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13-05-30于占湖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7期
关键词:人工林樟子松培育

于占湖

【摘 要】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树干通直,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嗜阳光,喜酸性土壤。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固定沙丘上有樟子松天然林。解放后,人工林有很大发展。东北和西北等地区引进栽培的樟子松,长势良好,而在辽宁省章古台沙地引进栽培的樟子松,已经是绿树成荫,防风固沙效果显著,樟子松树种抗逆性强,栽培范围广,利用价值高,为我国珍贵的用材与绿化兼用树种。本文依据樟子松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从苗木培育、造林方法及幼林抚育等方面重点阐述了樟子松人工林的培育技术。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技术

樟子松亦称海拉尔松,为松科松属的常绿乔木树种。樟子松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既是干旱、瘠薄地区造林的先锋树种,又是培育用材林和园林绿化用树的重要树种。

1.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经济价值

樟子松树种自然分布主要在大兴安岭山区,我省的小兴安岭北部山区仅有少量分布。樟子松树干高达通直,干下部树皮较厚,灰、黑褐色,呈不规则块状开裂;上部树皮黄色或淡黄褐色,呈鳞片状脱落。针叶二针一束,坚硬,稍扁,常扭曲。球果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3~6厘米、宽2~3厘米,成熟时淡绿褐色。种子长卵圆形,稍扁,黑褐色,长4.5~5.5毫米。花期5~6月,果实翌年9~10月份成熟。樟子松为阳性树种,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寿命长,在省内各地普遍栽培。樟子松材质优良,用途广泛,可供家具、建筑等用材。樟子松树干可割树脂,提取松香及松节油,树皮可提取栲胶。樟子松树种集速生用材、生态防护及城乡绿化树种于一体,尤其是在干旱瘠薄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造林,恢复植被,其优势性是其他树种所无法替代的。为此,熟练掌握并运用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技术尤为重要。

2.培育壮苗

2.1采种

樟子松球果在9月中下旬开始成熟。球果成熟后挂在树上达7~8个月之久,采种期较长。采种最好选在春秋两季,因冬季寒冷,枝条较脆易折断致使损伤母树或发生事故。樟子松球果果鳞厚而坚硬,短期不易开裂,可在露天日晒干燥或干燥室进行脱粒。脱粒时,要注意室内温湿度的调解,保持种子的生命力。种子贮藏期间含水量应保持10%左右。

2.2育苗

樟子松树种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但对水、热、气条件要求较严。为此,育苗区应选在灌溉便利,土壤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区域。樟子松幼苗立枯病严重,切忌在地下水位高或粘土地上育苗。播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结合整地,亩施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000千克。播种以春播为好,当平均地表50m处温度达10℃时即可播种。东北地区播种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播种方法可用撒播或条播。如土壤松软、化学除草并培育留床苗的可撒播。一级种子,发芽率80%以上,每亩播5~6千克。播后,可用腐朽质土、锯末、松针等,厚为0.5~1.0厘米,覆土后立即镇压,以防止水分蒸发,播后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在灌水条件好,春季风速小的地区可不覆草,但干旱沙地育苗必须覆草或用遮阳网遮阴,同时设防风障。春播种子一般半月即可出苗。播种后出苗前,可喷洒果尔和拿扑净除草,每平方米有效用药量为0.1~0.2克,喷后6小时内不浇水。播种后至幼苗脱壳前必须做好防鸟工作。出苗后,要注意预防立枯病。樟子松二年出圃,规格:苗高为12~15厘米,地径0.4厘米。

3.植苗造林

3.1严格选地

根据不同的地势、土壤、气候条件,安排营造纯林或针阔混交林。在山地砾石质沙土、沙地、阳坡中上部及其它土层瘠薄的地段上均可栽植樟子松,尤其在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土壤上生长最好。但在水湿地、排水不良的粘土地,和林冠下均不能造林。

3.2精细整地

造林前一年秋采用穴状整地,规格直径50厘米,深35厘米。新采伐迹地和新退耕地杂草少,土壤疏松,可随整随造,对种植点的合理配置,要依地形、地貌科学进行。

3.3选取壮苗

要求造林一律用优良苗木,对造林苗木做到“一把”、“六有”,即严把苗木关;做到苗木管理有专人、选苗有荫棚、运输有包装、假植有覆盖、苗木发放有制度、领出退回有帐目。

3.4精细栽植

在土壤条件好,杂草少的地区采用窄缝栽植法,但苗木最好蘸泥浆,以防窝根。若苗木侧根发达,最好用穴植法造林,并严把栽植关。做到三保:保证苗木罐内有泥浆、保证不丢损苗木、保证不漏穴;“五好”:植苗穴要刨好、根系要舒展好、植苗换土要做好、踏实覆土好、穴面平整好;“六不准”:不准大把拿苗、不准窝根、不准歪斜、不准过深过浅、不准栽靠穴壁、不准刨一镐就植苗;“三坚持”:坚持一日三检,即个人自检挂牌、工组内互检、局场抽检;坚持随造林、随检查、随验收;坚持三不验收,即密度不足不验收,不适地适树不验收,合格率不足98%不验收。

3.5适时造林

春季顶浆造林最好。对多风干旱的地区,也可雨季造林。此时,造林用的苗木应在两周前原床切根,待新根分化,即可起苗,这样造林成活率较高。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采用营养钵造林,效果很好。造林时要依照先阳坡后阴坡,先小苗后大苗,先山顶后山脚的顺序进行。

3.6合理密植

樟子松纯林的造林密度,要严格执行技术规程的规定,3300至4400株/公顷,防护林一般采用株行距1.5米×1.5米,用材林采用2米×1.5米。在流动沙丘地及半固定沙丘栽植樟子松,关键是保护幼树免受沙埋及风蚀侵害。首先,应栽植固沙的植物,然后再造林。沙地栽樟子松主要用小坑靠壁栽植法即窄缝栽植法,并强调深栽。

4.幼林抚育

抚育年限一般为4年6次,即2、2、1、1原则。山地造林,松土除草要与培土结合;沙地造林,后期可割大草留草带,以防冬春起沙,在风沙干旱地区,造林当年及第二、三年冬季给樟子松幼苗培土,以防生理干旱及动物危害,培土时间在土壤结冻之前,撤土时间可在翌春萌动前进行,过早撤土幼苗易受风害,过晚则易引起苗木腐烂,必须做到适时撤土;在下木和非目的树种繁茂的造林地,抚育时要割除影响苗木生长的灌丛及非目的树种。

松苗立枯病

此种病害发生在1-2年生幼苗上,也有发生在3年生大苗上的,但以一年生的发病率最高。病害症状随着苗木生长时日增加而变化,一般表现出以下四种类型:烂芽型立枯病、猝倒型立枯病、茎叶腐烂型立枯病和根腐型立枯病。

引起幼苗立枯病的病原菌主要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一般说来,土湿低温时,丝核菌多、土壤干燥,气温高时,镰刀菌多。幼苗被害后,经几小时就发病,因而传染很快。出苗后发病时用药防治:30%苏化911 粉,每亩用药量0.375公斤作药土,撒在苗床面上,或每亩用30%苏化 911乳油 720 毫升加水250-500公斤 ,或新吉尔灭1:5000 倍也行。每次施药10-30分钟后,喷清水一次,洗掉叶上药液,免去药害。

5.结语

总之,整个人工培育及防治管理工作过程有待提高,还需要长期的技术试验研究。在人工林营林技术研究中,造林技术研究是造林成活的关键。 [科]

【参考文献】

[1]吴振明,何志高,兰海.广木良种甲天下——记会同县国家杉木良种基地[J].林业与生态,2011(07).

[2]黎素平,郭耆,朱昌叁,曹书阁.顶果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

猜你喜欢

人工林樟子松培育
汤原县林业局有林地面积的特点与分析
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材林的若干研究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论黑龙江樟子松造林的技术要点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樟子松幼苗期培育技术
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与其他树种人工林之间土壤差异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