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东省用工荒现象及对策研究
2013-05-30刘晓华
刘晓华
【摘 要】本文以广东省基本经济社会数据为基础,从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角度分析“用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经济的影响,由此提出了解决用工荒问题,深化人口红利的政策措施,并指出广东省积极实行产业结构转型是其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用工荒;人口红利;产业结构
一、人口红利是广东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广东省就作为领头羊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经济发展格局,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广东仅用5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经济总量从1万亿到2万亿的飞跃。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的年均经济增速高达13.4%。作为全国人口迁入最多的省份,广东主要以乡镇企业为依托,大力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大部分内陆和本省地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经济社会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高,老年人和少儿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低,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大量的外来劳动力使广东长期处于人口红利期,为广东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强有力的支持保障了其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是广东省经济繁荣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各地频现“用工荒”现象
一直以丰富劳动力资源为支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我国,近年来却频现“用工荒”局面。起初是在东莞深圳的个别行业地区出现用工短缺的现象,进而迅速蔓延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甚至还蔓延到以往的劳务输出大省安徽、河南等地。“用工荒”和农民工工资平行多年后的持续上涨现象已经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就此认为中国经济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劳动力不足时代即将来临,但仔细剖析“用工荒”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我认为我国人口红利依然存在,“用工荒”现象主要是受产业发展结构的影响。
三、影响广东“用工荒”出现的原因
广东省统计局公布了广东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广东全省常住人口为1.043亿,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全省常住人口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642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788万人,增长20.69%,平均每年增加178.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90%。同期,全国总人口增长5.84%,年均增长率为0.57%,广东常住人口增长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十年间常住人口增加数量中,有644万人是由外省流入,806万人是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统计数据显示,广东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7618241人,占16.89%;15~64岁人口为79645606人,占76.36%,比十年前上升了6.5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为7039285人,占6.75%。广东人口呈现出明显的“两头低,中间高”的特点,老年人口比重低于全国8.87%的平均水平。广东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较高的原因:一是广东本省户籍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较多;二是外省流入广东的人口多为年轻劳动力,拉高了广东劳动年龄段人口比重。而根据以上数据,广东省统计局局长幸晓维认为,广东省老年人口比重较低,虽然逼近老龄化门槛,但还处于人口红利期。由统计数据可知,广东省依然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根据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民工荒”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近年来困扰大部分企业的“用工荒”是一种结构性的紧张。随着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新增岗位相对有限,企业用工缺口大部分是因为流动性造成的季节性缺工,大多是普工等基层岗位,主要为服务业。此外还有高端技术工人的紧缺,广东省的产业升级需要大批高素质技工,但现在流入人力市场的多为普工。致同会计师事务所最新《国际商业问卷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大约三成中国企业表示对于招聘熟练技工存在较大难度,而高新技术行业如信息技术行业和清洁技术行业则有高达半数企业表示难以招到熟练技术员工。技术工人缺工问题集中化,主要由于当前人才市场中劳动者技能培养与社会产业发展不相匹配,高端技术型工种的人才断层反映了目前在专科高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
由城乡劳动力市场制度分隔形成的制度壁垒也是“用工荒”的一大影响因素。一方面,农民工本就处于城市社会的最底层,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不合理的劳力制度使农民工的人身安全和尊严这些基本权利都无法保障;另一方面农民工是被排斥在社会保障福利体制之外的,基本享受不到养老、医疗、教育、就业和劳动保护等方面的社会保障。而外来人口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的费用均高于城市户籍人口,此外也由于高考须返回原籍的政策规定,约六成外来务工者的子女不在身边,城市的教育及技能培训资源均倾向于城市户籍子弟,就是在外来务工子弟小学中,外来工子弟的升学资格和评价体系也受到严重的压抑,不能与城市户籍学生享受同等待遇。考虑到子女的未来教育发展,会有一部分外来务工者选择回乡就业。
金融危机之后,沿海地区的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速度,同时内陆省份经济也得到迅猛发展,国家“三农”政策在不断落实,农民补贴增加、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农民的收入普遍增加,调动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内陆城市也大量出台了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政策,相比以前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比较高,越来越多的内地农民工选择就近就业,而原先在沿海地区就业的外来工也多选择了回乡就业。2012年春节过后,东莞有至少1/3的外来工没有回来,整个广东而言,大概在1/4左右的外来工没回。
用工荒还有一大原因在于农民工不是没有就业的意愿,而是企业给出的薪酬对他们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受原材料上涨、用工成本、人民币升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涨,且上涨幅度已经快超出客户所能接受的单价上涨幅度,再加上劳动密集型产业激烈的竞争,企业现在的利润空间已经差不多达到了极限,现有的工资水平虽达不到一些工人的要求,但进一步提升工人薪酬对利润微薄的企业是极有难度的。而沿海城市的生活成本较高,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提供的工资与外来务工者的期望值存在差异。如果不再南下广东,选择留在家乡,到附近的工厂工作,其工资与在广东打工并没有很大差距,同时他们的生活支出更少,幸福指数更高,所以就造成了大批的“返乡潮”。广东省的企业如果再单纯靠发展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很难吸引到大量合适的劳动力了。
四、“用工荒”对广州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政策措施
由于持续的用工紧缺,导致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不能及时开工,无法按时履行订单合约,影响企业信誉,更加剧企业订单难的现状,牵制企业的生存。受此影响,低端,抗风险能力弱的一些企业就会破产或被兼并,大部分发展成熟的企业选择内迁以解决用工问题。
虽然广东省是我国的人口第一大省,但全国的人口红利趋向衰竭,面对越来越有限的劳动力资源,广东与其他地区相比,抢工优势在不断下降,打工潮逐渐从广东转移到内陆省份。这些都促使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即将到来的人口红利挑战。
从广东企业的角度说,企业要在人口红利没有完全消失之前,充分的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并做好企业转型升级的准备。对很多企业来说,未来是必然需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品牌优势来获得竞争优势的。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从过去单纯依靠人口红利的增长源泉转移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增长轨道上,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使数量型的人口红利转变为质量型的人才红利,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整个广东省而言,重点是提升产业结构,形成缺工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种倒逼机制。与苏、鲁等其他省份比较,广东现有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低附加值产业占的比重最高,转型升级的压力也最大。因此要充分发挥金融、政府、舆论的综合作用,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强大的支持。强化金融方面对企业的支持,调整企业的贷款利率,采取各项措施形成畅通的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多方位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使其获得转型升级必须的资本积累,进而加大企业在技术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
第六次全国普查数据显示,广东高中文化程度和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高于全国水平,但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有8930人,广东比全国的平均水平少716人。由于目前广东还主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产业层次较低,吸引的大量外来劳动力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广东常住人口中高等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偏低。高素质人才不足会对今后广东省产业升级转型和科技创新产生阻碍。因此广东省应对此加强对外来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并将外来劳动力纳入公共就业的服务范围,享受与城市劳动者一样的免费职业介绍和培训补贴政策,大幅提高外来工的素质。比如之前广东省团委就推出了农民工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免费读北大的项目,吸引了很多外来务工者的踊跃参与。与此同时也推出了优惠政策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迁移广东。
要让这些外来人口真正融入城市,彻底留住他们,应该松绑现行的户籍制度,因为户籍是与社保医疗教育等紧密联系的,如果不实行户籍制度放开,外来务工者就无法享受与本地居民相同的社会福利。目前广东城镇人口中有较大比重的非户籍人口,他们所得到的基本公共服务与户籍人口相比有不小的差距,其相对消费能力也较弱。
2010年6月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下称《意见》),在全省正式推行“积分入户制”,原则上积满60分就可以落户,按照政府计划,到2012年通过积分制入户城镇的外来人员将达到180万。不过,一些学者认为积分制入户在深圳、东莞等中心城市的实施门槛仍然偏高,过于强调精英,每年入户指标与农民工的真正需求存在着较大的落差。
最后就是要通过完善劳动就业领域的立法和加强执法,完善规范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服务管理。政府不但要加快劳动就业领域的立法速度,完善劳动就业领域的法律法规,也要加大执法投入,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政府要建立一个促进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完善市场组织体系,用调控和保障社会各行业就业者权益的法规制度体系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使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都得到保障。
政府角度创造一个公平、宽松的制度环境,及时解决外来务工者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劳资双方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并着手建立人力资源供求预警系统。企业应自觉提高对人力资源供求的预测意识,着力改善企业的劳资关系和工作环境,随着企业效益的提高改善工人的待遇,既要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还应该在权利留人尤其是维权留人方面下功夫,留住企业所需的员工。
参 考 文 献
[1]林小昭,蓝之馨.广东人口红利难言终结[N].第一财经日报.2011(5)
[2]黄耀伟.我国“人口红利”或将迎拐点倒逼国内产业升级[N].中国广播网.2011(4)
[3]练菁.广东省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11(3)
[4]张洪波.广东省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红利效应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