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聿铭:让光线来做设计

2013-06-04文/图

中国西部 2013年13期
关键词:贝聿铭金字塔美术馆

文/图 曾 峥

设计风格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著贝氏一生的作品。他很多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氏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帷在手法上更着重再自然光的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如香山饭店的常春厅、香港中国银行的中庭,纽约赛奈医院古根汉馆,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等,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主要作品

1956~1963年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中国台湾台中市)

1961~1967年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美国科罗拉多州)

1972年 达拉斯市政厅 (美国德州达拉斯)

1974~1978年 国家美术馆东馆(美国华盛顿)

1976年 罗彻斯特大学(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

1981年 JP摩根大楼 (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

1982年 香山饭店 (中国北京)

1982~1990年 中银大厦 (中国香港)

1989年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法国巴黎)

1990年 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 (德国柏林)

1995年 中国银行总行 (中国北京)

1996~1997年 美秀美术馆 (日本滋贺县甲贺市)

1998年 摇滚音乐名人堂(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

2002年 苏州博物馆 (中国江苏苏州)

2004年 中国驻美大使馆(美国华盛顿特区)

2006年 澳门科学馆 (中国澳门)

摄影/ 杨博

苏州博物馆

时间:2002~2006年

地点:中国江苏苏州

博物馆包括一个占地7000平方米的展览馆,一个容纳200个座位的礼堂,一个古物商店,行政办公室以及文献资料图书馆和研究中心,另外还有一个空间用作储藏,以及一些中国园林。设计完工后的博物馆将收藏这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苏州城的宝物,建筑不仅弥补了古物无收藏之地之苦,同时也成为苏州著名的传统而不失现代感的建筑。

新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科技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奇妙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光线的层次变化,让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

肯尼迪图书馆

时间:1964~1979年

地点:美国波士顿

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是对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

1964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一座永久性建筑物—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该图书馆是一座倚海矗立,黑白分明的现代化建筑。是一套几何图形的组合,一个圆台形体,一个似长方形,似三角形的竖体,一个横长条体。建筑主体上有一块大面积突出的黑色玻璃幕墙,镶嵌在全白建筑正面上,整座建筑造型独特简洁,反差分明。

图书馆并非在同一水平线上,一些空间低于地面,使建筑中最动情的因素留于地表。图书馆是由一个10层楼高的三角形塔(主要用于文档放置,教育和行政),2层的展示基地(展示基地及300位的剧院)和30多米高的纪念幕,整个搭配和谐一致。

这座建造了15年之久,于1979年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

时间:1990~2004年

地点:德国柏林

该博物馆由两部分建筑,一部分是有300多年历史的柏林军械库,展览记录着德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社会、经济和人文历史的发展过程;一部分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新馆,建成于2004年。

在施工五年后,德国历史博物馆终于能够在人们引颈以待的扩建大楼中,在27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上举办各种展览了。

该建筑螺旋式楼梯的玻璃中心柱蜿蜒在三个楼层之间,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透明的蜗牛壳。在每一个楼层,走廊就像露台一样伸进雄伟的玻璃大厅,每一个玻璃大厅的圆顶以巨大的弧形凸出,在平时一般被遮挡住的大楼的整个边上形成了拱形。一个巨大的玻璃柜,建筑学的展品,那是由玻璃、钢筋与砂石组成的吸引观众的磁铁——这就是德国第一个贝聿铭作品。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时间:1989年

地点:法国巴黎

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借用了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采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为地下设施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极大成功,享誉世界。有人称之为“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金字塔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2000平方米,同时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

时间:1996~1997年

地点:日本滋贺县甲贺市

美秀美术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除了它远离都市之外,最特别的是建筑80%都埋藏在地下,但它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地下建筑,而是由于地上是自然保护区,在日本的自然保护法上有很多限制而采取为要保护自然环境及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的建造方式。这一设计清楚体现设计者贝聿铭的概念:创造一个地上的天堂。他第一次到这个地方时,就很感动地表白:“这就是桃花源。”

贝聿铭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画面: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的建筑,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学和绘画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走过一个长长的、弯弯的小路,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幽静中,只有瀑布声与之相伴……

在美术馆建设中,还专门建造了隧道和直通馆址的公路。沿坡路行不到百米,44根银线放射状地向天空展开,这些钢丝是在山谷之间吊起一座非对称地长120米的吊桥,桥的另一端便是美术馆的正门。

猜你喜欢

贝聿铭金字塔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金字塔”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
Great Vacation Places
贝聿铭的石头情结及对我们的启示
令卢浮宫焕发新生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贝聿铭辞世,享年102岁
去美术馆游荡
美术馆
金字塔是用金子造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