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椅子遇到建筑
2013-05-30乐悠
乐悠
关注家居潮流趋势的人,对近几年国际家居展上建筑师跨界“玩”椅子的展示不会陌生。椅子的观赏价值并不亚于它的实用功能。
建筑师和椅子一向有着不解之缘。英国建筑师彼德·史密森曾写道:“椅子一向在建筑设计风潮的转变里,扮演着风向球的前导角色。由于某种特别的因素,使得它们具有能在一夜之间塑造新风格的能力。”
几乎每一个20世纪建筑名师的名字之后,都有一把造型奇特的椅子:赖特、柯布、密斯、阿尔瓦·阿尔托……当代建筑潮流的领军人物,如弗兰克·盖瑞、扎哈·哈迪德等也通过设计椅子来体现他们的建筑观点和试验那些他们还没有机会在建筑中实现的概念。
1917年,荷兰著名风格派建筑师里特维德设计了著名的红黄蓝扶手椅。13根木条互相垂直,采用螺丝紧固而非传统的榫接方式,并涂以红黄蓝三原色来强化结构。这把椅子以最简洁的造型语言和色彩,摆脱了传统风格家具的影响,成为独立的现代主义趋势的预言。
芬兰国宝级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也是凭借椅子设计取得国际性突破的。20世纪30年代,他创立了“可弯曲木材”技术,将桦树板巧妙地模压成流畅的曲线,再将多层单板胶合起来模压成胶合板,创造了一系列曲木家具。阿尔托建筑设计中主要形态之一的波浪形曲线形态,正是他在家具设计中反推出来的抽象形态。
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是近10年来国际上最有争议的建筑师之一。她的设计追求建筑的动态构成韵味,通过体块的化整为零、叠加、倾斜等手法来突破建筑设计常规的界面法则,从而體现出她所幻想的梦幻般的动态效果。而她初出道时的作品,除了富有特色的维塔消防站外,最有灵感和技巧表现的大概就是椅子了。她在1988年设计的一系列沙发椅,具有大胆的色彩、尖锐的棱角、旋转的身躯和笔直的后背,本身就是一组动态的空间。
这位大自然的崇拜者,在2011年米兰家居展上还设计了一款造型扭曲的椅子,名为“青烟”。“烟尘本是自然界中最微不足道的东西,一瞬即逝,造型之美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在设计过程中,哈迪德悉心揣摩着烟雾的袅袅造型,以自己擅长的三维空间曲折造型、流畅的封闭循环线条,凝固了烟雾一刹那的美丽。
国外设计师的想象力总是让人叹为观止。而在今年3月的广州国际户外家具及休闲用品展览会上,本土设计师的创造力也让参观者惊艳了一把,只不过,相反于把建筑元素浓缩入座椅,他们是把单张椅子扩展成了一座“建筑”。
在佛山亚太家私的展馆区,占地400多平方米的编织宫殿“梦想方舟”(Dream Ark)吸引了来往参观者的眼光,从高处俯瞰,它好像一艘包罗了各种家具的方舟,随时准备飘到空中远游。
展馆本身就成为一个展品,让人看到了各种可能性的无限延伸。设计师梁洛文说,“梦想方舟”最早的构思始于2009年下半年。“当时2012年末日说越传越盛,我们就狂想,圣经故事里逃生的人和动物有‘诺亚方舟,那讨人喜爱的家具是不是也需要一个方舟呢?”末日没有如约而至,梁洛文和首饰设计师张小川的合作倒是开辟了一种新的形式。
如果说一张藤编的“巴比伦椅”是一个小细胞,“单体巴比伦”是一个器官,那么“梦想方舟”就是细胞不断裂变、生长、扩张的有机体。藤编工匠们花了将近3年,在工厂的屋顶上手工编织架构起这个庞然大物。它具有建筑的外形,由回廊、主殿、侧厅等多种建筑空间单元构成;当你置身其中时却又没有封闭感,反而能体会到一种大自然的气息和灵动,精巧的编织纹样仿佛繁花盛开,生生不息。
“很难界定它到底是家具还是建筑,可以算一种户外装置吧,营造了一种如梦如幻的空间覆盖感。”梁洛文说。目前,国内外的一些高级会所、酒店除了订购适合户外安置的藤编椅,也对这种半开放式的空间装置产生兴趣,比如用于婚礼礼堂的布置等。
到了夜晚,当“梦想方舟”周身的灯饰亮起,坐在“巴比伦椅”里观赏,又是一种别样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