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培养途径的调查与分析①
2013-05-31廖熙福清高山中学福建福清350319
廖熙(福清高山中学 福建福清 350319)
中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培养途径的调查与分析①
廖熙(福清高山中学 福建福清 350319)
中学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增进全民健康。本文基于新课程特点,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纵身体育习惯的培养途径进行专家的调查与分析,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科教途径及养成。
中学生 终身体育 习惯
2009年10月1日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条例》,标志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已经在全国开始推广。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责任。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使学生成为终身健康的人才是我们一线体育教师重要责任。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中学到的终身体育习惯,本研究欲通过以下调查与分析,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有效途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表1 中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培养途径的选择频数统计表
(1)研究对象:新课程背景下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有效途径与方法。(2)调查对象: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12位专家。
1.2 研究方法
(1)访谈法。目的:通过专家访谈,学习并掌握专家对策问卷的设计方法。对象: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一位专家。(2)问卷调查法。根据访谈结果,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研制出《中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培养途径的专家调查问卷》一份。(3)数据统计法。本研究的全部数据分析由研究者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及帕累托分析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图1 中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培养主要途径的帕累托截集
根据12份专家的访谈结果,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和帕累托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具体情况见表1。
图1是对中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培养途径的专家调查结果的帕累托截集分析图,取值为78%可截取主要的对策4个;取值100%,可以将其余4个作为次要的对策(见表1)。本文将重点分析主要的4个主要对策。
2.1 要大力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求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具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是从事活动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体育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体育的快乐,从而热爱体育,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1)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学习健康知识,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对健康的诸多积极作用,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健康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目标是前进的动力,教师只有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价值,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古希腊有句名言“如果你想健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这句千载名言充分说明了跑步对于身体,健美,健脑的积极作用。(2)在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中学生在性别、年龄、身体素质、思想意识、家庭成长环境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我们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优点,有的学生善于奔跑,有的学生善于球类,有的学生善于技巧性强的体育项目等等,教师要多观察,善于发现,并鼓励、指引导学生练习他们喜欢的项目,这对于提高学生体育兴趣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3)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学生客观存在身体条件差异,因此对于体育相对薄弱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降低难度,变换练习方式,增加课堂表现和“成绩提高系数”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比如女生练习定点投篮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缩小与篮筐距离的形式降低难度的形式降低难度,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总之,我们一线体育教师要多开动脑筋,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实际考虑,增加适合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相应的体育项目,从而激发学生体育兴趣。(4)要不断了解学生,和学生做朋友。中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快,身体素质,思想意识,兴趣爱好变化也快,因此体育教师要多站在学生中间,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变化,做到学生的变化教师心中有数,只有不断了解学生实际,才能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找到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和学生做朋友是尊重学生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控制好“度”的前提下把学生当朋友。“度”即程度,做到有松有紧,“恩”、“威”并施。(5)体育课堂尽量设置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让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教师应多安排生动而丰富的课堂内容。枯燥无味的内容是任何一个学生都不喜欢的,也是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要善于改变陈旧的教学形式,比如练习枯燥无味的耐力项目时可以通过安排大运动量的奔跑游戏来发展学生耐力。上广播体操时中间加些小游戏等方式来吸引学生。只有学生喜欢上体育课,才能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挖掘一切有用的教学资源,包括学校拥有的资源,学校外面的资源,学生自制的资源,并做到一物多用,此物彼用。
表2 课改前后新课程对教学模式要求的区别
2.2 加强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
运动能力是指人体的肢体发生运动可以感觉和观察到的各种运动表现的运动水平。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协调等能力,它是身体运动的基础,是健康的保证。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必须以培养学生运动能力为依托,通过学生运动能力培养,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2.3 体育教学应采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工作时间、工作环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走路时间少了,坐车时间多了,这造成了人们人体结构和机能退化、现代文明病的蔓延,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要求,不利于现代人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陈旧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已经不再适应当代人的健身模式。通过改变教学形式,适当降低技术难度、采用不同评分标准、增加课堂表现分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全体学生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
2.4 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气氛
体育场地,器材是体育的教学保证,学校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五育”并重。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气氛,狠抓“两操一课”。并把课外体育活动,运动会提高到学生的需求上来,真正实现国家体育的全民健身计划。
3 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途径主要有:要大力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加强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应采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气氛等。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以学生运动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三维健康”为目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为已任,为社会培养终身健康的人才。
[1]赵君.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成功(教育),2011.
[2]董玉永.中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9.
[3]张贺.学校体育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D].吉林体育学院,2012.
[4]李军华.中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5]贾望伟,曲天敏,潘彦静.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G807.3
A
2095-2813(2013)04(a)-0100-02
廖熙(1978,4—),男,贵州毕节人,大学本科学历,福清高山中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