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硫碳酸盐岩气藏衰竭实验研究
2013-05-30蒋光迹汤思斯黄元和周永志
蒋光迹,汤思斯,黄元和,周永志
(1.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采气厂,四川达州 636150;2.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四川达州 636150)
普光气田属于高含H2S 和CO2海相碳酸盐岩气田,具有气藏埋藏深、地层压力高、有边底水的存在等特点[1,2]。边底水的存在对高含硫气藏开发将产生重大影响,四川威远震旦系气藏,含H2S 仅1.2 %~1.4 %,由于底水侵入,气井腐蚀严重[3-8]。为此,许多著名学者提出了要重视边、底水对高含硫气藏开发影响的研究,开展高含硫气藏的取样工作,进行相关实验研究[9-11]。目前,边底水会对普光气田的衰竭开发产生怎样的影响,开发过程中硫化氢含量究竟是怎样变化的[12-15],现在还不明确。学者们对常规油气藏室内长岩心实验研究较为深入[16-17],但对高含硫碳酸盐岩气藏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较少,国内还未见高含硫气藏衰竭实验的报道。为此,笔者根据普光气田储层与流体进行了衰竭实验,在取得的基岩基础上进行造缝,组合成长岩心,采用高含硫气体开展了无水体和1 倍水体衰竭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组衰竭实验的异同,对采收率、产水量和硫化氢含量的变化进行了重点论述。该实验对高含硫碳酸盐岩气藏的合理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1 实验准备
1.1 衰竭实验装置
衰竭实验采用加拿大高温高压长岩心驱替装置,整个装置主要由注入泵系统、长岩心夹持器、回压调节器、控温系统、液体分离器、气量计和气相色谱仪等组成(见图1)。最高工作压力70 MPa,最高工作温度180 ℃。
1.2 流体样品准备
从生产现场取得高含硫气体样品,在实验室进行复配后进行实验研究,气体H2S 含量为14.89 %,CO2含量为8.93 %,CH4含量为75.71%。
地层水根据现场分析资料在室内自行配制。其总矿化度为78 733 mg/L,水型为Na2SO4型。
1.3 岩心样品准备
图1 衰竭实验流程
取得现场没有裂缝的碳酸盐岩岩心,清洗烘干后进行孔隙度和渗透率测试,并认为此时的孔渗代表基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实际测试平均孔隙度6.65 %,平均渗透率1 mD,然后采用专门的岩心造缝技术进行造缝,并保证造缝后岩心渗透率介于5~14 mD。选择造缝后的岩心8 块进行衰竭实验研究,岩心方采用调和平均的方法进行排列,拼结后形成平均渗透率8.99 mD,平均孔隙度7.42 %,总长度为51.96 cm 的长岩心进行实验研究。
裂缝型碳酸盐岩岩心制作原理如下所示:通过控制两端应力大小及端块的形状,从而根据不同应力分布,来调节孔渗大小及缝的多少,从而达到所要求的渗透率,示意图(见图2)。根据这一方法,可以解决现场取不到有代表性岩心的问题,满足了实验的要求。
图2 裂缝—孔隙型岩心制备示意图
2 实验步骤
在岩心中饱和高含硫气体,建立相应的地层条件,压力为55.8 MPa,温度为125.3 ℃。然后进行如下两组实验研究:无水体衰竭实验和1 倍水体衰竭实验,(1倍水体指水体的体积等于长岩心的烃类孔隙体积)。实验测试过程如下:对岩心抽空,在低压下饱和定量束缚水,用气体驱替,使束缚水均匀分布在岩心中,建立岩心的束缚水饱和度为17.2 %,然后再用氮气建立系统压力到55.8 MPa,连接系统和回压阀,保持流动系统通畅;用高含硫气体驱替岩心中的氮气,测量岩心出口的气体组成。直到岩心出口气体组成与原始气体样品的组成一致时,则高含硫气体在岩心饱和成功,完成原始状态过程建立,然后进行无水体衰竭实验和1 倍水体衰竭实验。采出流体在室内条件下分离为气样和水样,用玻璃瓶收集水样并称重,采出气量用气量计计量。在实验过程中,对每个测试点都要记录相应参数,包括产水量、采气量,并对气体进行组分分析。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无水体衰竭实验
无水体衰竭实验中,整个衰竭过程中没有水产出,采出程度和硫化氢含量的变化(见图3)。
图3 无水体衰竭实验采出程度和硫化氢含量变化
无水体衰竭实验在衰竭过程中没有水产出,随着衰竭压力的降低,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变化不大,在14.89 %附近波动。当衰竭压力下降到大气压时,岩心中的气体全部采出,采出程度为100 %。当衰竭压力达到废弃压力14 MPa 时,采出程度为70.22 %。
3.2 1 倍水体衰竭实验
1 倍水体衰竭实验的实验结果(见图4 和图5)。
由图4、图5 实验结果可知,当衰竭压力达到35 MPa时,地层水开始产出。随着衰竭压力的降低,产出水量越来越多。当衰竭压力达到废弃压力14 MPa 时,产出水量为1.79 g,累计产出水量为3.58 g。可见,衰竭过程中一旦有水产出,产水量便会迅速增加。由于岩石的亲水性,水窜入裂缝后,总是沿裂缝和孔隙表面流动,所以产出水量迅速增加。
图4 1 倍水体衰竭实验采出程度和硫化氢含量变化
图5 1 倍水体衰竭实验产水量
当衰竭压力下降到14 MPa 时,天然气采出程度为68.61 %。当衰竭压力达到大气压时,天然气的最终采出程度为95.58 %。可见,水的产出降低了天然气的采出程度。
分析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变化,随着衰竭压力的降低,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逐渐增加,由最初的14.89 %上升到18.35 %。
3.3 两组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现将无水体衰竭实验和1 倍水体衰竭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见图6 和图7)。图6 是两组实验的天然气采出程度对比,图7 是硫化氢含量变化的对比。
由实验结果可知,1 倍水体衰竭天然气的采出程度低于无水体衰竭时的采出程度。对比两组实验的采出程度可知,在未出水之前,天然气采出程度变化不大,在产出水后,1 倍水体衰竭的天然气采出程度逐渐低于无水体衰竭的采出程度。分析原因,产出水后,地层水首先占据大裂缝渗流通道,其次中小裂缝,最后为微细裂缝和孔隙。气藏出水后大裂缝被地层水占据,通过大裂缝连通的微细裂缝及基质孔隙的各区块,就会被分割成互不连通的死气区块。在微细裂缝及基质岩块中的气很难采出, 影响气藏的采出程度。所以出水后,天然气的采出程度会降低。
图6 无水体衰竭和1 倍水体衰竭天然气采出程度对比
图7 无水体衰竭和1 倍水体衰竭硫化氢含量对比
1 倍水体衰竭时,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逐渐增加,由14.89 %上升到18.35 %。而无水体衰竭时,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变化不大。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硫化氢从水相到气相所致。在原始地层压力55.8 MPa 条件下,H2S 在地层水中大量溶解;在衰竭过程以后,地层压力逐渐降低,H2S 在地层水中溶解度降低,部分原来溶解于地层水中H2S 开始析出,使得产出气体中H2S含量增加。
4 结论与建议
(1)衰竭过程中一旦有水产出,产水量便会迅速增加。
(2)无水体衰竭实验中,没有水产出;1 倍水体衰竭实验中,当衰竭压力达到35 MPa 时,开始出水。
(3)1 倍水体衰竭的天然气采出程度低于无水体衰竭的采出程度,在衰竭压力达到35 MPa 之前,两组实验的天然气采出程度相差不大。可能是因为产出水后,影响了微细裂缝和基质岩块中的气体的采出,降低了采出程度。
(4)无水体衰竭时,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变化不大;1 倍水体衰竭时,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逐渐增加。随着衰竭压力的降低,硫化氢从水相到气相所致,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会逐渐增加。
(5)建议开展不同水体大小的衰竭实验研究,对比分析水体大小对产水量、采出程度和硫化氢含量的变化影响,深化本次实验的研究结果。
(6)随着衰竭开发的进行,H2S 含量不断上升,对管道设备的腐蚀必然会加大,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会越来越多,对后期的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孔凡群,王寿平,曾大乾.普光高含硫气田开发关键技术[J].天然气工业,2011,31(3):1-4.
[2] 何生厚.普光高含H2S、CO2气田开发技术难题及对策[J].天然气工业,2008,28(4):82-85.
[3] 朱光有,戴金星,张水昌,等.中国含硫化氢天然气的研究及勘探前景[J].天然气工业,2004,24(9):1-4.
[4] 戴金星,胡见义,贾承造,等.科学安全勘探开发高硫化氢天然气田的建议[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2):1-4.
[5] 李士伦,等.气田开发方案设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6] 李士伦,杜建芬,郭平,等.对高含硫气田开发的几点建议[J].天然气工业,2007,27(2):137-140.
[7] 原青民.四川盆地高含硫天然气田开发中的有关技术问题[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创刊30 周年专辑.
[8] 许浩,汤达祯,魏国齐,等.川西北地区三叠系硫化氢分布及运移特征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7,29(1):78-81.
[9] 谢增业,李志生,王春怡,等.硫化氢生成模拟实验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8,30(2):192-195.
[10] 杨学峰.高含硫气藏特殊流体态及硫沉积对气藏储层伤害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06.
[11] 樊建明,郭平,孙良田,等.天然气储层中硫化氢分布规律、成因及对生产的影响[J].特种油气藏,2006,13(2):90-94.
[12] 付德奎,郭肖,杜志敏,等.高含硫气藏硫沉积机理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5):109-111.
[13] 王进安,袁广钧,张军,等.长岩心注二氧化碳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1,8(2):34-38.
[14] 郭平,李士伦,张思永,等.裂缝性特低渗碳酸盐岩油藏注烃类气驱油室内实验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