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DI对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的影响分析

2013-05-30丰云

企业导报 2013年9期

丰云

【摘 要】本文在分析中国FDI发展现状和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双顺差”的结构变化基础上,探讨FDI流入对“双顺差”结构产生的影响,得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最后从贸易政策和利用FDI政策两大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FDI;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资本的国际流动,FDI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方式。中国从2000年到2011年FDI从407.15亿美元增长到1160.11亿美元,已成为FDI流入大国。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结构应该是经常项目逆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格局,而我国却与此相违背。“双顺差”的结构反映出我国外部经济的失衡,长期发展对国内的经济会造成不利影响。FDI流入对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尤为显著,因此本文分析FDI流入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程度及影响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FDI流入现状及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变化

(1)中国FDI流入现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引进FDI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起步阶段(1979~1991年),在这一阶段中国实际利用FDI由1979年的不足10亿美元稳步增长到1991年的43.66亿美元。第二阶段为成长阶段(1992年~2001年),在这一阶段外商直接投资首次超过了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达到了57%,自此FDI成为了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第三阶段为全面开放阶段(2002年至今)。FDI流入量增长非常迅速,从2002年的527.43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160.11亿美元,将近增长了一倍。我国利用FDI有以下特征:首先利用FDI方式以外商独资为主;其次,利用FDI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再次,FDI主要来源于东亚。

(2)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的发展变化。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1998年~2000年,此阶段中国的经常账户与资本与金融项目比较平稳,经常账户缓慢下降;第二阶段为2001年~2008年,这一阶段经常账户差额、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和总差额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第三阶段为2009年至今,经常项目下降幅度大,资本与金融账户项目呈上升趋势。从整体上看来,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98~2011年始终是“双顺差”的格局。

三、FDI流入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1)FDI流入对经常项目的影响。FDI对货物项目的影响是逆差还是顺差,主要取决于FDI的类型。资源导向型FDI常见于国际贸易发展初期,FDI主要是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并最终将产品用于出口,其对东道国货物项目的影响将是顺差效应;市场导向型FDI,其看重的是中国广阔的市场,产品主要是面向中国销售,对货物项目的影响是逆差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情况,与中国出口总额呈现相同的趋势。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一直在50%左右,因此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促进出口具有非常大的贡献。FDI的流入对服务项目造成逆差还是顺差,主要取决于东道国的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国内的技术创新是否具有比较优势。若东道国的这些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大于服务业FDI流出国,则东道国对外的服务的出口就会大于服务业FDI进口,服务项目就会呈现逆差,否则就会呈现顺差。中国服务项目逆差项目逐年增大,从2000年的-56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552亿美元,说明了我国引进服务金额呈上涨趋势。说明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相较于FDI流出国比较落后,人力资本、技术和研发还不够,服务业FDI的流入导致了服务项目的逆差。就收益子项目而言,FDI 流入对其是顺差效应还是逆差效应取决于

FDI 的利润汇出额是大于还是小于东道国的对外投资收益。若前者大于后者,则收益子项目表现为逆差;若前者小于后者,则收益子项目表现为顺差。从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来看,收益项目从1998年至2011年,只有2007(80亿美元)和2008(286亿美元)两年是顺差,其他年份都是逆差。(2)FDI流入对国际收支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影响。我国资本项目差额从1998年至2011年浮动幅度很小,且数额相比于整个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总额比占比非常小,不到1%,因此资本项目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影响甚微,本文就不着重分析。金融账户从2000至2011年一直保持着顺差,且顺差规模逐年增大。金融账户的结构中,直接投资子项目的顺差决定了金融项目的顺差,以2011年为例,直接投资差额占金融账户总差额为79%。直接投资差额项目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一直为负,而外国在华投资差额逐年上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下降与外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增长,导致了直接投资项目一直保持顺差的状况。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对金融账户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从理论上来讲,一个国家吸收FDI的能力与该国的诸多因素有关,从我国现实来看,我国吸引FDI大量流入的主要因素有:稳定优质的市场环境、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外资优惠政策。在引资初期制定的优惠的引资政策,极大的刺激了外资的进入。随着改革开放和扩大市场决心的坚定,不仅使收益再投资的比重增加,更使得FDI流量保持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的利润对国际收支平衡也有间接的影响。一方面,当利润汇出大于新增FDI的流入量时,收益项目就会呈现出逆差。另一方面,FDI的利润用于东道国再投资,则体现在金融账户的顺差上。从本质上来看,FDI的流入是为了寻求较高的投资利润率。从长远看,当中国市场的利润率下降时,FDI必然会离开中国市场,届时就会带来国际收支平衡的大幅度波动。

四、合理调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建议

(1)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在改革开放初期,加工型贸易在出口创汇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我国必须转变贸易政策,鼓励国内产业升级调整,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服务贸易的缓慢发展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国际收支平衡,国家在服务业要加强政策倾斜,调整服务业贸易政策,重点发展如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等优势服务产业。鼓励优势服务业“走出去”,积极与国际社会接轨。(2)调整利用外资政策。首先要制定新的引资政策,适当取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把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和朝阳产业的发展作为我国引资的重点。其次,从利用外汇的角度讲,要扩大我国外汇的投资渠道,合理利用外汇储备,扩大外汇储备的收益。同时做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立法工作,加强国际政策的协调,为我国的对外投资企业提供国际担保。最好,重点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过于依赖引进FDI,而是转为发展本国技术,提高劳动力质量,合理充分利用本国资本,外资只能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提升社会效益。

参 考 文 献

[1]尹浩华.FDI与我国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J].国际投资.

2012(5):55~65

[2]路风,余永定.“双顺差”、能力缺口与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和微观视野[J].中国社会科学.2012(6):91~114

[3]施磊.国际收支调节小论[J].企业导报.2009(9)

[4]陈腾龙,邵臻励.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和再平衡机制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J].2012(5):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