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与探究
2013-05-28吴宗保
吴宗保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以人为本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既夯实双基,又培养能力,还能愉悦情感,也就是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之间的理想整合,让学生得到发展,而这却离不开“有效”的教学。如何让课堂教学扎实、有效?笔者自参加工作至今,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创新思想,勇于探索,自觉对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中实施“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假设一堂精彩的课堂教授,学生个个无动于衷,或者学生个个欢天喜地、开心一时而毫无所获,很难想象这是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自然联想到这是一场戏剧。教师离开了学生,就不能称为教师;离开了学生的教学,就不是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点,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1.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翁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在我的思想品德课堂上,我十分注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课堂上不是我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学生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有些知识点我尝试由学生查阅资料、自主登台讲解。虽然在起初的尝试中,也有很多不如意处,比如因为学生讲题的时间不好掌控而导致的无法完成预期任务以及因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导致卡壳现象,但我没有放弃,而是鼓励自己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时间锻炼,允许他们犯错误,并且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一段时间过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得到提高,有些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归纳让我吃惊,有些观点从他们的角度用他们的语言讲述更易被学生接受。在他们主体参与的过程中,我给学生的往往是微笑和掌声以及适时地指点归纳,这样他们参与政治课堂的意识和热情更加高涨了。
2.让学生动起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让他们学会合作、探究,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动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让他们在思、想、做、练的过程中提炼信息,掌握方法,学会运用和创造,不断发展自己。比如,在上九年级《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与《我们的共同理想》复习课时中,我不再拘泥于一一讲解这种灌输式的教学,而是定下目标让学生四人小组一起总结,一起去探究。然后,让学生展示其学习成果,课堂上再进行讨论补充。于是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思维就是有待深挖的宝藏。他们有些学习小组是用这样的表格展示国情国策与战略的:
在展示我国的两个理想及目标时有小组是以数轴表示的,他们是这样总结的:
学生这一合作、探究、总结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而课本的知识原理包括所学知识的脉络在这一过程中也都熟记于心。学生的这一过程正是知识的自我整合、自我筛选的过程。他们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容易记忆的方式去处理知识,教与学的效率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让学生动起来,合作、探究,提高教学效益也就自然实现了。
3.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
从教育资源看,教育资源不能仅仅理解为教材、教师、实验器材、图书馆、网络等“死性资源”,而应着眼于学生。“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的内在积极性,都应为教师的教学所用,应成为动力之源、能量之库,而且这不仅仅是教育的一般性资源,更是基础性资源。‘学生是最大的活性资源。”设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正是利用了这一活性资源,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展示提高自我、内化品德、发展潜能的阵地。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如相互质疑。在深化明理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教学的知识点,收集平时生活中同学之间的行为,互相提问、互相讨论,在讨论中自己得出正确的结果。
二、课堂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教学,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需求。实践证明:激发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课堂教学中,我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来激活学生兴趣,如:“今日说法”、“法制在线”、“模拟法庭”及“辩论比赛”等等,在《难报三春晖》一节中,我设计“孝亲故事知多少?”的小组竞赛,这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又能引导学生从“孝亲”的典例中感受榜样的力量,为自己“孝亲”行为提供借鉴。又如:在《老师伴我成长》一节中,我设计了“新条件下,教师能否被电视所取代”的现场辩论。这一辩论会的设计大大地刺激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自我满足的欲望,他们期待认可。于是,查找资料、合作共享、分工协作。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引经据典”,观点碰撞,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育人功能),学生用自己寻找到的理由更有说服力,也就顺利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有学生跑来告诉我:“老师,以前我觉得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现在我很喜欢上思想品德课,盼望着上思想品德课。”
三、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品质
兴趣是一时的动力,意志品质是永恒的动力,而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所以,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认为,作为明智的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这样似乎更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
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学习行为的完善是互为条件的。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发觉我的学生缺乏认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等品质,因此,我十分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如: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比较内向,并且极其缺乏自信而不敢参与,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时我就会尽量创设机会,对他们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他们大胆思考、大胆发言,让他们也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批改作业时,有些学生字迹潦草,有些学生应付了事,而有些学生不仅字迹工整,问题回答地也恰到好处。此时,我常会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写上我对他们的期待与祝福,作业较差的提出鼓励与希望,作业好的希望更上一层楼。及时的反馈评价不仅增进了师生感情,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从而在课堂上更加专注认真、大胆参与,乐于表现自己,进而形成新的学习动机和愿望。
四、教师要充分的备课,备教材、备教学、备学生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只强调某一方,取消或忽视另一方,都不可能构成有效的教学活动。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还必须考虑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必须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在备课上下足工夫。既要深入研究教材,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掌握应学教材与已学、待学教材的联系,熟悉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针对不同班别、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班级群体特点和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能力差异、思维特点多思考:思考学生的知识基础?思考学习这部分教材时还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突破?然后再精心设计:怎样引入?怎样指导学生读书自学?怎样启发?怎样设计检测题?最后还要精心组织:组织课前预习,组织课中听讲、问答、思考、讨论、练习,组织课后巩固、补差、实践活动,等等,从而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如我所教的(3)班的学生喜欢表演类,而(5)班的学生喜欢辩论类。(3)班学生喜欢搞活动,(4)班学生不喜欢搞活动。我就会根据不同班级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在(3)班上课时,我常采取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课堂活动形式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4)班同学偏重理性思维,因此在(4)班上课时,我常创设问题情景,启发思考,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建构起有活力、有针对性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而快乐着。当然,班上每个同学性格又各有特点,要达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课后的个别谈心、个别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五、教师要开展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程倡导多元主体评价,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对教学的反馈、诊断、激励、导向的功能。笔者认为教师应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活动,主动收集和提供自我发展的评价信息,对照发展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选择、调节,逐步形成自我学习、发展的能力,使学生以健康、积极的态度接受自我、肯定自我,进而自我调整、控制和完善,“实现课程的创新与开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传递和执行层次”。比如,在单元测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题分析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诊断性评价;在探究性活动结束后可要求学生谈体验、感想,谈本次探究的经验和下次探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过程性评价;在回答问题结束后可要求学生谈解题思路,由其他学生或老师点评,再由该同学加以反思,进行自我评价等等。
以上几点,是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任重而道远,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长远、常新的课题,等待我们不断寻觅,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郭恩乐.教育走向生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6.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