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狂傲”失人
2013-06-03韩学政
◎韩学政
不以“狂傲”失人
◎韩学政
大凡真有本事的人,多有点 “狂傲”,有时说话口气大,甚至口吐 “狂言”,有如孟子所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领导者,如果不冷静,便会以“狂傲”为由,把各类人才拒之门外。
三国时的诸葛亮,便很“狂傲”。连竭力向刘备举荐他的司马微,都说他“常自比管仲、乐毅”。刘备带着关云长、张飞三顾茅庐,先两次未遇,第三次去,诸葛亮“在草堂昼寝未醒”,刘等只好拱立阶下,惹得张飞怒,声言“去屋里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又立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醒了,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听说刘备来访,方更衣出迎。我想,如果刘备不是真心求贤,依了张飞,“放一把火”或“用一条麻绳缚将来”,诸葛亮不出山,或者即便出山,却偈“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恐怕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再说武则天掌政时期,御史张循宪举荐的张嘉贞受召来到洛阳,叩见女皇。张嘉贞曾当过县尉,因为过失且又 “狂傲”而被罢官。他在叩见女皇时,因为官小,女皇便“垂帘与之语”。这张嘉贞原本就是个“狂傲”之徒,一见隔着厚厚的布帘说话,心里老大不高兴,便隔帘奏曰:“臣以草菜,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雾,竟不睹日明,恐君臣之道,有的未尽。”武则天也是奇才,一听这话,不但不认为他狂傲,反而认为他心诚,便令“卷帘”,与其长谈,觉得张确是个人才,便破格任命他为监察御史。如果,武则天也鸡肠鼠肚,不具识才慧眼,那么恐怕也与人才失之交臂了。
记得《墨子》有言:“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人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良好的弓很难拉开,但拉开后箭会射得既高又远(深);良马很难驾驭,但它却能驮重物长途奔驰;优秀的人才有时并不十分顺从听话,但他们却能够帮助你建功立业,治理好国家。
现在一些领导者和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头头脑脑,常把“顺从不顺从”、“听话不听话”当作选才、用才的标准,这就让那些唯唯诺诺的马屁精们有了顺着竿子往上爬的机会。
人常说:“艺高人胆大。”真有本领、学识的人,知识面广,经历丰富,看事透彻,很有主见,即使恃才傲物,不那么顺从、听话,但却能干大事,成就大事业,舍弃不用,岂不可惜!而所谓“狂傲”,却往往是自信的表现。这段时间叫“守选”。
(摘自《组织人事报》)
如果您实在没地方蹭饭了,急需做官拿工资,那就再去考个“博学宏词科”或者“书判拔萃科”吧。这是进士科的加强精英版,考试难度比进士还要大,但只要考中了,就能立即授官,不用再苦苦“守选”啦。
说考就考,考了就中。能从这些加强版科目考出来的,应该都是当世第一流的顶尖才子了,天子和宰相吏部都十分重视,很快任命您做了一个九品的“校书郎”。
您又想掀桌了?“老子一路过关斩将考了这么多回,才能当个九品芝麻官?”您就别不知足啦,回家瞅瞅亲戚朋友同学邻居的反应,所有人都羡慕死您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校书郎”的工资收入不错,社会关系简单又有地位,没那么多繁杂事务和必需支出,所以生活清闲又优裕。
过了4年以后,会有一次较大规模的官员调整。唐朝特别是后半期制度,官员做满一任(4年)以后,自动进入下岗再分配状态。这个等待的时间因人而异,从1年到12年不等,这也叫“守选”。如果想缩短“守选”时间早点儿有个新职务,那您要么声气大,要么背景深厚,要么多给吏部主事官员塞点儿钱吧。
您这个新任“校书郎”,要想持续当官拿工资,成本最小的方法就是在任期间拼命交际,把自己的名声远远传扬出去。这样当4年期满,或者还没等到4年任满,很可能就有外地的节度使、观察使来聘请您去给他当幕僚了。
不过话说回来,您要在节度使手下做到一个“节度判官”,也挺不容易的,如果您不愿意老在地方上转悠,就找机会请他给您推荐一个京官职位,还回长安来吧。
如果这时候您还比较年轻,官品还不高,那么节度使多半会推荐您进御史台,您可别觉得这些官职的品级低,很多原来在地方上做到正六品的官员能入御史台,都欣喜若狂呢。
您问三品以上官员?我劝您不了解也罢,因为能当上三品官的概率太小了。一二品官都是干啥的?简单地说,全部都是拿着高工资混吃等死的荣誉头衔的皇亲国戚。
以上说的是唐朝后期文官们的晋升之路,有团友又问了,说要想开疆拓土、一统江山,那要怎么操作呢?基本上我们不太推荐这条线。您不信?
(摘自《博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