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果蔗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2013-05-31福建省工业原料作物学会

海峡科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福建省品种

福建省工业原料作物学会

1 概述

果蔗是一种供生吃的食用甘蔗,属禾本科甘蔗属热带种,主要在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地区栽培种植。它皮薄、茎脆、汁多、味甜,具有水分多(75%~80%)、糖分高(11%~15%)、纤维含量低(6%~8%)等特点,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较多,占到氨基酸总量的68.8%,同时,富含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B1、B2、B6、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其中每千克蔗茎中含钙80毫克、磷40毫克、铁13毫克。它可以解渴、充饥、消除疲劳,在药用上还有清痰止咳、清凉解毒的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主治下气和中,助脾气,利大小肠,清痰止咳,除胸烦热,解洒毒,止呕哕等。现代研究也证明,蔗汁可充饥解渴、有醒脑提神等功效。

同时,果蔗也是一种单产高、经济价值多的农作物,上市时间长,销量大,在我国22个省市都有广泛种植。据测算,每种植1亩的果蔗,除农药肥料等生产物质投入,每亩蔗农纯收入一般4000~5000元左右,特别在海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种植效益更好,因此,蔗农的种蔗积极性较高,种植面积占到全国面积的70%以上。

2 我国果蔗生产概况

2.1我国果蔗生产的发展历史

果蔗最早种于何时,已无从考查,但《离骚》、《汉书》上就有蔗盼记载,记作柘。晋朝已有“糖房”生产红糖,按常理,直接生吃的果蔗种植历史应早于糖蔗,据此推断,我国果蔗栽培历史至少已有2000年以上。

在制糖技术未发明和应用前,甘蔗基本是作果蔗用的,制糖业发展后,一些原来作果蔗用的甘蔗品种也用于制糖,如竹蔗、芦蔗等。此后,出现了一些专用的果蔗品种,这些品种解放前种植较多,以后因种植量少、种性退化等原因逐渐减少,目前大多数品种已基本绝迹,只有少部分作为地方品种保留下来,多为零散、小规模的种植。上述地方果蔗品种种类繁多,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品种,同一地域也有多个品种,这些果蔗品种的茎色、茎粗、口味、甜度、株型、叶型等各不相同,品种名称也是由当地群众根据其主要特点取的俗名或土名。故同一称呼的可能为不同品种,不同称呼的也可能是同一品种。

2.2我国果蔗生产发展现状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需求和效益的拉动下,我国果蔗得到迅速发展,农民种果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截止到现在,全国共有22个省(市、区)种植果蔗,品种多达几百种,面积达到375万亩以上,总产量不少于2000万吨,平均单产不低于5吨厂亩。主要品种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从国外引进的黑皮果蔗(badila),果蔗种植产区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江西和四川等省。

2.3果蔗的主要品种

2.3.1拔地拉

即黑皮果蔗,是我国果蔗的主栽品种,20世纪30~40年代由国外的热带型果蔗品种。近十几年来,在南方各省,如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种植面积大,已占果蔗栽培面积的70%。该品种纤维高、多达8%,抗风抗倒伏能力强,高产稳定,蔗糖分高。黑皮果蔗因普遍感染花叶病、宿根矮化病等,造成蔗茎节间变短、品质变劣。而近年来研究较多的采用茎尖脱毒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健康种苗供种,可使其品质提高,产量提高15%~30%左右。

2.3.2闽引黄皮果蔗

原产于台湾,2003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从广东引进,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现出早生快发、高产稳产、品质好、适口性好的特点,亩产量达到10吨以上,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03年以来,“闽引黄皮果蔗”已累计推广面积近3000hm2,得到广大蔗农的欢迎。

2.3.3同安果蔗

主产于厦门市郊及同安县。该品种的茎色黄绿,节间倒圆锥形,蔗茎粗大,节间较长,茎皮薄,水裂少,芽三角形,芽沟深,叶鞘背无茸毛。蔗肉松脆、充实,纤维含量低,适口性佳。蔗茎产量较高,含糖份较低些。缺点是在生长后期,即越冬时节,蔗梢侧芽容易萌发。

2.3.4大田雪蔗

主要在福建的大田、永华、南安等县种植。茎皮绿色,节间圆锥形、粗大,叶鞘背无毛。茎皮软,纤维含量较低,含糖分较高,食用时松脆清甜,口感佳。它生长快,蔗茎产量高。

2.3.5白玉蜜蔗

在广西的桂东南有较大面积栽培。该品种生长很快,蔗株高,中茎,茎径未能达30m。未剥叶的蔗茎呈淡黄绿色,剥叶见光后,茎色变绿,且多水裂。节间长、圆筒形,有芽沟,芽较大。含糖分高,含纤维分低,松脆爽口,口感佳。生长前期的分蘖苗很多,结果有效茎也多,产量很高。由于生长快,茎较细,后期易倒伏,宜采取穴丛植,丛中插入支柱,逐步把枯老叶片捆成束,以防倒伏保持较佳的茎色。

2.3.6罗汉蔗

在云南、贵州及四川部分地区有栽培。该品种茎经色略带紫,节间圆筒形,蜡粉带明显,芽圆形,有芽沟,叶鞘背毛少。蔗茎含糖分高,纤维份低,松脆爽口。它在生长前期分蘖莆特多,作为上市果蔗,品质欠佳,栽培上要及时间苗。

2.3.7温岭果蔗

产于浙江温岭,但目前很少栽培。该品种茎色深绿,节间呈腰鼓形。生长很快,茎也粗大,节间长,有效茎数多,产量高,汁多、清甜,只因含纤维分较高,达9%以上,因此口感差。

2.3.8潭州白蔗

原产于广东珠江三角洲番禺市潭洲及江门市郊一带。蔗茎粗,茎绿色或绿中略带黄,蜡粉多,节间圆筒形至纺锤形,节间长。皮肉松脆,清甜多汁,纤维细。高产稳产,亩产达到7—8吨,高的达到10吨以上,蔗糖分一般,纤维份低。

2.3.9东乡果蔗

产于江西东乡。该品种茎绿色,节间腰鼓形,叶背茸毛少。茎粗大,皮薄,纤维份低,仅6%,酥脆爽口。生长快,株形微散,较易倒伏。

2.3.10上湖青

产于杭州市郊区,又称杭州青皮蔗。蔗茎绿色,粗大,节间圆筒形,蜡粉不明显,茎皮薄,质脆,汁多味甜,品质较好。

2.3.11华南54-1l(沱江红)

该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科学所培育的杂交品种。亲本为台糖10×台糖134。该品种中大茎,节间圆筒形,红皮微紫色,节间长,蔗株高,叶青绿而长,它比一般糖蔗松脆,多汁、爽口,品质不及果蔗,纤维粗糙些,鲜味略差,但高产稳产,较耐粗放栽培,市场销路好,颇受蔗农欢迎。

2.3.12雷州果蔗

雷州果蔗产于广东雷州半岛。蔗株直立,特高大,茎径3.8~4.0厘米,茎色绿带紫,节间长,圆筒形,芽沟不明显。蔗茎产量很高,蔗糖分略低,纤维分较高,达到8%左右,酥脆爽口性较差。

2.3.13闽选703

该品种1975年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选育而成,近年在福建漳州郊区以秋植栽培供作果蔗,它的特点是生长快,产量高,节间长,糖分较高,每年7—8月份就可上市供应,汁多清甜,纤维分较高,高达11.20%,缺乏松脆感,但供小型榨汁机压榨,蔗汁清鲜可口,确是酷暑的上佳饮品。

2.3.14川蔗14号

该品种是由四川省糖料研究所选育的一个甘蔗品种,该品种茎色淡紫色,节间扁圆形,植株直立。蔗肉松脆,汁多味甜,口感较好,耐寒耐旱,在四川、江西和湖南等省有一定的面积。

2.4果蔗主要蔗区

广西境内沿铁路两侧的地方果蔗种植面积较大,如崇左市、南宁市、玉林市、柳州市、贵港等,总面积有35万亩,产品除部分自销外,大部分运往其它地区销售,主要品种有黑皮果蔗、白玉蜜蔗、荔蒲果蔗等。

广东省原有的蔗区如粤北的翁源、英德、珠江三角洲的番禺现大部分改植果蔗,面积有12亩以上。另外,广东徐闻县既是糖蔗主产区,又是果蔗产区,全县18个乡镇都有栽培果蔗。广东省的果蔗主要销往华中地区,以铁路运输为主,主要品种有黑皮果蔗、广东黄皮蔗、雷州果蔗等。

近年来,浙江的果蔗生产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产、供、销相结合的趋势。“义红”果蔗、“温联”果蔗已形成品牌并以优良的品质而大量销往华东、华北等省;温岭县还成立了专门的果蔗经营机构——_果蔗合作社,义乌市成立了果蔗专门研究机构——果蔗研究所。目前,这两个主产区种植的果蔗面积达7.5万亩。

江西省果蔗产区主要分布在丰城、崇仁、余江、上高、峡江、乐平等地,2002年种植面积达到33万亩。主要品种是黑皮果蔗,少部分乐平皇后、瑞金果蔗。江西果蔗产品除自销外,一部分销往安徽、江苏、山东等地。

四川省果蔗主要种植在地处西南金沙江、安宁河中下游的攀西地区,面积有25万亩左右,主要种植的果蔗品种是一些较耐寒的糖果兼用蔗,如华南54-11、川蔗14号等。产品大部分内销,少部分销往省外。

另外,云南、海南、贵州、湖南、江苏、安徽、河北、河南、辽宁等地也有一定的栽培面积。

3 福建省果蔗生产概况

3.1福建省果蔗生产现状

福建省是全国果蔗主产区之一。由于在福建糖蔗生产面积大幅度滑坡的形势下,果蔗作为一种天然的绿色食品,且种植果蔗的效益较高,每亩年收入达4000—5000元,蔗农种蔗的积极性很高,果蔗种植面积发展很快,在福建省各地市都有发展。福建省果蔗种植面积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6万多亩发展到1998年的近10万亩,2010年接近15万亩,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每年的产值在10亿元以上。各地生产的优质果蔗产品除本省自销外,主要销往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3.2福建省果蔗主要品种

福建省的主栽品种黑皮果蔗(又称拔地拉)是20世纪30~40年代由国外的热带型果蔗品种,种植面积占到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其它品种主要是一些地方品种,如闽引黄皮果蔗、同安果蔗和大田雪蔗等。其中闽引黄皮果蔗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03年以来从广东引进后,“闽引黄皮果蔗”已累计在福建省推广面积近4.5万亩,已经成为福建省第二大果蔗品种,受到广大蔗农和消费者的欢迎。同安果蔗主要在厦门市郊及同安县种植,大田雪蔗主要分布福建的大田、南安等县。

3.3福建省果蔗产区

由于福建大部分属于中南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在17℃~2l℃,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各项条件都非常适宜种植果蔗,又加上种植果蔗比其它经济作物的效益来得高,因此福建蔗农的积极性都比较高。由原来的零星种植,发展到现在规模种植,重点集中在我省南平建瓯市、建阳市、三明大田县、宁德蕉城区、福安市、漳州长泰县、龙海市、漳浦县、泉州永春县、洛江区、莆田仙游县、龙岩市新罗区等地区,其它地区也有少量种植。

3.4福建省果蔗主要病害

3.4.1花叶病

花叶病是福建省果蔗生产最常见的一种病害,同时,全国各地果蔗种植区都不同程度地感染此病,通常会造成果蔗植株矮化、节间变短、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商品性变差。全省各地果蔗种植区都不同程度的感染此病,花叶病通过蚜虫进行传播,机械摩擦也可传染,斩过的病蔗的蔗刀也可将病毒传染给健康的种蔗,较高的温度和较少的降雨,有利于蚜虫的发生和活动,促进病害的传播、蔓延,可加速病害的传播。特别是主栽品种黑皮果蔗是易感染品种,有些地区的花叶病感染率高达100%,产量下降15%~30%左右,严重制约福建省果蔗产业的发展。

3.4.2梢腐病

梢腐病也是福建省果蔗生产重要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梢头的嫩叶部,会使嫩叶基部产生退绿,并呈现黄绿色斑块,叶片皱缩并发生畸形或缠结在一起,不能展示,严重时引起梢头腐烂死亡。特别在每年的6~7月份,天气高温高湿,易发生此病。由于许多蔗农认识不够或预防措施不力,往往对福建的果蔗造成严重的影响。

3.4.3赤腐病

赤腐病也是福建省果蔗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此病属于世界性病害,分布很广。此病在果蔗上造成为害通常在三个方面:危害种苗,造成种蔗腐烂,造成缺株;危害蔗株叶片,影响产量和糖分;危害蔗茎,造成果蔗品质差,易造成储运期腐烂。此病以为害蔗茎和叶片中脉为主。蔗茎被害后,内部组织变红,并向上下扩展,可贯穿几个节间,变色部位夹杂圆形或长圆形的白色班块,长圆形的白斑与蔗茎垂直,白斑是赤腐病的主要特征。

3.4.4线虫病

线虫病在我国大部分植蔗区都有发生,由于蔗地的长期连作,导致此病在南方蔗区发展迅速,给果蔗生产和品质造成一定的损失。据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的调查,为害蔗地的线虫主要有8个大类,主要症状是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症状,一是失绿。在病害后期,叶尖干枯,叶片变黄色,植物的黄化是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二是矮化。受线虫为害的植株,叶片变细,植株矮小,整块蔗田植株大小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苗期尤其明显。三是凋萎。在当蒸腾高峰期或长期缺水期间可观察到此症状。

3.4.5其它病害

果蔗的风梨病、黑穗病、虎斑病等病害不是福建省的主要病害,但是在有些地区也有少量发生,但一般不造成严重影响。

3.5福建省果蔗主要虫害

3.5.1螟虫

螟虫是福建省果蔗生产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螟虫在我省的果蔗种植区域普遍发生,果蔗从苗期至收获的整个生长期间,都不断受到蔗螟的为害。苗期被幼虫侵入为害生长点造成心叶枯死,形成枯心苗;蔗螟如在果蔗萌芽或分蘖期为害,通常会造成果蔗枯心,则会造成缺株,减少有效茎数;在生长中期后期为害,破坏茎内组织,钻孔为害茎部,造成虫蛀节,遇到大风,常在虫口外折断,而且伤口常引起赤腐病菌侵入,影响果蔗的品质和外观,造成果蔗不同程度的减产。主要危害螟虫种类有大螟、二点螟、条螟、黄螟等。

3.5.2蚜虫

蚜虫也是福建省果蔗生产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蚜虫通常为害蔗叶,群集在蔗叶的背面中脉两侧,以刺吸式口器刺入叶肉中吸食汁液,受害叶片枯黄萎缩,同时排泄蜜露引发煤烟病,降低光合作用,受害严重的果蔗生长萎缩,导致产量、品质下降。主要有绵蚜和黄蚜等。发生程度受气候、天敌、寄主因素的影响。

3.5.3蔗龟

蔗龟也是福建省果蔗的一种重要的地下害虫。幼虫称为蛴螬。蔗龟在各蔗区的发生种类和为害损失程度不尽相同。对果蔗的为害有两种情况,一是幼虫或成虫在土壤中啮食地下部;二是成虫咬食果蔗地上部蔗叶。主要危害种类有突背蔗龟和光背蔗龟。在福建主要发生在南部的洲地和水田蔗区。蔗龟绝大多数是以幼虫在地下部为害果蔗的根和茎,使果蔗的产量和品质受到损失,有些种类还会为害幼苗和叶片,由于成虫发生期正好是果蔗苗期,成虫咬食蔗苗基部,其食口常超过幼苗直径的一半以上,蔗苗受害后便成枯心苗,造成缺株断垄。

3.5.4蓟马

蓟马是一种体形细小的昆虫,据目前所知,其寄主为果蔗和甘蔗,成若虫喜欢背光环境,通常主要栖息在沿未展开的果蔗心叶内,以锉吸式口器锉破叶片的表皮组织,然后吸吮叶汁。南于吸汁破坏叶绿素,故当心叶展开后,叶片呈现大小不一、不规则的水渍状淡共同斑块;为害严重的果蔗叶尖减缩枯黄,甚至缠绕打结,呈现黄褐色或紫赤色,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妨碍果蔗正常生长,造成减产。

3.5.5其它虫害

果蔗的蔗粉蚧、白蚁等虫害在一些地区少量发生,但一般不造成严重影响。

4 福建省果蔗生产存在的问题

4.1品种单一,种性退化

在果蔗生产过程中,我省果蔗生产发展最主要的问题是果蔗品种结构单一、种性退化严重。目前,我省果蔗主栽品种仍是黑皮果蔗,该品种具有皮薄、茎脆、汁多、味甜,高糖分、低纤维量等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和蔗农的欢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已占我省果蔗种植面积的80%以上。但由于该品种种植时间长,种性退化严重,田间病毒病(花叶病、矮化病)发生严重,尤其是果蔗花叶病发病率已达到95%以上,造成果蔗植株矮化、节间变短、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商品性变差,严重制约我省果蔗产业的发展。果蔗品种更新换代,品种多样化是我省果蔗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

4.2栽培管理水平不高

4.2.1种苗选择不当

南于果蔗留种都是采用蔗梢和全茎留种,部分蔗农由于贪图眼前利益,将好的果蔗当商品蔗出售,剩下的差、劣、病的果蔗当做蔗种,这些果蔗带有严重的病虫害,造成果蔗的品种种性一年比一年退化,产量和品质也随之下降,严重影响产业的发展。但近年来,随着科技知识的普及,蔗农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逐步摒弃这个观念。

4.2.2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果蔗的产量和品质跟果蔗病虫害病的防治息息相关,如果防治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由于蔗农缺乏果蔗的病虫害防治知识,特别对果蔗的病虫害发生高峰把握不准,不能在病虫害发生之前进行防治,往往等到病虫害大量发生才进行防治,为时已晚。

4.2.3肥料偏施滥施

蔗农为了追求高产,造成滥施、偏施肥料的严重现象,不仅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还造成土壤酸化、板结、地力退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蔗农不用或少用有机肥,也造成地力退化,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

4.2.4轮作严重

果蔗属热带种,对土壤条件要求比较高,特别忌轮作。但一些蔗区农民由于当地的土地资源紧张,且种植果蔗效益较高,同一块地常年种植果蔗,连作加剧果蔗的病虫害发生,使得果蔗的产量和品质下降。

4.3政府投入不足,产业化程度不高

由于果蔗属于小作物,又加上特别的身份,在定位上既不是属于甘蔗范畴也不是水果范畴,没有纳入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很难像大宗作物得到经费的支持。特别在政府科技部门的科研经费和农业部门推广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果蔗的产业举步为艰,果蔗的品种选育和改良的工作难以开展。

果蔗生产基本还停留在农民一家一户的零星种植,栽培水平较低,管理方式比较粗放,以致生产出来的果蔗产量较低,品质较差,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极大地影响果蔗的市场销售价格和市场竞争力。急需建立科技含量高、栽培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果蔗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强对农民示范引导作用。

4.4果蔗种植综合利用效益低

在果蔗地里套种其他作物,不仅可提高单位土地的总体经济效益,而且能增加蔗地复种指数和植被的覆盖率,增强土壤的肥力,抑制行间杂草生长,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冲蚀,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由于本地蔗农没有套种其它农作物的习惯,造成行间杂草生长,还要进行除草,增加生产成本。

4.5果蔗市场销售不畅,产品附加值不高

近年来,由于果蔗的综合效益较好,福建省果蔗面积发展很快,造成果蔗供过于求,加上广西等省果蔗对我省果蔗市场冲击,使我省的果蔗价格下降,农民收入降低。同时,果蔗销售靠外地客商采购,以鲜食为主,没有任何的加工技术及保鲜技术,一般只能进入低产值的小型果品交易市场,无法进入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附加值很低,大大影响了果蔗经济效益。

5 福建省果蔗产业发展的优势

5.1自然条件优越

福建地处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光照充足、水分充沛,无霜期平均在330天以上,有丰富而肥沃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水利灌溉设施,特别在东南沿海的几个地市,非常适合大面积发展果蔗。

5.2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从2000年以来,福建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福建省的多条高速公路、高铁运输也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大大提高福建省的运营能力,形成了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同时,福建还具有其他内陆省份没有的、费用较低的海上运输,这些都为果蔗的运输提供极大的方便,对发展果蔗产业化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5.3农业政策优惠

随着果蔗的经济效益提高,果蔗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福建各地政府相继出台许多优惠的农业政策,鼓励蔗农扩大生产,特别在果蔗的产业化基地建设对蔗农进行直接补贴,给农产品开通‘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大大减轻蔗农的负担,降低果蔗的种植生产成本。

6 我省果蔗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6.1发展思路

按照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形势,切实提高产业素质,进一步稳定果蔗生产面积,优化区域布局,改善生产条件,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和推广应用,促进果蔗产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有选择性地在各地市适宜的地方重点发展,特别在建立有规模化的示范基地,引导蔗农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形成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方式,促进果蔗产业的发展。

6.2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省优势区域果蔗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12万亩发展到15万亩,平均亩产从7.0吨提高到8.0吨,甘蔗总产从84万吨增加到120万吨。

7 我省果蔗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7.1品种良种化

7.1.1品种引进与创新

针对我省果蔗的品种单一现状,通过引进外来的果蔗品种,并进行改良创新利用,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由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和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共同引进的闽引黄皮果蔗也是广东引进,经过多年多点试验,发现其优良特性,已在我省各地区进行一定面积的推广。因此,要大力引进省外甚至国外一些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广的果蔗品种资源,建立果蔗资源圃,观察其特征特性,为以后品种的改良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7.1.2提高种苗纯度

种苗质量好坏决定了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果蔗也一样,因此,果蔗种苗质量十分重要。因此,为了提高种苗纯度,首先,对果蔗种苗进行提纯复壮,加强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所等进行合作,通过组培脱毒方式,生产脱毒组培种苗,提高种苗种性;第二,在当地离果蔗产区一定距离的地方建立果蔗种苗异地繁殖基地,对提纯复壮后的组培苗进行加繁,扩大种苗数量。从而既能防止病虫害的互相传播,又能解决无法自我留种的问题,降低果蔗种苗的成本。

7.2栽培管理标准化

按照果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要求,对果蔗种苗处理、种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砍收等一系列过程实施全程标准化管理,特别要大力发展果蔗无公害生产,推进果蔗绿色产品的发展。要按照无公害果蔗产品的卫生质量标准,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的产品,配套一系列与之相应的生产技术。

7.2.1无公害果蔗的生产基地选择

生产基地建设要远离城市废水、废气、废弃物的污染,保证灌溉水清洁无污染,土壤土层深厚,肥力高,质地松碎,土壤无病虫害感染的轮作地。

7.2.2肥料使用

提倡使用天然能源,培肥地力,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肥、微生物肥、化学肥料相配合。基肥以有机肥(如蘑菇土、花生饼、豆饼)为主,分蘖前期可适当施些化肥,分蘖盛期重施有机肥和矿物肥料,生长后期适施经腐熟的有机肥。

7.2.3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因地制宜选用高抗、多抗或耐病虫害优良品种;做好品种区域化布局,根据不同生态环境选择适宜品种;营造有利于果蔗生产和天敌生存而不利于病虫生存的生态环境;加强水肥管理,合理轮作,适时灌水;增施生态有机复合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少施化肥,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增强植物营养,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及时剥除蔗叶,使蔗田通风透气,把剥下的蔗叶集中堆放,减少传染源。

要应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用诱虫灯杀害虫;优先选用微生物源、植物源生物农药、不施用毒性强、残留期长的药物防治地下害虫;采用释放赤眼蜂、红蚂蚁、寄生蝇及施用电虫性引诱剂防治螟虫;蚜虫的防治则可释放瓢虫、食蝇蚁、草岭或施用蚜霉素。禁捕田间的鸟、蛇、蛙和捕食性昆虫,维护农田生物多样性。

7.3科技培训普及化

鉴于当地蔗农整体栽培管理不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种蔗历史短,生产技能低,接受新技术、新知识能力差等情况,当地政府必须在这方面起牵线搭桥的作用,有计划地组织科研单位、农技部门的专家学者,针对果蔗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存在问题等,不定期开展短期蔗农生产技术培训,通过现场与室内教学相结合的办法,传授果蔗栽培、植保、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新技术及新成果,研讨生产实际存在的问题,以提高蔗农的生产技能,促进果蔗生产发展。

7.4销售加工市场化

在我省的部分地区,果蔗极易受到霜冻的影响,果蔗短时间必须砍收,因此,造成产品上市集中,供大于求,这就必须对果蔗的销售、保鲜及深加工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我们的销售还是保持传统的小贩采购,销量不大,价格不高,因此,应当大力发展当地果蔗营销专业户,加大果蔗的营销力度,促进果蔗的销售,提高果蔗的价格;同时,要加大果蔗的保鲜与深加工研究,探索蔗汁饮料、菜用蔗梢、真空保鲜等研究。通过对果蔗进行加工,加工成罐装果蔗汁,福建厦门同安个别罐头厂从事这方面加工,产品风味独特,但规模较小,主要是一些技术性问题还没有解决。另外,果蔗蔗梢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具有营养保健功能,可以开发利用,生产蔗梢饮料;蔗梢心叶也是高营养物质,作为蔬菜,价格很好,台湾在蔗梢饮料和蔗梢作为蔬菜用已开发出较多产品。也可以通过对果蔗进行包装保鲜,提高果蔗品质,延长果蔗的贮藏期,从而提升果蔗的附加值,最终达到提高果蔗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的目的。比如,浙江省温岭市把果蔗削成后砍成一节一节,用真空袋包装上超市,扩大果蔗的销售。

7.5政策扶持常态化

目前,福建省果蔗生产发展迅速,但科研、推广还很薄弱,与生产存在脱节现象,相互协作不强,资金欠缺。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部门要协调科研、推广的关系,促进之间的整合,要加大对果蔗项目的立项,加大对果蔗科研部门、推广的资金支持,使科研部门能顺利地开展果蔗育种的研究,解决果蔗品种单一和其它技术性问题;拔付专项资金,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的示范片和健康无病害的种苗供应基地:政府要进行正确的引导,重点培养果蔗营销专业户,对果蔗营销专业户进行资金上的扶持和政策上的优惠,鼓励他们做大做强果蔗营销,进一步扩大果蔗的销售量,使广大蔗农能从中受益,从而提高种植果蔗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福建省品种
沙坡头区2020年硒砂瓜自然富硒品种筛选试验
福建省陈建洪名校长工作室掠影
修诚 启智——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简介
东南风福建省青年油画展作品选登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三步曲”
果园授粉树的选择与配置
分析次日必补跌品种盘口细节
北京植物园 国内首个月季品种测试园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