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学习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2013-05-28南瑞霞
南瑞霞
合作交流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方法。独立思考是指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而采取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采取恰当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师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给予一定的个别学习时间,而且还应该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有效的小组合作交流能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而且还能切实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但对于那些不属于探索性的内容,采用合作交流就不合适;从学生个体参与探索的心理视角分析,独立探索有利于全体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问题的思考与实践,逐步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使主体参与具有广泛性。合作交流有利于思维的互补,使探究解决的问题更全面。但由于学生个体学习习惯、基础的差异,一部分学生可能成为事实上的“旁观者”。因此,当问题的思维力度不太大、学生“跳一跳”可摘到果子时,按先独立后合作的流程进行;对于思维要求高的问题,可采用先合作后独立的方式进行。
在教学中,处理好合作交流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利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如学习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作用,同桌之间利用课余时间准备好的圆的模型,固定一个圆,让另一个圆不停地改变位置,一个学生操作,另一个学生记录两圆之间交点的个数,随着位置的不断变化,交点个数也在变化,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准确地判断交点的个数但是不能准确地说出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合作交流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教学理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利用合作交流。在复习课和练习课上,学生写作业和做练习时,就要独立思考了,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性格各异,因而自习课上就有一部分学生随波逐流,总是等着别人的答案,久而久之,就忘记了思考的真正内涵。因此要合理利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才能充分体现现行数学大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作者单位 河南省清丰县双庙乡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