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以池州学院理工科专业大一新生为例

2013-06-01何小敏汪东萍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策略外语

何小敏,汪东萍

(池州学院 外语系,安徽 池州 247000)

1 引言

长期以来,中国学生长期受“填鸭式”教育模式禁锢,应试动机倾向主导,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对英语教师强烈的依赖性和学习被动性。这种状况与目前我国教育界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1],即倡导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外语教学改革的成果也收效不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外语教育模式片面强调教师单方面的投入,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同时,外语学习具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大量事实证明学生所学的大部分内容并非课堂所教,也就是说,课堂的讲解对学生的外语学习起到的作用实际上是十分有限的[4]。教师们也逐渐意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研究调查和能否找到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方法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能否真正得到践行有直接的影响。而理工科一年级新生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英语基础较差,英语学习积极性不强,且他们刚刚从以高考为主导的被动学习模式的重压下解脱,进入大学相对宽松自由和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模式。因此,如何帮助他们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角色的转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Holec(1981)认为从学习者的角度看,自主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2]。这种能力是一种潜在的、特定环境中可以实施的能力,也就意味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掌控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调整学习策略、选择学习材料、评估学习效果等一系列学习技能。这一理念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反映了现代大学英语教育要求下传统教育观念中学习者角色的转变。Little认为学习者自主从本质上说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形成的某种心理关系,即一种超越、批判性反思、决策以及独立行动的能力,是学习者不依靠老师而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这是对Holec定义的一个补充,注重对学习有效自我管理的认知过程。尽管不同学者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即都认为学习者自主意味着学习者自我负责管理学习。本文对池州学院理工科专业大一新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2 调查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池州学院2010级的200名理工科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所学的专业有机械制造,网络工程,应用数学,信息管理,房地产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多个专业。问卷采用随堂不记名的方式向学生发放。其年龄在17-20岁之间,且上大学之前都学过6-8年的英语。

2.2 研究方案

采用了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问卷设计参考徐锦芬教授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性学习能力的调查》问卷[5],并做了改编。本设计包括四大类,第一大类是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包括学习态度、信心信念、自觉性等5个题,第二大类是关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包括英语学习目的,兴趣等5个命题。第三大类是关于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分为有效的听力策略、有效的口语策略、有效的阅读策略以及有效的写作策略等5个命题。第四大类是关于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计划的制定以及学习成果的评估方法等5个命题。本问卷总共有20个题,用“1=很不同意”到“5=很同意”的李克特五级制的计分方式。问卷采用随堂不记名的方式发放。在填写问卷前,为降低同学在答题时的焦虑,增加问卷的信度,笔者并没有告知学生此问卷的目的。当堂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147份,有效率为74%。另外笔者与机械制造专业其中一个班级进行了访谈,内容包括如何看待英语学习,如何看待英语教师以及如何学习英语等方面。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英语学习意愿的调查

表1 英语学习意愿的调查

从英语自主学习的意愿调查得知,前四个命题的平均值都超过3,表示大部分大一新生认同英语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对英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渴望学好英语,但是在访谈中也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表示不理解为什么英语对于本专业学习及以后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调查得知,不足一半学生积极参加课外自主学习活动,利用课外自主学习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属于积极的语言学习者。分析可见,大部分理工科专业的大一新生学习态度还是比较积极,但还没有给自己和学习定好位,尚未培养出自主能力以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因而转变新生英语学习对教师的依赖,确立学习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才是当务之急。

3.2 对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

调查得知,学习英语的动机体现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M值为3.31)。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英语成为工作市场上衡量人才水平的重要工具。英语水平的高低对就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更多的学生表示学习英语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M值为3,35)。过级这样的硬性规定使得学生把学习英语的主要精力放在做四,六级的试题上,很多学生考试一旦通过,英语就抛之脑后。事实上,很多招聘单位在选择人才的时候看重四六级通过与否,这也是学生热衷于过级的重要。

表2 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

原因。然而,考试成绩的高低并不一定就能反映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考试高分者连简单的日常对话都不能应付的情况尚为数不少。另外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如“想与外国人交流,对英语感兴趣”等相比较而言较小(M值仅为2.8)。相对应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越强,对外语学习就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从他们的英语高考成绩以及课堂活动参与的活跃程度可以看出。

3.3 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调查

表3 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

从访谈中得知,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策略的概念感到陌生。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策略培训。学会学习是学习化社会对每个人的必然要求,对教师来讲,其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策略,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但在平常学习生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并不佳。说明有些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自主学习重要性,但还没有很好地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就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的熟练程度来说,学生们表示学英语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平时靠做英语试卷来提高英语成绩,而英语的听说能力锻炼的机会特别少。在访谈中有很多学生反映想参与英语角或者英语演讲之类的锻炼英语听说交际能力的课外活动,但是担心听不懂或者接不上话。说明学生们还没有意识使用有效的听力策略和有效的口语策略。如何实现学生从只会做题的书本英语到能听会表达自我的应用型英语的转变,也是当今大学英语教育的当务之急。

3.4 对英语自主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学习成果评估调查

表4 学习计划制定和学习成果评估的调查

调查得知,大部分的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根据老师的步骤和要求。有些学生曾经制定过英语学习计划来规划自己的英语学习时间,但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在访谈中大多数学生表示虽然制定过学习计划,但是很难坚持下去。例如有些学生表示计划每天去早读英语,但是最后由于很多原因,最后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半途而废了。理工科专业新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他们虽然很渴望学好英语但是自信心不够,寄希望今后能在老师的教导下积极配合老师“认真听课”学好英语。他们英语学习方式主要以课堂听课学习为主,很大程度上依赖课堂上教师所教的内容,而课后花在学习英语的时间相当少。这些结果表明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学习是学习者自身的责任。学生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属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不足半数的学生愿意在课内和课外都争取机会学习。学生们大部分是通过考试成绩来检测自己英语学习有没有进步,自己没有对学习成果检测的意识和方法。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1:理工科专业大一新生英语学习能力特别是在自主学习能力较低;2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功利性动机较强;3不了解英语学习策略,有意识使用各项学习策略的能力较低;4学习态度比较积极但学习计划性不强。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多年以来以传统的课堂角色定位自己,在面对责任的转变时,手足无措无法及时适应大学学习的自主学习意识。有些已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但还是不得要领,未能真正掌握某些策略,如交际策略总有欠缺。也不能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使用自主监控策略。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老师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开展学习策略介绍和培训。由于初高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水平制约了学生对外语策略的系统学习,多数学习者策略意识并不强,策略选择范围狭窄,主要局限于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因此我们的外语语言教育不应只仅仅局限于语言本身教学,还应着重学习技能、策略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即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调查总体反映学生仍不能较好的管理自己,如不知道如何利用有利的资源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善于在英语学习中与其他人合作,很少探索最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使学习过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比如可以和学生共同制定合理的目标,制定适当的计划,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的能力

另外,教师还需要调整好角色,由传统教学中的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指导者、引导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提倡由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课堂教学不以讲解教材中具体的语言形式为核心,而是以语言活动为主,让学生独立地以教材为媒介进入整体语言的环境中进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寻求学习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帮助他们学会平衡教师的控制和自主性之间的关系。学生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逐渐培养学习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学习自主性。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教的艺术还给老师”。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3]Little,D.Learner AutonomyⅠ:Definitions,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k,1991.

[4]文秋芳.传统和非传统学习方法与英语成绩的关系[J].现代外语,1996(1):17-19.

[5]徐锦芬,彭仁忠,吴卫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64-69.

[6]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自主”问题研究[J].外语界,2002(3):15-19.

[7]戚宏波.浅析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自主[J].国外外语教学,2004(1):26-30.

[8]李红.学习自主性与中国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0):24-26.

[9]华维芬.试论外语教师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定位[J].外语研究,2001(3):76-79.

[10]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2(5):17-23.

猜你喜欢

自主性学习策略外语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大山教你学外语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幂的运算对学习策略及生活方式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