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平行换乘车站旅客行为及运能分析
2013-05-30邱蓉
邱 蓉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 100082)
1 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网络化建设的时代。节点设置是否妥善合理,不仅直接影响换乘车站的有效性、便捷性,也会反映出轨道交通线网的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细节研究过程中发现,换乘形式、站台宽度,以及联络通道、楼扶梯等节点部位布设位置及其通过能力,直接影响着旅客的换乘行为、线网运行的服务水平。
北京地铁4号线国家图书馆站[1](图1)在研究旅客行为时,进行了侧站台宽度、楼扶梯通行能力分析,同时充分考虑起终点(9号线)与中间站(4号线)接驳关系,分析大运量换乘带来的线路运能问题。
图1 国家图书馆站总平面
2 站址环境
国家图书馆站是北京地铁4号线、9号线两线换乘的枢纽车站,位于中关村南大街、国家图书馆东侧绿地内,呈南北走向。车站地处中关村大街南端,东侧为中国气象局、奥林匹克饭店、首都体育馆;西侧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国家图书馆和紫竹院公园;南侧有南长河及大型立交白石新桥。
中关村南大街规划红线宽度80 m,双向8车道;辅道宽7 m,路东侧人行道及绿地宽13 m,路西侧人行道及绿地宽25 m,机动车道与辅道间设2 m宽隔离带,现均已实现规划。中关村南大街为联系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与城市中心区的主要道路,目前,高峰小时机动车流量达到6 100 pcu/h,非机动车流量达到6 400辆/h,处于超负荷状态。地铁车站设计时应考虑实施阶段对交通的影响。
站址附近市政管线众多,顺沿中关村南大街敷设的地下管线达15条之多。其中,道路东侧隔离带下4 400 mm×1 800 mm 热 力 沟、道 路 两 侧 各 1条φ1 800 mm雨水管、西侧绿地下2 000 mm×2 000 mm电力沟对方案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换乘方式研究
4、9号线的列车编组均采用6节 B型车,车站有效站台长度为120 m。本站设计客流为47 242人次/h,其中,设计换乘客流为33 170人次/h,占设计客流的70%。所以,如何解决4、9号线的换乘方式是车站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
就轨道交通线网节点换乘而言,一般有平行换乘、交点换乘和通道换乘等基本形式。结合线位、站址的研究,交点换乘方式不适合本次研究,将主要从通道换乘、同站厅换乘和同站台换乘等几个方面进行方案设计。
3.1 通道换乘方案
在进行4号线国家图书馆站方案研究之初,主要考虑到9号线建设期不同步,以及9号线车辆、运营模式等等不定因素,按两站分设设计(图2)。即4号线车站先期建设,站位在中关村南大街偏西侧;9号线车站预留远期建设条件,站位位于中关村南大街偏东侧;采用厅到厅的双通道换乘方式,每条通道宽6 m、长31 m。4号线车站的东侧近期设临时出入口,远期与9号线车站共用出入口。
图2 通道换乘方案
3.2 车站合建方案
随着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近期规划的不断完善,9号线的建设期日益明确。考虑到9号线也是服务市区的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为近期规划线路,两线在换乘节点处同时修建,将有利于工程实施、有利于客流集散与换乘。
(1)同站厅换乘方案
4号线仍在道路偏西侧,9号线在道路偏东侧,但车站合建(图3)。本方案是通道换乘方案的深化,两站站台平行分设,旅客换乘将通过规模宏大的站厅实现,换乘垂直距离为2倍的站台~站厅提升高度。
(2)站台-站台垂直换乘方案
4号线在上、9号线在下(图4),该方案需将车站设置成3层,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三层分别是2条线的站台层。因需分别设置从站厅直达两线站台的楼扶梯,因此站台宽度16 m才适合布置相应的楼扶梯。换乘通过中间2组楼扶梯实现站台~站台换乘,换乘垂直距离为1倍的站台~站台提升高度;南北两端均设置为1组4号线站台~站厅楼扶梯加1组9号线站台~站厅上下行自动扶梯,以解决4号线站台及9号线站台旅客分别直接与站厅联系的问题。
图3 同站厅换乘方案
图4 上下叠落式合建车站纵横剖面
(3)同站台换乘方案
4、9号线站台在同一平面内平行设置,4号线在两侧、9号线在中间(图5)。基于9号线在本站为终点站,有4个方向的换乘客流,其中同方向的2股换乘客流在同一站台内完成;另外2个方向的换乘客流需通过站厅完成换乘;换乘做到同方向同站台换乘。
(4)明暗挖结合方案
鉴于站址附近市政管线众多,还在同站台换乘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明暗挖结合方案(图6),以期提高工程实施的可操作性。中间为三层两跨箱形结构,地下一层为设备层、地下二层为站厅层、地下三层为9号线站台层,4号线站台采用单洞的方式分设两侧。4、9号线均采用侧式站台,两线侧站台之间设置有若干条横向联络通道,将2个侧站台联系起来;4、9号线站厅与站台的联系均通过设置在9号线侧站台的楼扶梯实现;4、9号线的同方向的换乘客流直接通过横向通道完成,另外2个方向的换乘客流则需通过站厅实现。
4 方案比选
在研究国家图书馆站换乘方式的过程中,经过了两站分设到两站合建较大思维形式的变迁,即便是同车站换乘,也有站厅换乘、站台-站台垂直换乘、同站台换乘以及明暗结合方案等多种可能。为此,进行了如下分析。
图6 明暗挖结合方案
(1)换乘客流流线(图7)
图7 换乘客流流线
从图7中可知,站厅换乘需要将所有客流集中到站厅层,楼扶梯负荷较大,换乘距离在上述图示中最长;站台~站台垂直换乘完全通过换乘楼梯实现,楼梯负荷较大,换乘距离为站台~站台的提升高度比较适宜;同站台换乘方案中,2个方向的换乘在同一站台解决,另2个方向的换乘需经站厅;明暗结合方案似乎与同站台换乘方案类似,但4号线进出站客流与换乘客流均需经联络通道完成。相比之下,同站台换乘方案更优。
(2)站厅层
站厅换乘、站台 ~站台垂直换乘与同站台换乘3个方案,站厅层处在地下一层。在站厅层布置上有较大的共性,付费区中心设置,非付费区南北连通,公共区空间通透;设备及管理用房分设两端,使用方便。考虑到主体结构横向展宽与市政管线的矛盾,旅客进出站提升高度略有区别,在9.5~11 m之间。
明暗结合方案的地下二层为站厅层,由于对应的是侧式站台,付费区设在公共区的中心,将非付费区南北联系阻断;两端布设少量的设备与管理用房,同时设置地下一层(设备层)与地下三层(站台层)的设备吊装及管线通道。旅客进出站提升高度为14.8 m。
(3)站台层与站后配线
站厅换乘方案的站台层在地下二层,双岛式站台。4号线的右线与9号线左线毗邻,便于实现联络线;9号线为岛式站台站后交叉渡线、折返线实施有一定难度。
站台~站台垂直换乘方案4号线站台在地下二层、9号线站台层在地下三层,站台宽度较其他方案宽。由于4、9号线在车站附近处在不同平面,临近区域设联络线比较困难,站后交叉渡线、折返线实施难度也比较大。
同站台换乘方案的站台层在地下二层,双岛式站台。9号线左右线线间距为5 m,易于设置交叉渡线,并可将交叉渡线纳入车站一并实施;4、9号线在车站附近处在同一平面内,可结合站后折返及存车的要求统筹考虑设置联络线。
明暗结合方案站台层在地下三层,4号线侧站台通过联络通道与9号线侧站台联系,9号线侧站台将承受全部进出站客流和大量换乘客流。站后交叉渡线、折返线及存车线的设置与同站台换乘方案类似。
(4)工程实施难度分析
鉴于中关村南大街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各设计方案充分利用道路红线较宽的优势,施工期间均可通过绿地进行交通疏导;首都体育馆附近,区间采用盾构法修建,以策安全。
市政管线改移则根据各自方案的特点,对现状管线进行临时或永久处理;由于同站厅换乘方案结构横向尺度较大,除需对现状管线全部进行改移外,尚应增加覆土厚度,以利重力流管线改移顺畅。站台~站台垂直换乘与同站台换乘方案减少了1条大型热力沟的改移;明暗结合方案除不改移热力沟外,又减少了1条大型电力沟的改移。
作为传统的盖挖两层地下车站,结构底板均在地下水水位之上,同站厅换乘与同站台换乘方案工程建设风险一般。地下三层的站台~站台垂直换乘方案,采用盖挖逆作法实施难度较大,地下水水位也高于结构底板。明暗结合方案不仅需解决盖挖逆作三层结构的难度,还有在地下水水位以下进行暗挖4号线车行隧道的困难。4种方案工法比选见表1。
表1 4种方案工法比选
(5)推荐方案
综上所述,同站台换乘方案具有换乘直接、换乘距离短、建筑布置合理集约、站后配线易于实现以及工程建设难度相对较小的优势,故为推荐方案(图8)。
5 换乘行为及适应性分析
5.1 客流分析
(1)预测客流[2-3]
图8 国家图书馆站设计方案
国家图书馆站为双岛四线车站,分为东西2个站台,东站台为4号线的北行站台和9号线的上行终到站台,西站台为4号线的南行站台和9号线的下行始发站台。地铁4、9号线近远期早高峰小时预测客流见表2,近、远期早高峰小时换乘客流预测见表3。
表2 地铁4、9号线近远期早高峰小时客流 人/h
表3 近、远期早高峰小时换乘客流 人/h
(2)不同预测期站台客流分析(表4)
表4 不同预测期站台客流 人/h
5.2 站台宽度的适应性分析
通过上述客流分析,按远期预测客流控制,考虑近期客流影响因素,采用12 m单柱岛式站台,站台最大瞬时静态人流密度接近0.45 m2/人,属于拥挤但可接受范围。
5.3 楼扶梯口部适应性分析
事实上,站台上最大人流密度常常发生在楼扶梯口部,持续20~30 s;在最大客流条件下,出现异常(如火灾)情况时,恐慌后的旅客疏散需要合理引导。针对本站在西站台设置了2部扶梯和3部楼梯,在东站台设置了等量的楼扶梯,通过对近远期客流情况下分别检算,事故疏散时间均小于6 min,满足安全要求。
6 线路运能分析
以上对站台宽度、客流密度以及楼扶梯口部适应能力分析,车站内的客流进出、交换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但线路之间的旅客交换是否满足4号线线路运输能力,也需要进行认真分析。4号线与9号线均采用B型车,列车编组为6辆,列车定员为1 460人。
6.1 远期4号线运能分析
通过对客流资料的分析,与国家图书馆站相邻区间最不利断面在学院南路站至国家图书馆站(南行)区间,因此,需要对国家图书馆站、动物园站南行方向列车离站时的情况进行分析。
列车早高峰时段自国家图书馆站南行时,列车最大载客1 272人,不超员;列车早高峰时段自动物园站南行时,列车最大载客1 331人,不超员;运能满足要求。
6.2 近期运能条件不匹配的工况分析
4号线与9号线近期发车间隔不同,4号线为2.5 min/列,24 对/h,9 号线为 3.33 min/列,18 对/h。根据近期客流及行车组织情况需要对车站的紧急疏散能力进行验算,还要根据两线发车间隔的不同对是否会出现由于线路的运能,而使部分乘客滞留在站台的情况进行分析。
通过对客流资料的分析,与国家图书馆站相邻区间最不利断面在学院南路站至国家图书馆站(南行)区间,因此需要对国家图书馆站、动物园站南行方向列车离站时的情况进行分析。
列车早高峰时段自国家图书馆站南行时,列车最大载客1 373人,不超员;列车早高峰时段自动物园站南行时不超员,列车最大载客1 435人,不超员但已接近列车定员。虽然该工况发生概率很小,计算运能也满足要求,但在实际运营管理时应严密监控。
7 结论与建议
(1)北京地铁4号线已于2009年9月28日开通,运营效果良好;9号线于2012年年底开通运营。
(2)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线网节点的换乘方式在规划阶段与设计过程中应重点研究。
(3)通过对国家图书馆站方案的研究,同站台平行换乘具有直接、快速的特点,极大地方便乘客出行、方便运营管理;因此,建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时,应尽量创造平行换乘的条件。
(4)国家图书馆站的实施,揭示了时序相近的换乘节点同步建设,不仅能较好地实现换乘功能,还能统筹处理同一地段的管线、交通等制约因素,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造价。
(5)通过系统地分析线路运能与车站换乘的耦合关系,进一步认识到平行换乘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当2条线的运能出现不对等时,线路的运能受到挑战,应详细分析、严密监控。
[1]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地铁4号线工程白石桥站初步设计[R].北京: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2004.
[2]北京市市政工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地铁4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北京: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2003.
[3]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地铁9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北京: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2004.
[4]王继山.地铁换乘车站型式浅析[J].铁道标准设计,2009(10):30-32.
[5]周虎利.城市轨道交通同站台换乘车站方案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0(3):14-16.
[6]施仲衡.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7]李引擎.多层综合交通枢纽防灾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8]姬利伟.地铁车站出入口设计方法[J].铁道标准设计,2011(7):78-83.
[9]赵天智.广州地铁车站站厅建筑布置及规模的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5(10):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