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球发球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浅析
2013-05-31韩立伟李春艳
韩立伟 李春艳
(1.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2.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对网球发球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浅析
韩立伟1李春艳2
(1.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2.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通过对网球发球技术的了解,从发球的几方面分别进行运动生物力学阐述,来探讨找到改善发球技术的方法,为指导教学训练和有效的提高发球速度提供理论帮助。
网球 发球技术 运动生物力学
发球在网球比赛中是一招制胜的法宝。因为它是唯一可以不受对手影响而自己控制的击球方法,高速、准确的发球是在气势上压倒对手,得分取胜的重要技术。当前在国内外对网球专项训练与网球技术的项目重点全是投放在怎样找到发球的新技术或提升发球的技术。我国运动员在发球的时速大多不及国外选手[1],我国运动员的薄弱环节也是发球。改变发球技术,提升发球速度已经是目前我国网球技术训练中的重点问题[2]。要想发出快准狠的攻击性好球,首先要弄清楚发球的各个环节和综合因素,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训练。鉴于此,本文对网球发球技术中挥拍击球阶段的技术与速度特征进行分析,为提高网球发球技术提供借鉴。
1 抛球阶段
1.1 抛球位置
以右手抛球为例,抛球时上肢的关节是充分伸直的,位置应该在身体的右前上方。抛球位置偏向右侧以便于在最高点击球,且这一点是在球拍垂直转动弧线的正上方;为了适应身体重心和拍子的位置,抛球位置应偏向体前,所以向前的适度抛球才能保证击球点在身体正上方。
采用这样的抛球位置是因为:当人单纯的原地起跳时要比向前向上起跳时困难,躯干使劲有个旋转向上用力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身体的背弓、侧弓的一个完成过程,同时的动作还有蹬伸与伸展躯干,想要更好的垂直运动效果要保证水平用力距离。因此,网球运动员通常都会有一定的抛球水平距离。
1.2 抛球落差
运动员对发球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抛球高不容易发的好。分析表明,抛球后球到达的高点与击球点之间距离大会是球下落的速度增加,所以球下落的位移增加时间延长,这会增加击球的误差与击球的准确性。球落到击球点的时间如果过常会干扰肌肉的发力效果;这两方面证明想发挥较好的效果跟发球时抛球的最高点和击球点之间的距离有关系。相关资料表明:好的运动员抛球的落差在50cm左右,甚至有些在20cm[3]。
1.3 抛球
图1
从准备动作开始,持球手的肘部伴随着球的下落慢慢伸直并往下接近同侧的大腿,再从腿侧直臂向上把球抛起。整个过程中,手臂伸直,掌心向上,用拇指、食指与中指三指把球托起,手指也是伸直状态,尽量避免抖腕、甩腕等多余动作,以免影响球的平稳,不会按照自己预想的轨迹运动,球在空中几乎不旋转。球脱手的最佳点在向上托起球到手臂不再向上,此时手指松开让球自由向上抛出,脱手过早会增加球在空中旋转或晃动,出手过晚则会造成击球被动,而无法击出高质量的球。
2 击球阶段
2.1 击球点高度
我们通常用网球发球中的击球点高度来衡量发球技术质量。较高的击球点是保证发球成功的重要技术。击球点越高,相对来说成功率就越大,尤指全力一发。这样就要求运动员的下肢要充分的向前上方蹬伸,躯干做大幅度的伸展,身体重心上升至最高点,这些都是在击球瞬间完成。这时挥拍手臂应伸直并且与拍把构成的直线垂直于地面,从正面看,前支撑腿—躯干—肩—上肢—球拍刚好成一条直线。
如果击球速度一样,击球点越高,球落在发球区的区域的几率就越大,这样能增加发球的角度与成功率;再就是落点区域相同,球速可以更快。所以理论上说,击球点越高发球的质量越好,当然这要在一定的范围内。
2.2 “搔背”动作阶段
通常我们用拍头最低点与当时的重心高度差来反映躯干及握拍手肩部拉伸幅的度。拍头相对重心降得越低,反映出肩关节和腹部肌肉得到了更大的拉伸,我们要想使上肢获得更大的速度,就要有腹部肌群的参加。我们分析比赛得知,在一场比赛中一般运动员一发的速度会高于二发,也就是说在一发中“搔背”动作做的更充分,肌肉弹性势能的利用应大于二发的。有时候根据战术的需要,某些运动员会让第二发球的“搔背”动作更充分,这可能是增加了球的旋转引起的。
2.3 挥拍击球阶段
结束“搔背”动作后,(1)快速的收缩腹部肌肉,将躯干向前向上运动;(2)握拍臂的肩、肘关节作挥拍动作的主动肌快速的收缩,这能增加球拍的挥拍速度;(3)击球。
2.4 击球动作
图2
在击球的瞬间,身体要完全的舒展,重心刚好在最高点,此时手臂和球拍与地面垂直,还应保证在最高点击球。在球拍击球的一刹那,持拍手的手腕要带动小臂内旋,这一动作是发力的关键动作,切忌不能忽视,否则就击不出高质量的球速,同时左手上收至胸前来保持身体平衡。发球的几个阶段见图1。
3 从运动方面分析网球的发球特征
3.1 球的运动特征
我们应该很能体会,球只是做垂直上抛运动,在击球时就很容易判断球的位置,而不用考录其他的下落位置,因为球不会运动到其他的地方,从而使运动员的发球更稳定。如果球被抛出后发生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将会影响到运动员击球的稳定性。
倘若抛球过高会导致运动员等球下落,而使“搔背”动作的作用大打折扣,发球动作的连贯性发生破坏,拍速降低,肌肉过于拉伸,弹性势能储备减低,还会导致挥拍击球动作的用力不协调。抛球过低的话击球高度就会受到限制,这样运动员就有可能被破击球,发球容易下网,大大的降低了发球的成功率,击球仓促的同时也使“搔背”和击球动作时间变得仓促。也可以说是缩短了挥拍时间,从而降低了挥拍速度和力量。所以影响发球节奏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球被抛起的高度是否合适,这也是影响发球质量的关键。
3.2 膝关节运动特征
(1)屈膝下蹲动作特征。发球过程中,屈膝下蹲是一定的,下体做的是离心收缩,肌肉的长度加强从而能把弹性贮备,换个说法也就是击球的挥拍距离也正长了,成为“搔背”动作的前提。
膝关节弯曲的角度要适当,不然不但不能有最好的蹬地力量,对发球都是不好的前提。膝关节弯曲也要适当,否则会将伸肌群弹性势能太过消耗,从而不利于伸膝速度;屈膝过小的话一是不能充分拉长伸膝肌,还减小了伸膝肌的做工距离,进而影响了伸膝的力量,身体在垂直方向的上升速度就不会达到更好的发挥。膝关节的最佳弯曲角度要因人而异,不同的运动员膝关节的最佳屈曲角度是不同的,这是由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决定的。如果我们准确掌握运动员的膝关节的最佳弯曲角度,在力量训练中会有更好的帮助。
(2)膝关节蹬伸动作分析。网球当中发球的鞭打动作是由膝关节的蹬伸开始的,它的直接作用不仅是给了身体向上的加速度,而且还会形成超越器械。当我们下肢发力脚蹬伸离地后,这时身体只受重力作用,所以竖直方向上身体重心的高度由刚离地面时的重心高度与垂直上升素的决定,这两个因素同时影响发球击球时的身体重心高度。当运动员的发球动作节奏相同时,脚离地后,身体重心越高,向上的速度越快,击球重心也就越高。
3.3 上下肢配合的运动特征
网球的发球上下肢要构成鞭打动作,自下而上速度依次递增。在抛球时下肢要屈膝、屈髋,离心拉伸伸膝肌群,同时拍向上举,为击打动作准备。屈膝下蹲后的再次快速蹬伸配合其它环节依次运动,会增加球拍的打击力度,甚至发挥出个人的最大打击速度。当下肢快速蹬伸时,上肢展肩和曲肘后使拍头降低,此原理和投掷的“超越器械”相似,一方面增加挥拍的做功距离;另一方面还可以拉伸肌肉储备势能。发球动作是从前脚掌—— 曲膝,腰部—— 肩、臂,肘部—— 手腕部连贯协调用力完成的,这样就构成了发球动作的整个用力的过程[4]。总的来说,是自下而上,下肢、躯干先启动,然后是上肢肌的合理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打击速度
技术动作正确才能充分发挥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力量与爆发力,发球时不能过多的依靠上肢发力来加速,下肢的蹬伸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要利用自下而上的传递协同用力,充分发挥上肢肌肉的用力;在挥拍击球过程中要体会自身的用力感觉,记忆控制球拍的方位和击球时机,同时要保证击球点的高度。充分利用蹬地、伸膝、转体及挥臂的鞭打动作击球,这样才能充分地把“狠”字表现出来[5]。反之,过分的依赖使用上肢加速来增加球速会大大降低发球的准确率。因此在我们训练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下肢的蹬伸力量,训练下肢和躯干肌肉时也要强调在对于技术的掌握,最大限度的增加爆发加速功能,强化鞭打动作使其更加流畅,在保证我们的准确性的同时逐渐的加大打击力度增加球速。
4 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来描述发球的整体
通过对网球发球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可以认为发球动作是一个连贯的整体(如图2)。发球力量主要来源于腿部动作中的屈伸用力,并与躯干和上肢形成鞭打,并非单纯的依靠躯干和手臂产生的爆发力。一般发球的过程为:腿蹬—转髋—转体—前臂绕肩—肘部伸展—小臂外旋—转腕—随球动作和脚着地。倘若每一步都发挥的淋漓尽致,发球效果将会达到最佳,另一种划分方法如严波涛的研究[6]发球过程共六个阶段:(1)站位阶段:从运动员有发球意识到球拍和球分离。(2)抛球阶段:球拍、球分离到球与手分离。(3)过渡阶段:球离开手到最大限度屈膝。(4)向后挥拍阶段:最大限度屈膝到球拍在身后最低位置。(5)向前挥拍击球阶段:球拍从身体最后最低位置到击球瞬间。(6)随动阶段:击球瞬间到脚落地。这两种划分方法所取节点不同,但是核心用力体系是一样的。
5 结语
发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部分,作为网球对抗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把网球发球当作一个系统来看。训练时应结合运动员的自身特点,找出适合运动员自身的发球动作节奏,尤其要重视抛球与击球动作间的配合,要达到稳、准才好。网球运动对网球运动员时间、空间感知觉的要求非常高,所以这方便的训练也不能忽视。训练当中我们可以把抛球的高度定在击球点以上50cm以内,这样发球才不会脱节。然而除了抛球高度和方向外对于发球一个还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屈膝下蹲的幅度。此外适当腰腹和柔韧训练,尤指专项爆发力素质和腰背柔韧性训练,提高最大弹性贮备等,这些都是练好网球发球的关键环节。
[1]王清.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诊断和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建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严波涛,吴延嬉,苑延刚,等.网球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学,2000(4):80—85.
[3]李玉刚,柏开祥.运动生物力学[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马超.网球发球技术的掌握与难点[J].读与写杂志,2009,6(11):87,101.
[5]徐志刚.网球发球技术及其教学训练策略[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0(1):81-82.
[6]严波涛,李早.网球发球动作和基本技术模式[J].中国体育科技,2001,10(37):36-40.
G845
A
2095-2813(2013)04(a)-0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