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中国航天路上的珍贵足迹
2013-05-28曹英学
国防科技工业 2013年10期
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数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一句诗将卫星发射的豪迈与艰辛表露无余。但是,由于发射中心的重要性和军事特殊性,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只能远观火箭发射塔,在警示线隔离区域外与实体火箭留影,没有办法更细致地了解和感受到中国航天的神奇所在,这不免造成了参观旅游中的巨大遗憾。但是因为有他十数年的努力,这一遗憾得到了弥补。他就是退伍军人曹应学。
曹英学,曾服役于27基地,对基地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1999年起,部队委托他负责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景区的旅游参观管理工作,从此,他与航天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曹英学的努力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景区修建了三处航天展厅,以图文、影像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果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建设发展的艰辛历程。并从2007年起,经与多方协调,成功回收到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天链一号”等在西昌发射基地发射、具有重大发射意义的卫星的运载火箭残骸。这些实体残骸,不光作为景区航天展厅的重要展示物,进一步丰富了游客的参观视角,更是中国航天事业辉煌发展的历史见证者,是中国航天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曹英学,1978年应征入伍,曾服役于27基地后勤部及27基地北京左家庄办事处,1985年转业。1998年,他成立了四川省首家民营旅行社西昌金英旅行社。1999年起,受部队委托负责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景区的旅游参观管理工作。