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缠斗中拾回常识

2013-05-30禾刀

新民周刊 2013年18期
关键词:陈立夫太平天国养鸡

禾刀

今天,我们努力去还原那些真相,一方面是还学术以本来的严肃意义,另一方面正顺应了袁伟时在封面上所述:东方与西方,知识与权力,精英与大众。在缠斗中,拾回常识,融入世界文明。

1985年,袁伟时在自己的第一部书《中国现代哲学史稿》杀青后,信笔写下几句话:“学术与盲信势同冰炭。因此,我的信念是:我只把我看到的历史本来面目写在纸上。”近三十年来,袁伟时一直坚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比如这部《缠斗:方生与未死》,正是袁伟时对历史砥砺求真的又一结晶。

在我们的“常态”思维中,洪秀全、曾国藩、袁世凯、孙中山、陈炯明、蒋介石、宋美龄、陈立夫等人的形象已经“定型”,就此,袁伟时一方面慎重告知世人“分析历史人物要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因为“胜利者总要在历史上刷一层自己的油漆”,另一方面却又无奈地督请学生按照课本上规制的“标准答案”答题,因为真相还不能促进现实的改变,尤其对那些以啃书本实现人生转变的莘莘学子。

就太平天国的所作所为,袁伟时多侧面地予以坚决批判:“妇女的状况是文明的标尺”,而太平天国的妇女沦为一种商品赏赐;太平天国的十四年战乱,“全国减少了一亿一千二百万人”;洪秀全“文化程度很低,知识面很窄”,是一个“基本上应该否定的人物”……

有趣的是,对于太平天国,马克思也经历了从乐观到否定的转变。太平天国初期,马克思曾满腔热情地赞颂太平天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星火扫到现代工业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信息的掌握,马克思不得不作出新的悲愤论断:“除了改朝换代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对于历史人物,袁伟时并不是一味地批判,而是尽可能通过寻找历史的真相,还原人物的本真。比如拼接袁世凯的历史形象,洞窥孙中山的政治才能,对宋美龄所谓“外交才能”的去魅……袁伟时这样的学术求真,至少提供了区别于宏大叙事的另一种版本,有助于激励读者去审视、挖掘、还原历史真相。

不过,袁伟时的结论未必会得到学界的接纳。在谈到陈立夫这一人物的廉洁问题时,袁伟时如此反问:“陈立夫下台后在美国养鸡,怎么会是垄断家族呢?”陈立夫在美国养鸡一事的真正源头应该是一幅照片。当年陈立夫客走他乡,蒋介石假意思念其归,结果深谙其意的陈立夫有意调了一“侃”,寄回一幅在美国的养鸡照,以证自身廉洁清白。对此,李敖却不屑一顾,在他看来,这是陈立夫故意糗蒋介石而表演的伎俩,因为这张照片根本就经不起推敲——没有哪个“养鸡专业户”工作时还会穿西装扎领带。孰是孰非,尚需更多资料佐证,不过,这样基于自己解读所得结论的碰撞,肯定有助于历史真相的水落石出。

费解的是,还原历史(人物)真相愈发成为一门显学。虽然从时间上看,晚清和民国历史并不久远,但因为时代变迁与历史事件的盘错交织,许多事件和人物被后人出于种种意愿而蒙上了层层面纱,有的形象被完全颠倒、有的过失被人为遮掩、有的朽木被雕琢修饰……总之,今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未必就是当年的那一切。记得学者王学泰在《我们向历史要什么》一书中,也曾对历史去魅,比如通过详实资料证实,“国学热”是一个舶来词,真正源头在日本。“走下神坛的鲁迅”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般严肃,不苟言笑。其实也不仅这些,当雷锋在天安門前的骑摩托照曝光后,许多人也曾一下子无法适应这个爱好时髦的雷锋形象。

盲信,无疑是学术的最大“敌人”。当真相被蒙蔽,原来的那些事件或人物实际已被异化为某种形式的工具。表面看,这样的宣传可以一时影响公众的视线和判断,但从长远看,当真相浮出水面之时,公众对于被人为规范化的历史必定产生更多的怀疑。今天,我们努力去还原那些真相,一方面是还学术以本来的严肃意义,另一方面正顺应了袁伟时在封面上所述:东方与西方,知识与权力,精英与大众。在缠斗中,拾回常识,融入世界文明。

重提常识化思维逻辑,并非要将我们的思维引向平庸,而是因为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脉,我们终将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砥砺求真中还原最为基本的常识,历练常识逻辑。为什么我们会如此远离常识,这个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猜你喜欢

陈立夫太平天国养鸡
冬春养鸡如何提效
伏天养鸡 注意这四点
老照片修复师:寻回褪色的记忆
春季健康养鸡突出“四个关注”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太平天国等级婚姻研究
陈立夫流亡美国卖皮蛋
陈立夫在美国
厚积薄发 游刃有余——评《太平天国军事史》
陈立夫老先生的亲笔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