态、环境与能源的消耗,这两方面我认为是生态文明在城镇规划与建设中的体现。”

猜你喜欢

城镇化文明理念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