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体会
2013-05-30于远君
于远君
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发病率占脑卒中中风患者总人数的 20%左右,该类患者的早期病死率可以达到 50%左右,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的发展趋势。采用内科保守方式进行治疗较为被动,对临床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控制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手术产生的创伤相对较大,易导致出现再出血症状[1]。本次研究中选取 88 例患有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病例,对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 2010年8月~2012年8月88 例患有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男 29 例,女 15 例;年龄 38~86 岁,平均 61.7 岁;治疗组中男 27 例,女 17 例;年龄 39~85 岁,平均 61.3 岁。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创血液清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GCS评分改善幅度、高血压脑出血病情控制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GCS总得分在 10~15 分;有效:GCS总得分在 5~10 分;无效:GCS总得分不足 5 分[2]。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对组间对比结果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血压脑出血病情控制效果 对照组患者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后高血压脑出血病情治疗效果为:显效 13 例,有效 20 例,无效 11 例,总有效率 75.0%;治疗组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后高血压脑出血病情治疗效果为:显效 18 例,有效 23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 93.2%。两组高血压脑出血病情控制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高血压脑出血病情控制效果比较[n(%)]
2.2 GCS评分改善情况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分别为(6.5±2.3)分和(10.4±3.7)分,治疗前后GC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分别为(6.8±2.6)分和(15.4±4.1)分,治疗前后GC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CS评分治疗前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GCS评分改善幅度比较(分)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采用YL-1 型微创针,在脑CT的辅助下进行准确定位,在电钻的驱动下能够一次性准确无误的进入血肿,应用多形侧孔、生化酶等现代先进技术,通过抽吸和注入尿激酶引流方法对血肿进行粉碎处理,使其液化成为液体,然后经针腔排出患者体外,可以对临床上大部分患者起到彻底排除颅内血肿,使致命性高颅压得到充分缓解,使血肿降解产物对脑组织产生的继发性损害尽可能减少,对脑积水的解除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该项治疗技术的最大的优点是应用液流正压粉碎血肿技术全面代替机械式的碎吸血肿技术,使患者仅受一次微小的损伤,避免出现脑组织再损伤和再出血现象[3]。对手术时机进行选择显得至关重要,早期手术可对血肿进行有效引流,使血肿对脑组织的占位效应减少,使脑水肿程度减轻,但是如果发病 6 h内就进行手术治疗,血管破口凝血的牢固性不足,易导致发生再出血现象。而如果手术时间过迟,坚密凝血块成分逐渐占优先,脑疝和不可逆转的继发性脑干损害发生几率较大,故一般认为在GCS评分 9~12 分,发病 72 h以上,且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方可采用该项手术技术进行治疗[4]。
[1]许鹏,王艳菊.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不同术式的探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14(15):429-430.
[2]陶元丰,张亚莉,郝峰.单孔钻颅引流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19):134-135.
[3]张建军,董伟峰,顾水均,等.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近期预后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17(15):311-312.
[4]顾建华,张勇,严书德,等.基层医院小骨窗开颅、双腔管引流及甘露醇冲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临床医学,2008,24(1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