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2013-06-03马洪云

中国地质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

马洪云,黄 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北京 100083

实践教学是经济学专业教育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为着眼点的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等院校的重视。但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及其他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来看,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实践教学体系本身不够完备,实践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性有待加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建成系统化、全程化、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加强经济学专业的学科建设,增强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现状

1.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

我校自2001 年设立经济学本科专业起,就把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作为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与许多高校类似,我校经济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采取的是“硬实践为主,软实践为辅”的模式。

硬实践是指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明确规定的,每位同学必须按时保质完成的实践教学环节,具有强制性。主要包括非专业性的军事训练和专业性的实验课程、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4 大部分。

软实践是指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没有明确规定,不在经济学专业教学内容之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一个或多个,不具有强制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外科技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课外实践活动。此类实践活动的特点是学生拥有完全的自主性,学生自由选题,自由组合,自愿参加,教师只是配合学生的需要,给予一定的指导。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给予成绩突出者一定的创新学分,这类学分主要在学生保研和评奖的时候作为参照。

2.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经济学专业目前这种“硬实践为主,软实践为辅”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依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之处。

(1)实践教学体系本身不够完备。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所构成的完整系统,其中目标体系处于核心地位。由于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然被看做是理论教学的补充,相当一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尤其是模拟实验大多数是根据某一门课程的理论教学需要而开设的,从而导致实践教学目标过于狭隘,目标体系不够清晰;实践教学内容较为分散,内容体系的整体性不强;实践教学管理不到位,保障体系不够健全。集中表现在实验课程少、实验课时少、实验项目少及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监控措施和评价体系不到位上。

(2)实践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性有待加强。当前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整体观念不强、各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缺乏紧密联系、实践教学为“实践”而“实践”、没有目的或目的性不强的现象。以实验课程为例,所开设的实验项目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课程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大多为验证性和操作性的单项实验,专门针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而开设的扩展性实验很少,而跨课程、跨专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则几乎没有。专业实习虽然考虑到了教学内容的时序,按照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顺序依次进行,但从实际来看,这三个阶段的实习内容之间并没有建立稳固的联系,而本应与毕业实习联系最为紧密的毕业论文,也由于就业压力大、毕业实习大多流于形式而在质量上大打折扣,“硬实践”软化的现象日益突出。

(3)实习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深入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实际,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建立在双向互利基础上稳定的、专业对口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开展校外实习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实践教学经费有限,加上企事业单位对于工作连续性和商业秘密的顾虑,导致经济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面临很大困难,即使已经建立的实习基地也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此外,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经济学专业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经济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

经济学专业涵盖了经济、金融、贸易、财政等众多领域,其理论性强,实践要求高。要构建起科学有效、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坚持一定的原则[1]。

1.以系统性思维为指导

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一个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所构成的完整系统,无论是课程实验、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硬实践环节,还是课外科技活动和创业大赛等软实践环节,都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打破以往按照课程和知识点设置实验,实践环节之间缺乏联系的传统方式,从学科和专业的角度统一规划,妥善处理好硬实践与软实践的关系,做到软硬兼施、软硬并举,而不能厚此薄彼。

2.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生就业市场化的不断推进,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能否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具有优良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判断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否合理有效的最终标准。因此,必须对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做出科学分析和准确预判,并以此为依据来制订经济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3.以能力和素质提升为核心

无论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还是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应把培养应用型、实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作为基本的出发点。要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做法,把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放在核心地位,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创新及创业能力等多个层次,搭建完整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把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贯穿到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

4.以学生为主体

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处于被动参与、被动接受的地位,从而导致很多学生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缺乏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教学效果因此大打折扣。应该认识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满足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其目的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认可程度和参与程度。因此,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围绕市场和学生的客观需要设计教学内容,把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放在重要地位。

5.时间上的全程化

大学四年是学生心智逐渐成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逐渐积淀的过程,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逐渐提升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时间上虽然可以划分为4 个学年、8 个学期,但从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却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专业教学的需要,以专业培养方案为依托,按照能力和素质养成的客观规律,把实践教学融入到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实现实践教学的全程化。

6.结构上的层次化

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分层递进的过程。从实践教学的角度来看,可以把经济学专业学生所需技能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创新及创业技能四个层次。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尤其是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中,必须考虑到技能的这种层次性,按照基础性实践、专业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和创新创业性实践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分层次、分阶段来实施。

7.形式上的多元化

调查区稀土元素含量较低,标准化分布形式图为向右倾斜的曲线,为轻稀土富集型,La/Yb值、LREE/HREE值较低,基本不显示铈、铕异常,其特征与山东蒙阴胜利Ⅰ号岩管中早期金伯利岩以及橄榄岩捕掳体相似[12]。

在实践教学的形式上,应该尽可能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形式的特点,并将它们合理地组织起来,以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具体而言,应该将校内模拟实验与校外实习、参观、调查相结合,将课堂实验、实验课程等课上实践活动与课外科技活动等课下实践活动相结合,将个人独立完成的课程试验、专业实习等实践项目与团队协作共同完成的科技活动及创业活动相结合。

三、经济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这一目标必须与所在学校及院系的学科定位、专业特色、发展目标相结合,必须以专业培养方案为依托。我校是一所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围绕学校“特色+精品”的办学理念和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人文经管学院提出了以资源环境经济、资源环境管理和资源环境政策法规为特色,培养“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开放型、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发展目标。经济学专业紧密围绕学校和学院的学科及专业定位,确立了以应用经济学为专业方向,结合资源环境经济特色,重点培养贸易与金融领域的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方案。

基于上述经济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结合我校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为经济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在强化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在经济、金融、贸易与资源环境交叉领域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根据这一目标,我们提出经济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目标是建立一套以能力为导向的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 所示),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四大平台、六个模块、六类实践”,以期实现将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个人与团队相结合的多位一体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

1.两个阶段

我校经管类专业目前实行的是按经管大类招生,大一结束前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大二开始分专业培养的做法。据此,可以将大学4 年的8 个学期划分为大类阶段和专业阶段两个阶段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大一的2 个学期属于大类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其实践环节主要是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案例讨论、上机操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在外语、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强化学生对经济管理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大二~大四属于专业阶段,主要是进行专业教育,利用课堂实验平台、实验模拟平台、实训实习平台和创新实践平台等平台,通过课堂实验、实验模拟、实训实习和创新创业等实践形式,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经济、金融、贸易及其与资源环境交叉领域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锻炼学生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相关经济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综合处理的能力,提升其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四大平台

图1 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启迪思维、锻炼能力的主战场,课堂教学不应该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第一站。因此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平台,依托不同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实验,是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实验室始终是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最主要平台,为了提高学生在经济、金融、贸易等领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具体业务的操作能力,在实验室借助相应的软件来进行实务模拟依然是一种最为经济便捷的方式。虽然传统上设立校内实训平台的多是理工科专业,但越来越多的高校经管类专业也建立了相应的实训平台、经管实验中心、校企合作培训中心、高仿真实训室、案例讨论室等,已经成为经济学专业重要的实践训练场所。除校内实训平台外,考虑到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习惯的重要性,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与企事业单位共建的校外实习基地,也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搭建起了专业的平台。近些年来,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国家、地方和高校创办了各种各样的学科竞赛和创业大赛活动,充分调动了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性,既巩固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经济学的实践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学科竞赛等课外竞赛平台,引导学生开展专业领域的科研、创业活动,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3.“2+4”六个模块

在实践内容方面,与大类阶段和专业阶段的划分相对应,构建“2+4”六大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其中,大类阶段由校级通用实践模块和院级学科基础实践模块两大部分构成,专业阶段由经济、金融、贸易、资源环境四大经济学专业实践模块构成。

校级通用实践模块是全校所有新生都必须接受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外语、计算机、大学语文、体育等通识基础课程中的实践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写作能力、文献收集处理能力、身体素质等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院级学科基础实践模块是根据经济学、管理学的学科共性所建立的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数学、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基础、统计学等学科基础课程中的实践环节,旨在实践中强化学生对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专业阶段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自身技能的逐层提高奠定基础。

在大二进入经济学专业阶段的学习以后,实践教学内容可以分为经济、金融、贸易和资源环境四大模块。其中,经济模块主要包括中级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课程中的实践环节,金融模块主要包括金融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金融工程等课程中的实践环节,贸易模块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贸地理等课程中的实践环节,资源环境模块主要包括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矿产经济学等课程中的实践环节。

4.六类实践

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从经济学专业的角度,可以归纳为实验模拟、实训实习、课堂实验、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毕业论文等六种主要类型[2]。

实验模拟是一种在实验室利用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验证性、模拟性和探究性操作的实践形式,也是当前经济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形式之一。“证券投资学”“国际贸易实务”“计量经济学”等课程是经济学专业最典型的实验课程,在教学中均包含较大比例的实验模拟课时,但除此之外的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及实验课时相对较少。因此,适当增加其他实务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的实验项目和实验课时,是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与实验室模拟相比较,校内外的实训和实习与社会和工作岗位的距离更近,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工作技能、实际操作能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其作用也更为直接。校内实训的重点一是高度仿真,要创造出一种与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类似的实践环境;二是要“请进来”,经常聘请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到学校现场示范讲解,互动交流。而校外实习的重点是建立对口、稳定、高效的实习基地,其目的是“走出去”,让学生到一线的生产、经营、管理、研究等实际工作中去获得直接的体验。

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不同,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被认为是一门无法通过实验来进行教学的学科。但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兴起,课堂实验作为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形式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所接受。一些美国教授在经济学课程中广泛开展课堂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与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的软件操作实验不同,课堂实验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的经济活动,体验作为一名真正的经济行为人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以及锻炼能力、提升自我的基本方式,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从具体内容来看,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从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角度来看,社会调查是各种社会实践中与专业学习联系较为紧密的一种实践形式。许多参加完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认为,社会调查使自己懂得了专业知识的价值,也发现了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明确了自己未来学习和研究的方向。

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创新创业实践是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类实践活动。一方面由于此类实践既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也极大地体现了学生对实践活动的主导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参与此类实践的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保研、评优,从而对学生形成了强大的正向激励作用。实践表明,整合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教学实验室开放基金、“创新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立项、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激发创造力,提高创业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课内实践活动无法比拟的优势。

毕业论文是大学阶段最后一项综合性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对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的一项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虽然由于学生们忙于考研和找工作,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受到了较大忽视,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毕业论文写作阶段严格训练的学生,其数据检索、文献整理、逻辑推理、定量分析、写作等能力均有显著提高。

四、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重点

1.进一步理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关键是要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进一步转变观念,在保证理论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把实践教学真正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坚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重、协调发展的思想。因此,需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教学体系,增加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在强化“硬实践”的同时,硬化“软实践”。

2.整合现有实践教学资源

目前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化程度不高,实践教学资源分散、交叉的问题比较突出。考虑到经济学和管理学这两大学科在许多领域存在交叉,经济管理各专业之间客观上也存在比较强的内在联系,因此迫切需要按照系统化的思想,进一步整合经济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和信息管理各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组建经济管理实践(实验)教学中心,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模拟、仿真、体验现实社会的完整经济管理活动。

3.按模块化思想重新设计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

当前经济学专业与管理学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几乎完全独立,实践教学内容尤其是实验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根据具体课程的理论教学需要来设置的。这种做法人为割裂了经济管理各专业间的相互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在经济管理学科交叉领域的知识拓展和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主动权的发挥。因此,改革现行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按照模块化思想重新统筹规划、科学设计经管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内容。具体做法是:在经济学科下设置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三大模块,在管理学科下设置工商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三大模块,同时结合我校的学科特色,设立跨学科的资源环境模块,从而构建起由这七大模块所构成的经管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 所示),供经管类专业所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自主选择学习。

图2 经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4.增加课堂实验的比重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应该尝试把实践教学贯穿在大学教学的整个过程。课堂是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平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的首要途径,课堂并不是理论教学的专属平台,对经济学专业而言,通过课堂实验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式。因此,在强化传统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必须大力提倡和鼓励教师开展课堂实验,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可以适度压缩理论教学的课时,并增加课堂实验的课时。

五、结论

本文在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阶段、四大平台、六个模块、六类实践”的经济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明确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方向。同时,文章所提出的以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为重点、以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为抓手、以强化课堂实验为切入点的实践教学改革设想,也丰富了经济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

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转变教学理念、改造课程体系、完善考评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开展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要想最终达到预期目标,不但需要经济学专业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学院的统筹规划,更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只要各方共同努力,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个人与团队相结合的多位一体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就能最终建立起来。

[1]陶雷,何斌,莫赞,等.高校经济管理本科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3):119-121.

[2]王春明,董再平.对构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几个问题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1,(3):3-6.

[3]洪涛.课堂实验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C]//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组委会.首届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1-135.

猜你喜欢

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经济学的优雅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