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学生得到的启示
2013-05-28戴宇闵
戴宇闵
“李庆,这次期末考试,你语文考了70分耶!祝贺你!”这是期末考试后我碰到李庆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出乎我的意料,班上有几个同学仅有60多分,他却高水平地考了70分。他们二组的另五位同学也欢欣鼓舞,因为他们6个同学都考出了满意的成绩。
“李庆同学是我最佩服的学生!”这是期末考试总结会上我对李庆的评价。许多同学向李庆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李庆为什么值得我佩服呢?能用“佩服”这个词吗?
李庆进入初中以来,各个方面的表现让人担忧。不仅学习成绩排在最后,而且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在语文课上,我经常有意让他回答问题,以锻炼他的胆量和表达。可他每次站起来几乎是一言不发,偶见他发出轻微的声音,但都不知所云,急得同学都吵他“大声点说”,但他依然是支支吾吾的,气得同学直跺脚。我也大伤脑筋,教学26年了,还没有遇见过这样“不说话”的学生。尽管这样,但李庆的学习态度让我非常诧异。他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并尽量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少有不完成作业的情况。我明显感觉到,李庆虽然基础差,不苟言笑,在班上没有玩伴,有时还显得木讷,但他内心是爱学习的,是爱语文的。我告诫自己,绝对不能放弃他,一定要想办法让他努力向前。
为了李庆的进步,我为他量身拟订了帮扶计划。一是小组拟定共同进步公约。他所在的第二组,语文学科实行捆绑式考核,李庆的语文作业不符合要求,其他五位同学轮流帮助直到过关。否则,该组每个成员将被扣分并被处罚。这样一来,李庆在语文学科的所有表现皆与该组每个同学的考评分数息息相关,逼迫每个同学每一天都要帮助李庆,从而催促李庆努力向前。二是课代表定向帮扶。我专门安排了一名课代表帮扶他,每天检查他的语文学习,特别是语文作业完成情况,从而督促李庆所在的第二组的每个同学。实际上,这名科代表主要代行语文教师的职责。三是语文作业量身定制。我请第二组的语文组长每天为李庆量身布置作业,减量减难度,以求基础过关。四是表扬与激励。在课堂上,在劳动中,在作业里,多找李庆的闪光点,多找机会表扬他。并且还为他专门制定了激励办法,诸如在听写、默写和作业对错上都有专门的仅对李庆的办法。
回顾与李庆相处的一年半时间,我更进一步明白了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去关心爱护那些潜能生。
一、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让耀眼星光照亮他前行的路。作为潜能生,特别是像李庆这样基础差、不活跃、少言寡语的学生,其身上的闪光点本身就不多,有时真的很难找。但这样的闪光点对李庆来说又特别重要,只有这样的闪光点才会使他对学习不丧失信心,才有前进的动力。为此,我专门针对他拟订了表扬和激励办法,专门安排课代表每天给我汇报李庆的闪光点。我也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在全班表扬李庆,让他的一个又一个闪光点汇成满天星光照亮他前行的道路。教育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永远不让学生对他自己感到绝望。正如第斯多惠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二、培养学生的坚韧劲,让“永不放弃”成为他前行的风。无论是学习基础相当差的李庆,还是每天都要帮助李庆的同学,要坚持几天几周容易,但要坚持三年就相当不容易。特别是李庆本人,每天花在完成作业上的时间是其它同学的几倍,当其他同学早已进入梦乡,他还在苦思冥想自己的作业,其中的艰辛和苦楚是他人难以料想的。可以说,许多潜能生就是因为吃不了这样的苦而放弃自己的,就是因为克服不了这样的困难而最终成为差生的。为此,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和坚持不懈的拼搏意志,是我彻夜思考的问题。实际上,对于潜能生而言,最需差的就是一股坚韧劲,只要潜能生能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能每天如一日地刻苦学习,那就真正做到了勤能补拙。正因为如此,对李庆,我每周都要通过不同形式给他加油打气,有时是当面表扬,有时是本子上的批语,有时是课代表的总结,哪怕是他身上的一丁点进步,我都会大加赞赏,努力让他不泄气,不放弃,尽量尝到学习知识的甜头。对于第二组的同学,我也必须每周过问,让每个同学不放弃自己的组员。教师的长期坚持,促使了学生的长期坚持,最终让“永不放弃”成为了学生努力前进的劲风。
三、构筑温暖的情感场,让同学情谊拉起他前行的帆。对学生而言,同伴的影响永远大于教师和家长。李庆之所以一直努力前行,从没有停歇过,就是因为他感受到了同学们那份无私的情感,感受到了一个差生应有的尊严,感受到了在同学们帮助下成绩的稳步提升。可以说,李庆前行的帆是靠一份又一份真挚无私的同学情谊给他拉起的。
潜能生仅靠教师的教育是不够的,假如在其周围没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场,教师的教育效果就会被另外的负影响力所消解。教师更应该做的是为潜能生营造积极健康的情感场,让潜能生能更多的感受到自己在小组或班级的尊严,感受到被同学们尊重而不是鄙视,感受到来自同学们的真心相助而不是装模作样,感受到在一个小组生活学习是快乐幸福而不是压抑苦闷。只要教师做好了这样的工作,潜能生的转化就会事半功倍,潜能生就会积极健康向上。正如杜威所言:“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好优生,每位教师都能做到;教好潜能生,每位教师不一定都能做到。与李庆在一起的这一年半时间里,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我对潜能生的教育又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我认为李庆是我最佩服的学生。在未来的一年半时间里,我更要向他学习,以他为榜样来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重庆市涪陵第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